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明: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 第八十七章 北平城没有男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八十七章北平城没有男丁?

    “这寒风?就是答案?”

    其他将军和赵将军一样,一脸不解,

    只有于谦会了朱瞻基的意,跟大家解释道,

    “冬天要来了,草原民族不像我大明幅员辽阔,作物丰盛分工明确,他们缺少手工业,做不了御寒的衣物,只能用整块牛羊皮御寒,而瓦剌和鞑靼交战多年,物资早已十分匮乏。”

    “于将军的意思是...”说到这,赵将军似乎知道了他的意思。

    “没错,我大明自太祖开始,便鲜少和草原部族贸易,所以他们想要物资,只能靠抢了。”

    “于将军此话有理,而且据钦天监的消息,今年冬天,可能是个罕见的寒冬,看来马哈木也是知道了这一点,才着急的和鞑靼讲和的。”

    其他将军对于于谦的说法,越发的深信不疑。

    “如此说来,北平附近还有马哈木的其他营寨?”

    赵将军拿出一张北平地图,仔细寻找着他觉得能搭建营寨的地方。

    “不用找了,不会有其他营寨的。”

    但朱瞻基却示意,方向错了,他这只是无用功。

    “皇长孙大人的意思是?”

    “如果是要安营扎寨的劫掠,何不倾巢出动,这样才能带走更多的物资?”

    朱瞻基直接反问他,

    “额...”这个问题一时让他无言以对,

    “这是不是说,马哈木还没有想完全撕破脸皮,与我大明为敌。”

    一旁的于谦帮他回答道,

    “嗯,想来应该是这样,只是他的其他人马究竟在哪,将会决定本场战局。”

    朱瞻基若有所思地布置着,“一定要多发探子,找到这些消失的敌人。”

    这边朱瞻基和于谦正在商量着应对之策,

    赵将军突然跳了起来,

    “我知道了!一定是马哈木想留有余地,如此就算先遣部队失利,他也能再次俯首称臣而不至于有太大的损失!”

    看着他埋头思索的模样,朱瞻基有些哭笑不得,

    “按赵将军的意思,若是先遣队失利而大部队不进攻,你就会认为他马哈木不算冒犯我大明?”

    一旁的于谦也看不下去了,问赵将军,

    “那当然不是,既然已经来犯,又岂是人多和人少的问题?”

    “既然赵将军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你觉得马哈木想不明白?”

    “哈哈哈哈。”

    两人的对话和赵将军那傻傻的样子逗乐了一旁的符凝,她不小心笑出了声来,

    也让其他将领紧张的心情缓解了不少。

    “赵将军,北平城中有多少居民?”

    在轻松的环境中,朱瞻基问赵将军。

    “城中有居民一万八千户,合计人口约七万人,皇长孙您问这个做什么?”

    朱瞻基点了点头,这位赵指挥使倒也还算称职,对城中人口数量如数家珍,

    “瓦剌预计来了二十万人马,如果我们要让他们认为我们有两倍于他,需要多少将士?”

    朱瞻基继续问道,

    “两倍于瓦剌大军,那可就四十万,就算是疑兵,一个人制造十个人的声势已经算很不容易,这样算来,起码也得四万军士啊。”

    所谓疑兵,就是通过环境和声音,让敌军摸不清对手的人数,

    “赵将军,在我看来,马哈木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试探。”

    “他的先遣部队必然不会以军队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的探子,要重点排查在北平城中和城郊的瓦剌平民。”

    “这是为何?”赵将军不解,直接问道,

    “因为若是平民盗抢,且北平城防坚固,马哈木都有充分的理由置身事外,而若是盗抢中发现我北平目前只有三千守军,恐怕瓦剌大军顷刻间便会兵临城下。”

    朱瞻基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恐慌,

    “那我们得赶紧跟朝廷请求援兵啊。”一位将军说道,

    “不行,来不及了,如果按皇长孙所说,恐怕瓦剌的第一次试探,会在一周之内进行。”于谦说。

    “四万兵力。”朱瞻基在心里默念着,

    他知道目前事情的关键,在于要让马哈木不能准确了解北平的城防情况,

    这样即使被劫掠,那也就是一点财货,很快就能恢复,

    但一旦让人家知道这里总共只有三千士兵,那二十多万大军,会毫不留情的踏平北平,

    那他来督造宫殿,当真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赵将军,北平城七万民众,能否临时征发两万民兵?”

    朱瞻基心中盘算着,一万八千户,一户一男丁就是一万八千人,然后总有些户有成年男二代吧,

    两万名民兵对一个北平来说应当不是大问题,

    临时征发,最多一周时间,配合他的战术,他有信心将马哈木骗过从而让他撤军,

    这样也不影响民众农耕,回头万一有所伤亡,由北平官府出面补偿,

    这应当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但赵将军的一句回话,就把他的美梦击碎了,

    “皇长孙大人,这恐怕有些困难。”

    “一万八千户两万男丁都困难?你们平常和百姓关系这么差吗?这可是生死存亡时刻啊。”

    符凝也万万没想到这么大个北平,临时征发两万人都面临困难,

    还以为是这些将军平时鱼肉百姓,到了关键时刻人家不愿意和他们同仇敌忾,

    但即使是这样,目前生死存亡,也应当放下面子好好求求人家了嘛。

    “符将军,您误会了。”这时赵将军身旁一位将军往前站了一步,

    “赵将军不是说百姓不愿意共同抗敌,实在是这北平城,没有两万男丁啊。”

    “不是一万八千户吗?两万男丁都没有?”

    符凝完全不相信这位将军所说。

    “确实如此。”

    赵将军知道这很难让人相信,便边说边示意刚才那位将军去北平官府拿户帖名录,

    户帖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创,他在洪武三年对全国进行了明朝第一次人口清查,

    给所有百姓按户发了一本户帖,

    户帖上不但有户主姓名,籍贯以及全家人口数,

    还有全家所有成员的花名册,上面详细记录了姓名、性别等信息。

    而此后每年,地方官府都会将户帖信息更新,

    因此官府的户帖名录,是最权威的人口信息记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