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千古一帝,从赘婿开始 > 第224章 百官炸了锅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直以来都挺顺利的,

    “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叛乱……陆明则,真该死啊!”

    “等等,”

    安靖帝忽然想起来吴有缺说的话,关承皿主观上没有谋反的意愿,

    安靖帝认为吴有缺的判断是正确的,是有依据的。

    那么问题来了,

    是谁,在背后怂恿陆明则举兵造反?

    今日之前安靖帝一度认为是关承皿在背后唆使陆明则,现在看来,很可能不是关承皿。

    那会是谁?

    其实要找到答案,并不难。

    毕竟皇宫就那么大,群臣就那么点人,谁使坏,谁受益,一目了然。

    这就好比哪条巷子里边有日理万鸡的神女,警察能不知道吗,他一天跟该溜子似的在街上晃荡。

    是把,

    朝堂之上,就那么百八十个人。

    关承皿举兵造反,然后自己再把关承皿给弄死,朝堂没了关承皿,对谁最有利啊?

    答案呼之欲出。

    左余哀嘛!

    除了他,还能有谁?

    “难怪他那么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阻碍吴有缺,原来在这算计着呢!”

    “这帮个狗东西,贼心不死啊!”

    安靖帝恨得牙痒痒。

    畜生啊!

    枉为人子啊!

    你妈的为了夺权,竟拿朕的江山在这霍霍。

    早晚我得弄死你。

    想到这,安靖帝是火冒三丈,恨不得立即召开朝会,把左余哀,左余德,廖文博那帮人,全部推出午门斩首。

    不杀了他们,心中恶气难消啊!

    但是,

    安靖帝不能这么做,

    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

    与左余哀那帮官场老油条比,吴有缺这个年轻人,显然要纯粹的多。

    刚刚走出社会的人,不都是一腔热血嘛!

    至少目前看来,此人,可以重用。

    “只是……”

    眼下吴有缺和左余哀他们,明显出现了分歧。

    吴有缺似乎并未成为旧党的一份子,

    这对安靖帝而言,既是好事,也是不是特别好的一件事。

    吴有缺没能成为旧党的代言人,他安靖帝就没法通过掌控吴有缺,达到掌控旧党的目的。

    不过安靖帝并不是很头疼,因为该头疼的是左余哀。

    味同嚼蜡的吃了点山珍海味后,安靖帝躺下稍微眯了会儿。

    到点了,陆令丞便将安靖帝叫醒。

    “哎!”

    安靖帝捂着阵痛的太阳穴,显得疲惫不堪。

    国家凋敝,他倾尽心血想要壮大吴国,奈何,纵有那么一些人在背后使坏,总有那么一些人挡住他前进的道路。

    最可恨的是这些人并非异族,而是自己人,是身边人。

    安靖帝的眼眶,布满了血丝,他揉了揉快要撕裂的太阳穴,拖着疲倦的身躯重新走进朝堂。

    百官陆陆续续的进场,

    途径吴有缺身边时,司马叟嘴角挂着一丝玩味儿的扫了他一眼,

    左余哀则微笑着冲吴有缺点了点头,

    话说的那么明白,想来午朝,吴有缺总不该胡言乱语了吧?

    满朝的文武都没说话呢,你一个刚踏入朝堂之人……何时轮到你开口了?

    老老实实把嘴给我闭上。

    左余哀已经打定主意,关承皿必须反,不反也得反。

    三十年都等不来这样的机会,左余哀绝不容许它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

    朝会一开始,安靖帝直接指名点姓的叫吴有缺,

    “臣在。”吴有缺出列。

    安靖帝也不藏着掖着了,开门见山的把自己的担忧道出。

    “假设,关承皿真就造反了,怎么办吧!”

    “朕最担心的是关承皿谋反,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内乱就已经足够头疼的了,万一北周再趁机落井下石……”

    “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可能的拖延住北周?”

    安靖帝也清楚,消息无论怎么封锁,终究还是会传到北周。

    北周本来就打算在后唐和东吴两国之间,挑一个刚一下。

    完事儿你东吴这个时候半死不活,你别说北周了,后唐怕是都忍不住想踢你一脚,看看能踢死你不。

    两个难处,一个是拖住北周南下,一个是在北周南下之前,在极端的一个时间,将关承皿和关家军集体躯壳消灭。

    百官纷纷将目光投向吴有缺,

    这可不是考校,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真真切切的难点。

    怎么办?

    吴有缺胸有成竹,昂然说道:“据臣所知,关承皿带去建邺的军粮,紧紧只够维持一个月。”

    “倘若真到那一步,关复,司马长天只需坚壁清野,将关承皿困在建邺,不出一个月,关家军必败!”

    “此外,再从京都调人把关将军将官的家属送往前线,让他们去劝说关家军投降。”

    “陛下再展现你的胸襟和大度,或许不出一个月,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建邺。”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哗然。

    “小小年纪,便有这般见识,了不得!”

    “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愧是我大吴鸿儒,在下心服口服。”

    百官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除了旧党左余哀他们那帮人外,绝大多数的朝臣,还是希望尽快的平复陆明则叛乱。

    这两天啊,听到陆明则造反了,关承皿搞不好也会造反,国家凋敝,山河破碎就在眼前。

    百官也是人心浮动,惶惶不可终日啊!

