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六零:带着天庭空间咸鱼翻身 > 第40章 秋收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柳老太给柳老头夹了个饺子,啥也没说。

    柳老头知道,这是他糊弄住儿子的奖励,对他智慧的肯定。

    美滋滋的蘸上蒜酱吃了。

    饺子包了四盖帘,看着多,架不住人多,还各个能吃,吃到最后就剩下一盘。

    一个个吃的肚子溜圆。

    就连柳思甜都吃了8个大饺子。

    撑的直揉肚子。

    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吃饺子,之前太小不能吃,能吃的时候还都是大肥肉,她一口没动。

    就今天算是正儿八经的吃了回饺子。

    往常吃饺子的时候还得贴点苞米饼子之类的,光吃饺子哪吃的起。

    这还是头一回敞开肚子吃呢!

    还皮薄馅大,咬一口都是肉蛋,可以说老柳家,有一个算一个,今晚吃的都有点撑。

    收拾完桌子,几个小子把碗刷了,地扫了。

    这才一人搬个小板凳,坐到外面,赏月亮。

    其实就是为了省电,省煤油。

    月亮又圆又亮,不耽误唠嗑。

    “奶,祭完月了吗?”柳思甜看着冰凉的西瓜有点馋。

    “祭完了。”柳老太笑着说,“甜甜,你还有肚子吃西瓜啊?”

    “奶,努努力还是能挤出点位置的,而且我觉得自己有两个胃,吃饭和吃零嘴儿的不是一个。”

    柳思甜说的认认真真。

    给其他人逗得合不拢嘴。

    “对对,甜甜说的对,挤挤还有地方。”柳思伟很是赞同妹妹说的话。

    “我也觉得我是两个胃,我也能吃块西瓜。”

    不愧是他妹,和他一模一样,都爱吃。

    兄妹俩对视一眼,自己拿起一块大西瓜,咬了一口,好甜,好沙哦。

    连个籽都没有几个,这西瓜就是来报恩的。

    看他俩这样,其他人也感觉有点口渴,本来吃饺子蘸蒜酱就容易渴,看着红彤彤的西瓜就更渴了。

    一人拿一块开吃,“嗯,今年雨水也不少啊,可这瓜倒是怪甜的。”

    “都是外地瓜,咱这哪有,你说离咱们这坐火车也就三个来小时,也不远,咋人家那地里能种西瓜,香瓜子,咱这就种不了?”

    这话是柳思文说的,他也不是真不懂,就是有点感叹。

    “气候差个一两度都不一样,特别是过了山海关,明显感觉出差异。”

    柳老头没出去过,也是听别人说的。

    柳思甜深表认同。

    以前她上学的时候出去旅游,去的就是秦市。

    过了山海关,去了老龙头,去了海边,吃了海鲜,

    那时自己就是一个土老冒,第一次见到桑椹树,柿子树,还有合欢花。

    那时候某爆火清宫剧还没拍呢,她也不认识合欢花,第一感觉就是好神奇,树居然开满了花。

    真好看啊。

    想问问是什么树,又不好意思。

    秦市靠海边,空气湿润,草坪里居然还能长蜗牛!

    都让当时的她很是稀奇。

    最最最重要!!!

    是她解开了书本里,她多年的疑惑。

    小学课本里说,东北黑土地,非常肥沃,粮食产量高,口感还好,是国家的粮仓。

    把黑土地夸了又夸。

    小时候她就想,黑土地有什么了不起的?

    还值得夸!

    土地不就都是黑色的吗?

    直到走出去才发现,哦,居然有土地是黄色的,还有发红的。

    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自己蠢蠢的。

    很多人说农村人,小城镇人傻,真的傻吗?

    她觉得不是,无非是见识的少,书本里,和亲眼见到的不一样。

    所以这辈子她一定多走走,多看看。

    带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

    过了中秋节,转眼就到了秋收。

    先挖土豆,地瓜,再掰苞米,最后再割黄豆,大黄米,水稻这些。

    说到秋收,柳思甜不由感叹真是年代特色。

    猛劲干的人有,可更多的还是干活慢悠悠。

    他们二河大队一共126户,分成了四个小队,平时出工都有小队长带领。

    一个小队最起码有30来户吧?

    按照一家出两个人还60多人呢,再加上半大孩子,那就更多了。

    可事实并非如此。

    一个小队长要是领着30多壮劳力跟着去地里上工,那这个小队长就牛逼哄哄的了。

    人数能排第一。

    也不是说其他人闲着。

    除了上学的,能干活的也都上工了。

    妇女上工和下工的时间,都要比壮劳力晚或提前一个小时。

    因为她们需要洗洗涮涮,还要做饭。

    这点很是人性化。

    年龄小一点的就安排给牲口割草之类的活。

    一个牛甚至需要三个人!!

    为啥?

    因为出工不出力呗!

    老百姓有句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就是说上工的时候各个小队长会吹哨子,一共吹三遍,社员根据哨子的长短判断出工的时间。

    说白了,之所以这样,是农村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出不出工,挣多挣少,差别不大,反正分粮的时候人七劳三,总会分到粮食的。

    敢不给社员分?

    没人敢。

    人民公社的特点,就是平均主义。

    偶尔有几个懒蛋,根本不出工的。

    也没有人去举报。

    反正他们这没有,附近其他大队也没有。

    那些出工的可是累完了,本身就没有拖拉机,都是靠人力和牛,马。

    加上干活不积极,明明十天能干完的活,能磨蹭一个月。

    你以为真的干半年休息半年呢?

    不存在的。

    九月中下旬开始秋收,沥沥啦啦的能干到快十二月。

    收完要打出来吧,磨磨蹭蹭到了过年,过完年又要刨粪,翻地,育种,一年都歇不着。

    可没南方那么累也是真的。

    毕竟只种一茬地。

    本身活并不多,就是磨人。

    就像上班坐办公室,比干农活要轻松百倍吧?

    可要是没啥休息天,也是很累人的。

    刚知道的时候,柳思甜眼珠子都要弹出来了。

    这和想象的差距甚远。

    之前她以为大伙都拼命干呢,也以为冬天可以美美的休息了呢。

    唉……

    不止人累,牲口也跟着累。

    一大早就干活,一直干到天都黑了才能休息,能吃上草料都得八九点。

    半夜社员还要再喂一遍。

    等早上4点多,又要起来干活。

    这时候的牛,马,说实话遭老罪了,寿命短。

    知道这些后,柳思甜紧紧皱了皱眉头。

    心里不得劲儿。

    你说这些人懒吗?

    这样看是不勤快,磨洋工。

    可他们干自家活的时候比谁都能干,上山打猎,采蘑菇,摘榛子,拉柴火,起早贪黑的,几乎一家全出动。

    说到底,没动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