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养儿防老 > 第4章 漫漫相亲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打第一次见面以后,李建国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小红的身影。

    无数个夜晚,他忍不住幻想着,假如时间停在和小红初次见面的那一天,假如他表现得更好,假如他和小红相谈甚欢,假如他和小红继续见面,假如小红此时被他拥入怀中......

    仿佛只要他的回忆不停下来,他和小红的故事就还有后续。

    接下来的时间里,几乎每个月老李都会带着李建国出去,一样的路线,一样的大包小包,和红色小信封。

    无奈,李建国的爱情总是上天注定般的阴差阳错地错过。

    生肖,八字,岁数,家庭,种种原因都给李建国遇到。

    渐渐的,李建国变得更不自信了。

    他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爱情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但就是不发生在他身上。

    期间,李建国有几次想问媒人小红的近况。

    倒也没有直接跟媒人打听,毕竟自己是被拒绝的一方,主动打听多少有些难为情。

    不过听媒人说,自从上次过后没多久,小红就结婚了,对方家里只有一个儿子。

    这对媒人来说,是多了一个战绩,她十分愿意跟人分享,越多人知道越好。

    媒人仍然对李建国保持着信心,鼓励他多见几个姑娘,总有一天会遇到合适的,还打趣说到时候可别忘了请她喝喜酒。

    李建国虽然对自己信心不大,但是听到媒人的话,加上有老李在背后作为后盾,他也觉得爱情会眷顾他,那一天应该不会很远。

    老李心里也着急。

    家里三个儿子。这两年虽然一心扑在老大身上,钱花费不少,姑娘也见了不少,却始终没有把事定下来。

    老大的事情不定下来,老二和老三还要再等。但是老大现在的情况,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

    那之后,老李隔三岔五地去媒人家。

    有求于人,总不好空着手去。

    但是囊中羞涩,只好摘了当季蔬菜瓜果送去,捞河里的鱼送去。

    虽然每次媒人都要客气一番,推脱不要,让老李拿回去,但是每次老李都是空手回家。

    仿佛去媒人家的次数多了,心愿就能达成一样。

    终于到了又一次安排见面的日子。

    李建国欣喜万分,冥冥之中有一种感觉,他感到这次好像能成。

    对方是一位大李建国四岁的姑娘,叫钱贵花,一头长发扎成一条长辫子,个头不高,皮肤黑黑的,身材结实。

    按照往常,李建国可能根本不会见面,因为他不想被人笑话娶个大他那么多的姑娘,这不符合传统观念。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经过这些年,他更加看清了目前的情势,如果想要成家,单纯幻想和提要求,并不符合实际。

    为了成家,他愿意做出让步。

    李建国和钱贵花聊了半个小时左右。相互问了哪里人,家里情况。

    虽然双方话都不多,但是见面氛围还算融洽。

    接着媒人出现。让李建国和钱贵花先各回各家。

    没过几天,媒人再一次上门。

    李建国看到媒人,知道是自己的事有了着落,内心激动不已。

    但他知道接下来的过程必须有老李参与和支持,便安静等老李的消息。

    媒人喜笑颜开。

    “李哥,我给你带来好消息了。你家建国的事有眉目了。”

    “妹子,你说的可是真的。”老李不敢相信。

    “哥,瞧你说的。这话还有假吗。当然是真的。我早就说过,军长得一表人才,人老实又勤快,哪个姑娘跟了他只等享福了。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媒人嘴巴不停歇。

    “对,你说得对。”老李应承道。

    “那姑娘是愿意了,照你的意思?”老李又问道。

    “愿意。那姑娘叫钱贵花。说跟军两人聊得来。就想找个踏实的人过日子。人看上军了。”媒人又说道。

    ”那是好事啊。好事。“

    没等老李说完。媒人又开口道:”哥,这年轻人的事他们自己定,我们当父母的只要支持就好了。你说对不对?我帮你问了。钱贵花家要求不高,买套新衣服,另外彩礼这个数。“媒人伸出手指。

    ”他姨,这个数有点高吧?家里的情况你都看到了,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老李的心一下从天堂掉落下来。

    ”李哥,我说实话,这个数真不算高,哪里高了呢?村里老张家去年娶媳妇给了两倍的彩礼呢,老陈家今年娶媳妇,修了新房子,还给了这个数彩礼呢。“

    “他姨,不是我不愿意出,是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彩礼这事你帮帮忙,少要点看行不行?”老李近乎哀求。

    “李哥,说句实在话,现在彩礼基本都这个数。要是彩礼少了你让别人怎么看。你也要理解钱贵花家。不过,我觉得两个年轻人谈得到一块去最重要。只要他俩真心过日子,当父母的什么都好说。这样吧,我再去找钱贵花家聊聊彩礼的事。不能保证能说通彩礼这件事。你还是想想办法吧!”

    这可难倒了老李。

    家里的积蓄还不到彩礼的一半,而且真到了结婚的时候,置办新物,请客,杂七杂八也得花不少钱。

    要存够彩礼,至少还得三年时间,在收成稳定的条件下。

    要是拿不出彩礼,这门亲事大概又成不了了,那前面搭进去的钱都打水漂了。

    重要的是李建国的年龄也耗不起了。

    突然,老李脑袋里有了一个主意。

    借贷。

    去村里银行,说明情况,打上欠条。

    虽然利息不低,但是至少能先拿到钱,然后自己靠着种庄稼一年一年慢慢还。

    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罕见。

    一家比一家的彩礼高,看上去家家户户都富裕。

    其实不然,彩礼攀比之风气,在贫困地区愈演愈烈,实在是打肿脸充胖子,预支几年的劳动收入,额外出一笔利息。

    不过,人们接受了这种方式,上一辈预支给下一辈,下一辈再预支给下下一辈。

    老李年轻那会儿,还没有天价彩礼的现象。

    他长相过得去,人勤快。别说彩礼了,连件新衣服都没有准备,他和老伴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就把婚结了。

    时代变了。

    老李拿到钱后,又马不停蹄地去跟村委会申请李建国的宅基地,为李建国结婚以后建新房做准备。

    老李想着,既然要给老大准备结婚大事,就最好一次把能准备的都给他准备好,省的以后还要操心张罗。

    老李回到家,觉得自己办了件大事。

    一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轻了些,马上就觉得担子似乎更重了。

    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也许等到三个儿子都成家了就能享清福了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