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身为皇兄的我,抢个阿娇不过分吧 > 第68章 黄生授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授课的地方并不远,就在旁边的一间平平无奇的房间内。

    房间不大,却很温馨。

    一应用具,很是全面。

    正应了那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坐在榻上,刘非正襟危坐,从侧拿出一卷书来搁在案几上,摊开阅读起来。

    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黄生不但名气大,脾气也很大。

    要是待会儿问起来回答不上来,那可是要戒尺伺候的。

    刘非尚武,黄生因材施教,因此教导他的大部分都是兵书。

    刘非看的这卷书,正是黄石公曾教导张良的三略。

    黄老之学不单单有清静无为,还有兵法。

    三略,就是其中之一。

    “军谶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

    读书读书,不读出来,怎么能称之为读书?

    又怎么能记得住?

    不知不觉间,刘非低声吟诵起来。

    “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随着读下去,刘非不禁有些佩服起写出这部兵书的黄石公。

    书中的道理,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即阐明了自身观点,又是对于道家思想的进一步解释。

    确实是一部佳作。

    怪不得此书在后世也享有盛名。

    其中一句:以柔制刚,弱能治强,更是耳熟能详,被后人津津乐道。

    看起来,每一个学派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被人接受,就是因为有这些有大悟性,识天道的大贤,不断推波助澜的结果。

    正读着,一个语气中带着调侃意味的声音传了过来。

    “不曾想,殿下出宫一趟,对于读书的兴趣,倒是增加了不少。”

    刘非闻言,连忙抬起头来。

    只见门口处,一个个子不高,身材偏瘦,身着玄黑色袍服,正值而立之年的中年人,正笑意盈盈看向自己。

    那人虽是束发,发髻却并未佩戴时兴的玉簪,只是插了一根古香古色的木簪。

    古朴中,透着大气。

    这人,便是教导刘非的先生:黄生。

    刘非见到黄生到来,连忙站起身朝他拱手一礼:“学生刘非,见过先生。”

    眉头一动,黄生脸上笑意更浓,轻轻点头:“殿下,似乎成熟了不少。”

    对于刘非的变化,黄生敏锐的察觉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刘非见他如此说,不由得心中一虚,心道:这位先生,不会发现了什么吧?

    “也许,学生开窍了吧。”

    黄生轻笑一声,没有深究,只是意味深长对他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希望殿下,果真如此才好。”

    说罢,摆摆手示意他坐下听讲。

    “坐吧。”

    “谢先生。”

    黄生与刘非对坐而下,也不拿书,直接开始讲学:“方才殿下读三略,那么臣就接着替殿下讲解这三略。”

    “三略,乃臣曾祖黄石公所做。”

    “首篇曰: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何为英雄?”

    “贤者也。”

    “广施恩慧于民,关爱百姓。”

    “譬如高祖: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

    “不扰民、不兴事,约民以简,立法三章。”

    “大善于民,大爱于民,待民以诚,庶民得其所,上下得其心。”

    “国之大贤也。”

    “是故,高祖谓世之英雄!”

    “可谓:擎天之柱!”

    …

    黄生语气里带着些许自豪,更多的则是对于高祖刘邦的钦佩,掷地有声,侃侃而谈。

    刘非初听,觉得很有道理。可是联想到当今的形势,又觉得有些不对。

    道理很简单:国祚初兴,当然应该采取宽松的政策,让百姓发展。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眼下北方匈奴日益猖狂,逼迫渐近,就应该有所改变。

    聚集全国之力,痛击来犯之敌。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任人蹂躏。

    黄生似有所察,滔滔不绝的授课顿时停了下来。

    “殿下,为何眉头紧蹙?”

    黄生,好敏锐的洞察力!

    自己只是稍微分神,他竟察觉到了异样。

    刘非心中,不禁一惊。

    “学生只是在想,世人都说三略为兵书,先生讲的却是如何驭民,学生不禁有些困惑。”

    刘非随口找了个理由。

    “兵者,国之大事,慎之又慎,不可不察。”

    黄生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几分训斥的意思:“兵法云:上善伐谋,其次伐交,最下攻城。”

    “攻城拔寨,不得已而为之。”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善之谋也!”

    语重心长对他说:“用兵者,首在民心,民心所向,战无不胜。民心所恶,必败无疑!”

    “比如吴王,不就因为起不义之兵,民心所恶,才败得如此彻底吗?”

    黄生谆谆教导:“所谓王者之师,代表的就是民心所向。是故,王师至讨,天下臣服。”

    “所以,这三略之谋,首在人心之谋,次在战略之谋,最后才是兵法之谋。”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这个道理。”

    “殿下,可懂?”

    黄生的话,瞬间在刘非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原本以为道家,不过就是所谓的:顺势而为。

    可就是黄生这一番话,彻底颠覆了刘非心中对于道家的看法。

    对于如何收拢人心,勘透世事,道家确实是有一套的。

    念及此处,刘非不禁收起了轻视之心,虚心求教起来。

    “先生说的是,是学生偏执了。”

    刘非起身长揖一礼。

    “孺子可教,大善。”

    黄生颇为欣慰,拊掌而笑。和善摆摆手,示意他坐下继续听讲。

    待他坐下后,黄生不急不躁,继续授课:

    “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

    “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支,则策无遗。”

    “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

    …

    时间在黄生授课中慢慢流逝,不知不觉间,已是正午时分。

    黄生看了眼屋内漏刻,停止了授课,对他说:“今日就到这,殿下可在午后,温习一下。”

    呼~

    刘非长舒了一口气,做学生听课,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在大汉,更是如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