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科举:第一女首辅 > 第83章 不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知府在家里将苏知县骂了个狗血喷头,而苏知县却在家里一脸笑意,拿着冯希的策论左看右看,欣赏之意溢于言表。

    苏城端正的坐在父亲大人的下方,看着父亲拿着冯希那篇文章一直不撒手,表情一直臭臭的。

    他这次在秦川县也拿了县案首,父亲大人却只是点了点头,让他戒骄戒躁,其他的一句都没有多说。

    兴许父亲大人只是觉得一个县案首不算什么,但为何冯希拿了案首,他却如此赞不绝口,这两种极端的区别对待,让苏城坐不住了。

    苏城望着父亲,终于鼓起勇气问出口道:“父亲,不知您对我的策论作何评价?”

    苏知县表情一顿,拿着文章的手放下,看了过来,脸上的欢喜之色褪下,直接毫不留情道:“辞藻华丽,华而不实。”

    苏城的脸上顿时露出不满,父亲大人对他的文章点评一直都是这几个字,总是说他华而不实。可他也看过冯希的策论,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甚至遣词用句还不如他。

    偏偏父亲总是对冯希另眼相待,对他却如此严苛,苏城实在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不如冯希得他喜爱。

    苏城这次非要追根问底,他不罢休的道:“那父亲觉得我和冯希相比呢?”

    苏知县怎么会不清楚他,见他如此不肯罢休,便也不再顾及他的自尊心,冷冷的道:“你与冯希之别,犹如云泥。”

    苏城闻言恍若被雷劈了一般,双目怔怔,他知道父亲更喜欢冯希,却完全没有想到在父亲大人的心中,自己和冯希竟然是云泥之别。

    苏城红着眼眶,咬着牙紧紧追问:“那父亲倒是说一说,同是案首,为何我就是泥,而冯希就是云!父亲不肯说清楚,我不服!”

    说到最后,苏城的情绪已经颇为激动,满脸都写着不服。

    苏知县看着他这番模样,面上一片失望之色,叹了一口气道:“你从小用功,才学不凡,但你知为父为何迟迟不让你去参加科举吗?”

    苏城难得从父亲的嘴里听到夸奖自己的话,面上有了一丝茫然,摇了摇头。

    苏知县平静的问道:“你觉得朝廷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不待苏城回答,苏知县紧接着道:“是选拔贤能,为官做宰。但我又要问你,做官到底是为了什么?”

    苏城凝噎,犹豫了一番,答道:“......为了百姓。”

    苏知县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你倒是还知道是为了百姓,可你的策论里面为何只有满篇的锦绣?我只看到了你的浮躁,和你功利的心思。”

    “百姓的父母官,眼中却没有百姓。你的文章写得再好,也只是华而不实。”

    苏城被说得欲辩无言,低落道:“那冯希就知道吗?”

    苏知县沉默了一瞬,过了一会儿,只是说道:“......这孩子有一颗仁心。”

    她似乎还并不知道自己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但眼里却已经能看到底层百姓的苦难和挣扎。

    冯希自问对自己的目标一清二楚,就是抓紧一切时间,赶紧考过院试,拿到秀才之名。

    下一场是四月份的府试,因此在成绩出来之后,冯希第二天就和李寻一起回到了云川书院,打算在书院里备考。

    二月底的无涯山上异于往常的安静,因为还没有开学,所以书院里只有稀稀拉拉少数几个弟子偶尔出现在小道上。

    雪花又开始纷纷扬扬的落下,整个山上银装素裹,一片苍茫。

    陆夫子一直都住在书院,因此放假了也不会离开。而冯希之所以选择回到书院温书,也是因为可以经常聆听陆夫子的教导。

    陆夫子对冯希能过县试是十分的又把握的,但对于她能拿下案首,却着实有几分出乎意料。

    毕竟县试的时候不仅有本地书院的弟子,还有在其他各地书院求学,因为户籍原因回来参加县试的读书人。

    没有想到这样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居然是他的弟子夺得案首。陆夫子素来不苟言笑的人,今日也对冯希和善宽容了起来。

    “冯希,既然考完,不如休息几天再温书不迟,要劳逸结合,不要累坏了身子。”陆夫子和声道。

    冯希摇了摇头,将写好的杂文交与陆夫子,“夫子,府试要考杂文,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杂文水平不足,请您给我指点指点。”

    如今是劝她放松几日她都不肯了,陆夫子无奈的摇摇头,但弟子一心向学,做夫子的自然是满心欢喜。

    陆夫子接过她的杂文,肃了脸认真看了起来,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冯希见夫子的表情越来越严肃,心中也是越发忐忑起来,难道自己真的就写得这么差吗?

    “冯希......”陆夫子终于抬头,出声道。

    冯希赶紧竖起耳朵仔细听,陆夫子眉头微蹙,缓缓道:“杂文不同于策论,它的特别之处就是活泼、锋利,且具有战斗性......”

    冯希点点头,这些都是夫子在斋舍的时候说过的,她一直记得牢牢的。

    陆夫子顿了顿,又接着道:“你用词的确犀利,极具杂文的风格,可语言却不够精炼,喜欢重复赘余,这就失去了它本身简短有力的魅力。”

    冯希听完陆夫子一针见血的点评,这才明白自己为何总是觉得杂文和策论没有多大区别,因为她的策论也一贯喜欢用词犀利。

    原来是自己的词句不够精炼,这才是杂文和策论最大的区别之处。

    冯希恍然大悟过来,连忙向夫子致谢:“多亏夫子点评独到,不然我还一直看不出自己这短处。”

    陆夫子道:“语言要精炼,无非就是基础要够扎实,你多看看前人的文章,自然就能查缺补漏了。”

    说着陆夫子走向自己的书架处,挑挑拣拣,给冯希找出来几篇自己这些年写的杂文手稿。

    “这是为师这些年偶尔所写,你拿去看一看,心中也有个数。”

    “多谢夫子。”

    冯希接过,向陆夫子辞别,就自己回斋舍里认真揣摩去了。

    如今师兄弟们都还尚在家中,斋舍里除了李寻和冯希一个人也没有。

    李寻本来也应该回家的,但是李母坚持让他上山来专心温书,因此他也准备在山上一直待到府试开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