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史上最强王爷 > 第74章 父子相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了方便与京城之间的来往,朱柏特意在荆州到京城的各个驿站处留了人。

    一人双马,到了驿站之后以令牌为信,换人换马,以最快的速度将信件送到京城之中。

    因此在朱柏纠结了一日将信写出来之后,第五日朱标就收到了朱柏从荆州送来的信。

    看到东宫中出现的信使的时候,朱标觉得脑袋瞬间大了一圈。

    上一次就着可能出现的胡惟庸牵连事件,朱柏倒是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但是在接受了传统教育,性格宽厚,崇尚仁义的朱标看来,这种玩弄人心的手段,实在不是什么治国的正道。

    因此这段时间之中一直在犹豫思考此事。

    可是没想到,自己还没有拿定主意,朱柏的下一封信已经送了过来。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信使,朱标叹了口气,这才从信使的手中将信件接过来。

    此时天色已晚,朱标将书桌边上的油灯熄灭,准备先去休息,等到明天再看朱柏的来信。

    但是走到了书房门口的时候,却又重新折返回到了书房中,将油灯点燃。

    看着静静地躺在书桌上密封良好的信件,朱标忍不住摇头:

    “十二啊十二,我真是上辈子欠你的。”

    说着打开了信封,从信封中将密信拿出来,仔细地阅读了一遍。

    等到第二日朝会之后,朱标按照往日之中的习惯前往御书房中帮朱元璋处理繁杂的政务。

    等到将书桌上的奏折处理了一半,朱标觉得脖子酸困,扭了扭脖子,这才发现朱元璋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御书房,此时手中正捧着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

    “爹,你怎么来了就悄悄坐着啊。”

    “我看你忙着,就没打扰你。”

    如今的大明事物众多,朱标每天参与朝会之后就要来御书房中处理政务,一直到了天黑才能回去休息。

    生出这么个能老练处理处理各种政务的儿子,朱元璋心中自然骄傲。

    但是朱标的身体不好,朱元璋也怕过度的操劳累着朱标。

    朱元璋沉吟道:

    “政务是处理不完的,你要是累了就早点回去歇着,不必每天都要将政务全部处理完。”

    朱标摇了摇头:

    “累倒是不觉得累,就是……”

    父子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好,朱标略一犹豫之后看向了御书房中的几个太监。

    朱元璋淡淡地吩咐道:“你们先下去吧。”

    “爹,你打算如何处理胡惟庸的事情?”

    “胡惟庸近来越发骄纵,”谈到正事,朱元璋的脸上多了两分冷漠:

    “凡是与胡惟庸有牵连的人,该杀就杀,该流放就流放。”

    尽管朱标心中早有预料,但是听到了这个答案的时候还是有两分难以接受。

    朱元璋叹了口气,放下了手中的书卷站起身来。

    书架边上放着一根长满倒刺的棍子。

    朱元璋不在意地握住了手中的棍子,拿到了朱标的面前。

    “现在的朝政就是这根棍子,哪怕我给了你,但是上面长满了刺。”

    说着朱元璋从御书房中翻出来了一把刀,几下将上面的刺剔除的差不多。

    “爹年纪大了,”朱元璋叹了口气,从上次病倒之后,他就觉得精力大不如前了:“这么大个朝廷,留下的问题不少,趁着爹还有力气,替你多做点事情吧。”

    朱标的性子宽厚,让他将那帮为了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老臣处死,朱元璋不用想也知道朱标做不到。

    可是身为大明的统治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人站出来做这个恶人。

    朱元璋已经谋划了一段时间了,在他死之前,无论如何要将以胡惟庸为首的文官集团,以淮西勋贵为首的武将,以北元为首的外部势力统统打击一遍。

    尽管这样做,可能会给让整个大明帝国拖下水,让锦绣河山变成一片烂摊子。

    但是朱元璋相信朱标。

    相信这位在他身边跟随了十余年,如今已经熟捻朝廷各项事务的太子能将大明重建起来。

    到了那个时候,朝堂上都是朱标提拔起来的官员,外部没有太大的威胁,朝堂必然固若金汤。

    而以朱标的性格,想要取得民众的拥戴更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内有朝臣忠心耿耿,外有百姓拥护爱戴,那会儿的朱家江山才算是彻底稳固。

    看着语重心长的朱元璋,朱标小心翼翼地说道:

    “前段时间十二给我来了封信,给了几个建议。”

    朱元璋应了一声,竖着耳朵仔细听朱标诉说的时候,心中又多了个想法。

    到时候自己的儿子也要限制几分,尤其是能从徐家借势的老四和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十二。

    “到时候这些大臣勋贵家的子弟都在我们的手中。”

    “嗯?你刚才说什么?”

    听到大臣勋贵的子弟都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朱元璋瞬间来了几分兴趣。

    听着朱标重新将朱柏送来的信件中的建议重复了一遍,朱元璋挑了挑眉。

    “柏儿倒是有想法。”

    心中盘算了一番将各家子弟分散拉拢的事情,朱元璋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儿有可行性,又补充了一句:

    “这次十二的建议倒是不错。”

    可是心中瞬间又升起了两分危机感。

    先前在京城的时候,倒是没有看出来十二竟然还能有这么敏锐的嗅觉,竟然能准确地切到朝廷困局的痛点。

    有这样一条堪比推恩令的阳谋,处理起朝廷的局面来倒是要轻松上几分。

    朱元璋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人,如果有得选,他自然也愿意去当个好人。

    “这事儿我准了,回头你自己去联系老四和柏儿,你们自己看着处理吧。”

    有这样的一条计谋,朱元璋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可以如同现在这样,将大部分的事物交给朱标,安然地享受人生的最后一段路途了。

    反正现在有他把握着大方向,就算是几个儿子再折腾,作为大明王朝的创建者,朱元璋也有信心将局面稳定下来。

    这一次朱标学乖了,看到朱元璋回神,这才慢吞吞地说道:

    “十二弟的信中,还提到了一件与胡惟庸有关的事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