    当了这么些年官,当的很舒服呀,当的挺好的呀!突然间国家要灭亡了,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会不会全家死光光呢?

    舍弃家业千里迢迢的跑到后唐,能不能活着撑到后唐姑且不说,就算到了后唐,恐怕他们的日子也会很艰难啊!

    反正肯定没现在这么舒服,

    所以这几天他们也很头疼的啊!

    直到现在,这火烧眉毛的糟心事,到了吴有缺这里,他就……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仿佛这些个破烂事,不值一提!

    于是百官也都暗暗的舒了一口气,

    哎呀,太好了,又可以安安心心的吸老百姓的血了。

    很好!

    很完美!

    安靖帝也很满意,点了点头,说:“北周这边,如何防止他们趁机南下?”

    吴有缺笑了笑,说:“这个就更简单了。”

    嚯!

    这么简单吗?

    安靖帝来了兴致,脖子分明抻的更长了一些,

    百官脸上的笑容也更轻松了一些,

    瞧瞧,

    人这话说的,多拉轰!

    多飘逸!

    “说说看。”安靖帝拭目以待。

    吴有缺风轻云淡的说道:“只要关承皿举兵,我便立刻给我岳父写一封信,让他率军直取安丰。”

    百官顿时一片哗然,

    一个个瞠目结舌,一脸震惊呐!

    说的这叫人话吗?

    主动去招惹北周?

    你这不是找死呢吗?

    人家不来打你,你就该烧高香了,你居然要干北周……

    怎么想的?

    脑子坏掉了吗?

    前边吴有缺说怎么干关承皿,他们还挺认可的就,然而接下来的这句话,却如同一瓢水倒进了滚油。

    一瞬间,锅里的油噼里啪啦的就炸开了。

    这下不管是新党,旧党,还是中立,纷纷跳出来指责吴有缺。

    “廖文博说的对极,陛下,我建议立刻将此人拖出去砍了,这个心怀不轨之人,绝不能让他祸害我大吴江山社稷。”

    “北周国力胜我大吴十倍,百倍,你让虎敖军杀去安丰,可想过事后北周会如何?”

    “那还用想,北周向来桀骜蛮横,上次他们劫我广陵郡,没劫到财物,北周都怒了,势要夺回广陵,最后还是广陵太守司马长天送上金银珠宝,这才免去战祸。”

    老老实实的夹着尾巴做狗,不行吗?

    非得去跟作死?

    北周那是你能抗衡的吗?

    不行,

    绝对不行。

    老子现在做狗做的挺爽的,你不能让连狗窝都给我端了吧!

    你敢让我们不安逸,我们就弄死你。

    廖文博又跳了出来,指着吴有缺囔囔着:“陛下,此贼不诛,人神共怒啊陛下。”

    说话时,廖文博余光瞄了吴有缺一眼,

    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吴有缺笑了。

    这厮居然笑了。

    那冷蔑轻视的眼神,似乎廖文博只是个跳梁小丑般滑稽可笑。

    吴有缺笑着说道:“廖侍郎,多谢你的好意,你不用为我这么着想,我已经很感恩了。”

    “谢谢你昂!”

    因为刚认识,吴有缺不是很了解廖文博,所以,他寻思等下回,也要对廖文博好,让他也他妈的感恩感恩。

    吴有缺面对安靖帝,掷地有声的说道:“北周从未停止对我大吴的骚扰,远的不说,就说近几年来,光是我庐江一带死在北周屠刀之下的百姓,就有两千余人。”

    北周是游牧民族,精通畜牧业,养马,养牛,养羊什么的。

    但是他们没有手工业,缺乏日常生活用品。

    怎么办,

    到集市上去买呗!

    自从安靖帝登基之后,北周与东吴就已经开通了贸易往来,互通有无。

    需要什么,花钱买就好了。

    但是人家胡人不愿意,

    汉人都叫他们杀的差不多了,能杀的全杀光了,剩下吴国,后唐屁点大的地方。

    汉人不多了,而且呢,这年头生产力低下,自己也要用啊!

    只能挤出一小部分物品用于外贸,

    而北周地盘大人口基数多啊!

    这就造成了汉人的手工业产品供不应求,供不应求的结果就是物价飞涨。

    太贵了,买不起,买得起也舍不得买。

    那咋整?

    直接抢呗!

    抢掠是他们的本能,也没有王法说不能抢掠汉人啊!

    “凭什么北周可以劫掠我大吴,为什么我大吴就不能劫掠北周?”

    “不但要打,还要打他一个漂漂亮亮的打胜仗,要把北周给杀怕了。”

    “杀的他们提到虎敖军,提到我吴国就直哆嗦。”

    “只有这样,即使他们知道我们在内斗,也不敢轻易南下。”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也是自古以来当官的最惯用的一个手段,那就是用一个更大的事件,去掩盖另外一个事件。

    建邺关承皿造反,吴国内斗,完事儿北周寻思要不要弄他一下子?

    这个时候,忽然一封紧急军报送来,说安丰完犊子了,合肥危险啦!

    吴国要杀回来了。

    如此一来,哪还顾得上南下,先把自己内部给稳住了才是正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