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文忠转头来到了房门口,对着老管家吩咐道:
“让院中的人都散了,有客人来书房的事情,谁都不许说出去。”
进了房门之后,李文忠将书房门关紧,走到书桌后的主位上。
“说一说你的想法。”
看到李文忠的这番动作,朱柏心中才松了一口气。
“如今的大明和北元局势僵持……”
李文忠抬手打断朱:
“局势如何,我心中有数,说说你这么做的具体目的。”
看样子大道理在李文忠这里是行不通的,那就只能从卖粮食给北元的好处上谈起了。
“被三哥扣下的粮食,是第一批货。”
“等到王保保不参与军事了,第二批粮食才会送过去。”
李文忠忽然插话:“你是想要挑起北元的内斗?”
朱柏点了点头。
虽说大明的局势不好,但是北元的局势比大明更差。
王保保虽然地位稳固,但是在与大明的作战过程中,王保保却有不少的败仗。
多次战败,却牢牢把持着军事,北元境内自然会有不少人王保保不满。
“北元乱了,我们在发展,此消彼长,只要数年之内,我们的军队战斗力没有下滑的太厉害,那么到时候北元就是我们砧板上的一块肉,我们什么时候想切就什么时候切。”
李文忠点了点头:
“只要你能削弱北元的力量,你用什么样的手段,我没有太大的意见。”
“但是满朝文武,可不是只要我同意了就行。”
朱柏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表兄你这边没有意见了,我就放心了几分。”
李文忠缓缓开口:“不过我有个条件。”
“你开口就行,只要能办到,我不会推辞。”
“你送到京城之中的仙豆我尝过了,长时间当饭的话味道虽然寡淡,但是能填饱肚子。”
话说到这个份上,朱柏也就明白了。
“明后年,我会从荆州拨出来一部分仙豆当军粮。”
李文忠颔首:“留下来一起吃个饭?”
朱柏苦笑道:
“你也知道,京城之中这个局势,我得赶紧回去想办法。”
“不忙,一顿饭的功夫你总是有的。”
眼见着李文忠如此挽留,朱柏不好再拒绝。
很快,老管家端着两碗糙米和两个小菜走了进来。
李文忠熟练地端起了面前的糙米:
“我在军中待习惯了,家中的伙食难免差了几分。”
朱柏端起了另外一个碗。
“我刚到荆州的时候,有时候王府送饭不及时,附近的老乡们就会给我端一碗糙米。”
李文忠几口下去将碗里的糙米吃掉了一半。
“我们这些人都在战场上待习惯了,与北元人打了不少交道,双方可以说是血海深仇。”
“你像是老二一样在荆州祸祸,看在皇上的面子上,我们这帮人也不会多说什么。”
“但是你如果和北元人,和张士诚的残部做生意,任凭你说的天花乱坠,我们都接受不了。”
听着这位大表哥平淡的话语,朱柏心中对于这次的事情有了一个更深的认知。
先前朱元璋的宽容让他误以为这事儿有谈的空间,现在看来,当初在荆州的想法还是过于乐观了啊。
“你也知道,我年龄小,又早早就藩,这些年与北元人之间没有打过交道,错误估计了形势。”
李文忠不紧不慢地吃着剩下的饭:
“那你知道我为何今天要对你说这些话吗?”
“一方面是看在我爹和大哥的面子上,另一方面应该是军粮?”
李文忠筷子指着桌面:
“在你就藩之前,谁能想到一亩地竟然能产出这么多的粮食?”
“谁能想到,仅仅靠着一份调料,就能让一家酒楼名满京城?”
“如今大明国库的情况,你应该是知道几分的吧?”
朱柏点了点头。
三秦救灾,朝中的官员不愿意去,多半是因为拿朱?久挥邪旆ā
可是不从秦王府下手,绝大多数的官员连救灾的粮食都没有办法搞定,到时候去三秦救灾,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李文忠感叹道:“打仗,拼到最后还是看银子,看粮食啊。”
“在军中,这样的饭菜已经不错了,大明的将士吃够了。”
李文忠的话语中满是感慨,朱柏却觉得肩膀上的担子又沉重了两分。
这是要让他担起大明钱袋子的职责啊。
“我尽力吧,我就藩才三年,时间还是太短了。”
等到两人吃完,李文忠亲自送朱柏离开书房,路上提点道:
“徐大元帅那边只要让他消了气这事儿就好说。”
“汤和与章存道关系深厚,他那一关只怕你不好过。”
朱柏道了谢,转身上了马车,向着客栈中行去。
朱柏回了小院,掌柜赶忙迎了上来。
“大人,我家公子在后院中等你。”
等朱柏到了后院,陆睿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
“王爷,今儿我们给你请来了一个客人。”
朱柏挑眉,不知道陆睿请了谁过来。
等到进到了屋中,看着背对着自己的身影缓缓转过身,露出那张苍老却熟悉的面容,朱柏的眼睛瞬间瞪大了。
朱柏缓缓上前两步,恭敬地对着面前的老人行礼。
“学生朱柏,见过老师。”
坐在桌边的人,正是他在皇宫中读书时候的老师,宋濂!
一别数年,如今再度相见,朱柏心中难免有几分激动。
“老师,您怎么来京城了?”
宋濂哈哈一笑,眉宇间的疲惫丝毫不能掩饰心中的愉悦:
“你这个学生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我能不来京城中看看吗?”
朱柏回头看了一眼。
陆睿立马解释道:
“宋老找到我们的人,说是要来京城,我们负责把宋老平安送过来而已。”
既然不是沈家将宋濂请过来的,朱柏心中这才平静了几分。
“老师,这两三年你还好吧?”
宋濂点点头:“我在浙东老家,当地官员对我颇为照料,闲暇时候还能指点指点当地的学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