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科举:第一女首辅 > 第108章 结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在杏榜出来的前几日,南帝陛下却没有任何预兆的,突然下旨,宣布册立七皇子为太子。

    这个惊雷般的消息瞬间炸翻了盛京所有的官员以及高门士族。

    然而不管他们如何上奏,诏书已下,此事木已成舟,再无回旋的余地。

    祭祀大典就定在殿试之后,到时候普天同庆,新科进士与太子殿下共贺,岂不是能成为千古美谈。

    萧毅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难以置信,因为这和他梦境中所预见的完全不一样。

    在他断断续续的梦境中,七皇子被册立为太子应该是呈和十五年,冯希和他入朝为官三年后,在他们二人的共同谋划之下,他才能得以入主东宫。

    如今才不过呈和十二年!

    梦境里,他看着冯希一路夺魁,最终六元及第,而他永远只是她的陪衬,但他依然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学,一定能得到重用。

    但是素和怀清的眼里只有冯希......

    她的锋芒太盛,总是有无数的奇思妙想,随便造一个竹纸都能引起天下读书人的追捧,制造一个蔗糖、推行一道均田令便能受到百姓的爱戴......

    他怎么也比不过冯希,站在她的身边就仿佛黯然失色了一般。

    为了跟她完成婚约,他甚至拒绝了怀安公主的爱慕,然而素和怀清登上皇位之后,却企图想要冯希入主他的中宫。

    萧毅这时才发现,原来素和怀清早就对冯希暗生情愫,他一心为他效力,期待着终有一天能得到他的重用,这位好殿下,却一直觊觎他的未婚妻......

    幸好这一切只是一场梦,他从梦中醒来,发现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他还是冯家的童养夫,冯希也还只是那个刁蛮古怪的小女娃。

    一切都还可以重头再来,这一次,他绝对不会让自己落到什么都没有的下场。

    就算科举没有考过冯希也没有关系,他会扶持九殿下上位,会答应做怀安公主的驸马,他提前将一切都布置好了......

    萧毅想不通,他到底是哪一步走错了,才会造成如今这样的局面。

    造成如今这个局面的,确实是萧毅,这一切的果,都是他在九皇子身上种下的因。

    九皇子自以为有了萧毅,做出这么多的实事,父皇便会看重他,但是没想到父皇却依然迟迟不肯立他为太子。

    尤其是在老七的腿彻底的好了之后,父皇更是明目张胆的偏向了他的那一边,再这样下去,他做了这么多,勤勤恳恳的装了这么多年,岂不是全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又一次的看到父皇对老七露出那一脸满意的表情之后,他决定铤而走险。

    九皇子做出了他人生中最蠢的一个决定,他买通了南帝身边的内侍,在南帝的衣物上投毒。

    但九皇子并没有想弑父,他的目的只是给南帝下一种奇毒,而这种毒只有他手下的一个奇人能解。

    到时候南帝派人遍访名医,却又遍寻不得,他刚好能够“找到”这位医师,在他的面前立一个大功,再上演一出父慈子孝,这太子之位岂不是稳稳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九皇子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宫里有一个人心细如发,早就一直在密切的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个人便是冯希的大姐,冯秋。

    冯秋是何等的蕙质兰心,在被几位娘娘争相请到宫里当差的时候,便立刻意识到了不对,而且这些人似乎有意无意的不准她见自己的小妹,她细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关键。

    冯秋跟七皇子那边的人接上了头之后,便负责监视每一次进宫面圣的九皇子。

    九皇子下毒的事被发现,其心可诛,此事已有人证,也有南帝衣物上的毒为证,他是百口莫辩。

    此乃皇家丑闻,外面的人只知道是因为九皇子德行有失,因此被罚闭门思过。实际上九皇子已被褫夺尊位,幽禁在了他自己的府邸。

    九皇子倒了,大臣们有消息灵通的,也立即回过味儿来,这位殿下是再也没有了翻身的可能性,纷纷树倒猢狲散。

    那些大臣也知道,此时若是再不支持七皇子,那以后就绝对不会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于是接下来的朝堂之上一片和谐,所有人一边倒,全是支持七皇子入主东宫的声音,这件事便再也没有了异议。

    会试的结果也终于出来了,杏榜之上,毫无异议的,冯希的名字高悬榜首,成为了众望所归的冯会元。

    冯希十分坦然的出入着七皇子府,如今她是七皇子身边的红人这个消息,已经不再是秘密。

    次月就是殿试,而这次殿试,却是史无前例的,由还未进行册封大典的太子殿下出面主持。

    据传,是因为南帝陛下对这位太子十分喜爱,此后南壁的诸多政务,也都是交由这位殿下全权打理。

    这次史无前例的殿试,也点出了南壁有史以来的第二位六元及第的状元,冯希。

    而她,也是南壁从古至今以来,第一位女状元。

    同年的榜眼是萧氏之子萧毅,探花是和女状元同出一个书院的苏城,也就是如今的苏大人。

    让人奇怪的是,榜眼萧毅在高中之后,却辞不受官,选择了回萧家做个富贵闲人,再不踏入朝堂一步。

    冯希和苏城二人先是入了翰林院,冯希做了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苏城做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

