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史上最强王爷 > 第11章 三秦大地,旱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前几日,靖海侯府的夫人来宫里找我聊天,有意无意间也说了这事,她家的小女儿,如今也到了嫁人的年纪。”

    朱元璋闻言,也是眼前一亮,“那小丫头我见过,长得水灵,跟咱老十二弟般配!”

    “嘿,朱重八,敢情你已经给柏儿物色好媳妇了?”马皇后抿嘴轻笑。

    “就这么定了,咱这就给老十二弟回信!”

    朱元璋接过折子,洋洋洒洒写下数言。

    大致意思是,你修路,这事爹支持你,但这水泥路呢,以前没听说过,最好还是先修几条出来,看看效果。

    还有,你老大不小,也是时候成亲了。

    朕跟你母后,都觉得靖海侯家的小女儿,贤淑端庄,适合当湘王妃,你看什么时候方便,回京来成个亲?

    这份朱元璋批红的本子,八百里加急,第二天便送到湘王府,摆在了朱柏案前。

    看着眼前龙飞凤舞的红字,朱柏一时哭笑不得,敢情这都穿越到古代了,还是逃不过催婚?

    不过,熟读历史的朱柏,其实早就知道他未来的妻子是谁了。

    还没到荆州就藩的时候,他就偷偷跑去看过好几次了。

    靖海侯吴祯家的小女儿,吴靖。

    说实话,这小丫头长得不赖,虽然当时还没满十四岁,没有完全长开,但绝对是个美人胚子。

    如今三年过去,应该出落得很漂亮了吧。

    朱柏突然有点小期待了。

    于是便在朱元璋的批红后,继续写上:婚姻大事,全听父皇母后安排!儿子朱柏敬上。

    将这份折子重新递出去不久,一个佝偻着身子的小老头,便从门外走进了书房。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王府新上任的长史,郭允道。

    所谓王府长史,其实就是藩王的专职秘书,分设一左一右,协助藩王处理政务。

    那日,郭允道从农家乐离开后,兴冲冲地到处找湘王,结果在王府前,被当成捣乱的流民,关进地牢了……

    后来还是他拿出了任职文书,消除了误会。

    但见到朱柏,已是好几天后的事了。

    二人一见如故,从仙豆聊到民生,从水泥路聊到基建,越聊下去,郭允道便越震惊于朱柏的才学。

    尤其是,朱柏在一些事情上的见解,十分通透,连他这个翰林大学士,都只能甘拜下风。

    而他们二人,有着一个共同理想,那便是振兴大明!

    别看大明现在统一全国,威风正盛,但内部问题同样不少的,而最突出的,是穷!

    大明太穷了!

    不仅百姓穷,朝廷也穷,连每次北伐的军费,都是从各处东拼西凑来的。

    要想振兴大明,首先就要让大明富起来。

    郭允道十分敬佩朱柏,但在一些事情上,他又深怕朱柏太过年轻,处理不当,为此有些忧虑。

    “湘王叫臣过来,可有什么事?”

    “郭长史,快请坐!”

    朱柏连忙从书案前走出,招呼着郭允道一同坐在了茶椅上。

    “郭长史,如果,孤是说如果,三秦之地发生旱灾,而且还是百年不遇的那种,需要多少粮食才能救济?”朱柏问道。

    “旱灾,三秦之地?”

    听到这些,郭允道僵在了原地。

    “不错,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易子而食!”

    “悲恸哭声,响彻三秦大地!”

    “何其悲哉!”

    朱柏的声音极具感染力,但郭允道不为所动,紧紧皱起了眉头。

    三秦虽然在北方,但向来都是富庶之地,尤其近几年,土地肥沃,粮产丰富,不曾有大旱的迹象。

    就算真的发生旱灾,那秦地的粮仓里堆满了粮食,百姓也不至流离失所。

    湘王为什么会这般臆想,郭允道皱眉回道:“湘王殿下,这三秦之地可不曾有大旱的痕迹啊!”

    “咳咳,如果,孤说的是如果……”朱柏大汗,他总不能告诉郭允道,这是他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吧?

    根据史书记载,洪武十三年初,三秦大地发生旱灾,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对大明帝国根基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秦王好逸恶劳,将秦地粮仓里的粮食,全部换成了金银,用以讨好女眷。

    等到旱灾来临时,粮仓已无粮可放,而秦王为了逃避责罚,又对旱灾的规模隐瞒不报,这才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

    但这些,朱柏都没办法告诉郭允道。

    “郭长史,你直接回答孤的问题就是了,其他的不用去深究。”

    朱柏出言提醒。

    郭允道这才点了点头,结合三秦大地各种情况,在心中盘算了片刻,道:“按湘王的意思,要救济这种规模的旱灾,起码需要粮食一百万石。”

    “一百万石?也就是一千万斤?”朱柏掂量了一下,松了口气,“还行,比我想象的要少。”

    “郭长史,孤有件工作要交给你去做!”

    “还请湘王吩咐!”

    郭允道起身作揖。

    “从明天开始,你去将那些农户、地主,囤在家里的仙豆,全部都以湘王府的名义收上来,这样既能保证旱灾发生时,救济粮能第一时间运到,同时也防止有人坐地起价,发国难财!”朱柏想了想,说道。

    收这么多粮?

    郭允道眉头一挑,他还是不相信三秦之地会发生旱灾,甚至一度怀疑湘王突然开始广囤粮,是不是有了不臣之心。

    但转念一想,他是朝廷派下来的,可以算是朝廷安插在湘地的一个眼线。

    湘王要是真打算造反,至少不会派他去收粮。

    而且兵营那边,湘王不怎么感兴趣,就藩两三年,也没去过几回。

    虽然心中还有很多疑惑,但既然湘王吩咐下来,他便也只能照做了。

    “臣知道了,这就去办!”

    郭允道又是一揖,转身离开王府。

    送走郭允道,朱柏长长叹了口气。

    这次赈灾,除了拯救三秦百姓以外,朱柏真正目的,是借此机会,向全国推广土豆。

    这件事他本来以为朱元璋会去做,但到现在没了下话,那就说明他的工作受到了阻碍。

    明朝初期,皇权和相权的斗争是很激烈的。

    朱元璋虽然是皇帝,但也不是他想做什么事就能做,还要得到以宰相为首文官集团的认可。

    直到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皇权才得到了强化,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后来,内阁制崛起,到了万历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权力甚至超过了宰相,皇权再度被压制。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想要推广土豆,朱柏就只能靠他自己了。

    而且老朱的意思肯定也是这样。

    朱柏不能放过三秦大旱这个契机。

    到时候土豆拯救了成千上百万的灾民,那就再也不会有人阻挠他推广土豆了。

    第二日,郭允道开始以湘王府名义,在各地收起土豆。

    价格比市面上要略高一些。

    地主农户们的地窖里要是有多的仙豆,基本都卖给了湘王府。

    眼前就是秋收,到时候新的一批仙豆即将收获,农户们也想将地窖给腾一腾。

    事情进展比想象的更顺利。

    就是这土豆收起来,花钱如流水,饶是朱柏也快有些撑不住了。

    必须得想点办法赚钱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