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 第二十三章 收获大典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十三章收获大典

    “除了矮了点,其他哪都好,不亏是天子啊。”

    百姓们议论纷纷,

    这时,

    一个尖嗓子大喊一声,

    “皇上驾到!”

    穿着龙袍的朱棣,气宇轩昂地走上了礼台,

    这时,

    前排的百官齐刷刷地跪下,

    高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也都跪倒在地,

    “怎么,又一个皇帝?”

    “别瞎说,前面那个,你看他站在两侧,肯定不是皇帝啊。”

    “嗯,但是除了身高,前面那个是真像皇上的气势啊。”

    “说真的,我曾经见过太祖皇帝,这气势,跟刚才那人简直一模一样。”

    台下的百姓小声地议论着

    台上的朱棣则正在慷慨陈词,

    而此时的朱瞻基,

    对下面百姓的议论浑然不觉,

    他现在想的,

    只有接下来该如何潇洒快活。

    但

    “各位百姓,今日是玉米丰收的时候,朕与诸位共庆。”

    “玉米乃胡商王氏上供物品,三个月可收获,易种植,亩产高达8001000公斤。”

    此话一出,台下一片哗然。

    要知道一般农户种植水稻,收成好时,不过一亩地能收获300400公斤大米。

    且水稻种植时间长,一年辛辛苦苦也就只能种一茬。

    而这玉米亩产竟能达到8001000公斤,3个月即可收获。

    即使冬天天气严寒,冬日不播种,一亩地也可种植3茬。

    这样一年能收获24003000公斤的粮食。

    按种水稻来算,可要种67年,万一赶上干旱洪涝,一年白忙活。

    此外,每户每年还需缴纳赋税,

    多余的粮食会拿去市场上售卖,换取钱财,用于支付家里开销,

    真正能留家里吃的粮食少之又少。

    如果以后都开始种植玉米,那每年除去必要的赋税和支出外,

    家里人至少都能饱腹了,不至于每日喝清可见底的米汤了。

    “玉米除了能食用外,其玉米胚芽可以制油。”

    “秸秆切碎后可做饲料,喂养牛马骡羊,鸡鸭猪鹅。”

    “多出来的秸秆还可以积沤成肥料。”

    “可谓浑身是宝啊!”

    朱棣话音刚落,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谁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舶来物,竟能有如此多的用途。

    也让困扰了历朝历代的饥荒和粮草问题就此得到解决。

    如此高产量的作物,适应力还强。

    日后即使遇到干旱洪涝,百姓家中的存储粮想必也能支撑他们度过危机。

    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即将远去,

    台下的百姓脸上充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此一役,胡商王氏也收到了嘉奖,并予以了皇商的称号。

    还特许王氏日后边境行商,如遇危险,可向边境守卫军求助。

    这一命令让王氏族长王启行,无比震惊。

    要知道他们做胡商的,来往于边境,安全是最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走一趟可令一家衣食无忧三年,可这一趟王氏又有多少子弟折在这条路上,连尸骨都不见踪迹。

    但为了生存,每年都派出多支商队往返于边境,

    王氏能做到今日的规模,也都是亲族的鲜血堆砌出来的。

    而这道指令无疑是给日后行商一个保命符。

    此时的朱棣和朱瞻基都不会想到,

    正是今日玉米的种植,

    让之后的王氏更加卖力地搜寻新物品,

    让大明日后的昌盛更进一步。

    朱高燧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禁有点暗恨,这一下不仅没有扳倒太子一脉,反而让朱瞻基更深得圣上的心了。

    日后太子登基,哪还有自己的好果子吃,必须要想个办法。

    这时,锦衣卫来报,朱高燧一听机会这不就来了。

    旁边朱高煦的脸色也十分难看,

    一肚子的火正愁没地方发,就看到朱高燧凑了过来。

    “你看之前你提出的馊主意,现在反而让大哥更加得益了。”

    “二哥,何必着急,机会这不就来了嘛,都不用您出马。

    刚刚锦衣卫来报,听到百姓讨论这朱瞻基颇有皇帝气概。”

    “父皇这还会轻饶他?”

    “弟弟我让锦衣卫往上一报,二哥何愁。”

    朱高煦这一听,心中不禁得意起来。

    “成也萧何败萧何,大哥啊,这回可不是我要找你麻烦咯!”

    “这可是你宝贝儿子坏的事,你自求多福吧。”

    这边张氏看到立于皇帝另一侧的兄弟二人,笑着望向这边。

    感觉这笑意阴森森的,不禁打了个寒颤。

    “殿下,您看二弟三弟向我们这边看呢?”

    “不会又憋着什么坏主意吧?”

    朱高枳顺着张氏的眼神看了过去,看到两个弟弟高兴的面庞。

    顿时心里一暖,还是一家人啊,看两位弟弟也为瞻基高兴。

    低声斥责了张氏的小心眼行为。

    张氏颇为不服气,“我看也就你把他们当兄弟,谁不眼红你屁股下的位子。”

    “要不是他俩,你怎么会接了粮草这个烫手山芋。”

    “还好有瞻基在,不然你这太子之位怕是到头了。”

    “近日办事小心点,我就不相信他们会安分守己。”

    收获大典顺利结束,

    朱棣等人将在今晚大摆筵席,

    犒赏五千农户,

    酒桌延绵数里,

    这也是大明朝成立以来,

    最盛大的聚会了。

    朱棣、朱高炽三兄弟、朱瞻基还有道衍一桌,

    在今日的桌上,

    玉米自然是主角,

    一大筐的蒸好的玉米棒子丢在桌上,

    但众人互相看看,

    却始终没有人动手尝一尝。

    “皇爷爷,不尝尝这个玉米嘛?”

    朱瞻基疑惑地问道,

    可朱棣只是尴尬地摇了摇头,

    一旁的朱高煦立马站了出来,

    “侄儿啊,这个玉米产量如此高,和那糟糠一样,给百姓吃吃就行了,哪里是皇族吃的?”

    这句话一说,

    朱瞻基立马明白了为什么大家不吃,

    在皇室,无论什么事都讲究等级,

    就连吃的粮食,

    都被他们自然地划成了三六九等,

    皇室吃的东西,

    大多都是平常百姓吃不到的东西,

    而平常百姓喝的白粥,吃的白面,

    在皇宫,就是不入流的粮食,

    皇上和贵族们竟然也是吃不得了。

    朱瞻基借口上茅厕离开了餐桌,

    来到外面,

    田野上的百姓们捧着玉米棒子,

    吃的非常的高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