    第二年,正值壮年的南帝突然驾崩。

    陛下宾天,举国缟素,怀清太子悲痛欲绝,先帝的丧礼之后,太子殿下便遵从遗诏,顺理成章的登基成为了新一任的南帝。

    呈和十三年,新帝登基,改国号为永昌。

    此后,冯状元和苏探花便被立即调出了翰林院,受到了新帝的重用。冯希和苏城二人迅速成为了新帝身边的红人,替他肃清朝纲,整顿法纪。

    都察院左佥都苏大人,为人行事刚正不阿,监察执法毫不容情。

    吏部左侍郎冯大人,美人面,铁石心,官吏选拔任免从不徇私。

    二人深受陛下的信任,在朝堂上可以说是权柄在握,说一不二,一时风头无两。

    冯希一朝为官,做的第一件实事,便是改善科举考试的评卷制。

    在之前的科举黑幕之下,即使考卷已经经过了密封糊名,仍然有一些监考官凭借熟悉考生的字迹,从而徇私舞弊,黜落拥有真才实学的考生。

    考官受贿帮人通过的事情屡见不鲜。

    冯希上奏的第一条,便是希望南壁设立誊录院,由书吏誊抄科考试卷,而考官只能看到誊抄过的副卷。

    字迹相同之后,还要经过对读核验,确认誊抄无误,才能进行阅卷。

    而且主考官和同考官之间,在阅卷的时候没有主次之分,更没有谁有一言决定权,统统采取抽签制。

    为了让评卷人得到更好的监督,冯希还建议科举放榜之后,理应允许落榜生查卷,若是有异议,便可上访。

    冯希此举,得到了陛下以及朝中所有大臣的一致认可,誊录院迅速设立。

    科举阅卷制的完善,意味着科举考试将更公正公开,选拔人才的内幕也将大幅度的减少。

    在朝堂的几年,冯希将自己所有想做的事都一一做到了。

    鼓励女郎们读书,开办女子学院,在科举考试中单独增设女子号舍。

    不仅如此,她还广搜遗书,雕印古籍,在云川书院的支持下,她在大同县修建了一座五层高的书楼,广集天下之书,不论贫富贵贱,不论男女,皆可入楼读书。

    永昌九年,冯希不愿意一直安居朝堂之上,此时已经是吏部尚书的她,毅然的选择了离开朝堂,到边地历练一番。

    今年年初,天护国和南壁已经开始交战,战乱四起,边地的百姓苦不堪言。

    听说这两年边地突然崛起了一位奇将,此子不过二十几岁,却已从军十多年,甚是骁勇善战。

    冯希久闻这位张将军的大名,是时候该去见一见老朋友了。

    在边地,她不仅见到了多年未见的顺子,还在敌国的阵营那边,见到了一个同样许多年未见的故人。

    同时,也解开了当年先帝死去的真正原因。

    先帝当时并不是突然驾崩,而是因为身中九皇子的奇毒,太子殿下想尽一切办法,仍然无力回天,拖到了第二年,先帝还是去了。

    当年那个为九皇子献上奇毒的谋士,突然就消失不见,遍寻南壁,也再没有找到此人。

    而在多年后,在遥远的边地,冯希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底。

    此时的故人,早已不再是当年无涯山上那个热情稚嫩的青葱少年,他成了天护国的军师,替敌国出谋划策,攻打自己的故国。

    先帝身中的奇毒,便是他投向敌国的诚意。

    两军阵前,冯希望着他满眼失望,终于说出了那一句:我宁愿当初不曾助你逃走。

    李寻一脸悲凉,眼中最后一丝温度也消散不见,她根本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少艰辛,才得以在天护国有一席之地。

    他两眼冰冷,再无一丝手软,用尽毕生所学,誓要踏破这个让他伤透了心的故国,杀光所有曾经践踏过他的人。

    天护国此后和南壁交战数年,死伤无数,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百姓流离失所,但双方谁也没能得胜。

    直到永昌十四年,这场持续了五年之久的战争,才终于在双方都筋疲力尽的情况下握手言和,约定此后三十年之内互不侵犯。

    南壁已是千疮百孔,大概需要修养生息十年,方才能恢复生机。

    大军终于得以凯旋,张大将军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虎头燕额,浑身的杀伐之气,令街道两旁无数女郎倾倒。

    此时的冯希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赫赫有名的美人面、铁石心的冯大人,她在边地军营混迹数年,如今还不到三十,便已容颜不再。

    她已是饱经风霜之年,然而仍是孤身一人,这些年顺子一如幼时,待她一片赤子之心,无数次向她求亲,希望能娶她为妻。

    冯希都笑着摇头,她对他说道:“盛京还有一个固执的人在等我,倘若我以后还有命再回去,他还没有娶妻,我便打算嫁给他。”

    顺子不甘心,执拗道:“万一他已经娶亲了呢?”

    冯希摇摇头,缓缓露出一个笑容,轻声道:“他不会的。”

    那时她坚定的决定要前往边地,那个傻子一听说,立即不声不响的上奏辞官,打算跟着她一起去。

    若不是她疾言厉色的对他一顿呵斥,又晓之以情的对他说道:

    “我和大军在边地的安危,还要靠你在朝堂替我们周旋,你不在,我还能放心谁?”

    就这么一句话,他立时就打消了念头,定定的望着她,红着眼睛道:“我会一直在盛京等你,哪怕等到霜雪满头,我也会等下去。”

    他那样高傲的人,从来不说假话,说过的话,又怎么会不作数呢?

    幸而岁月不负,两个皆已年华不再的人,在经历了无数周折之后,终于得成眷属。

    永昌十五年,吏部尚书冯希,功绩卓然,得入内阁,成为了南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内阁辅臣。

    永昌二十年,南壁国运昌隆,内阁辅臣冯希,在满朝文武皆无异议的情况下,众望所归,成为了南壁第一位女首辅。

    女首辅治下,严惩贪官污吏,施行均田制,修订立法,考正雅乐,其功可标青史。

    南壁此后的三十年,国富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正文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