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因为今日是第一天卖凉皮,秦念跟着李湘一同早起。
她把吊在水井里保鲜的凉皮、面筋和黄瓜丝拽上来,拿上麻酱罐、醋罐和辣椒罐,
随着驴车一起去了县城。
把驴车送到之后,李大昌帮着卸车,然后又独自赶着驴回家,他还要回家准备一下,过两个时辰该到县城送竹筒粽子了。
秦念把自己的东西搬下来,摆到了小笼包摊位的旁边。
孙春花不停地张望秦念的小摊,她昨日只见秦念带回来一大包东西,准备做新生意的,不知道是什么。
秦念也不搭理她,完全不想和她解释,摆好摊子之后就开始吆喝。
“凉皮嘞,新鲜的凉皮,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都来瞧一瞧,看一看啊。”
两个过路的汉子听到吆喝声走了过来。
“小老板,你这凉皮是什么?”
“多少铜板一份。”
“我这凉皮是种新鲜的吃食,十个铜板一份。”
“十个铜板你这也太贵了,隔壁包子才六个铜板一屉,而且你这看上去薄薄的一张皮,能吃饱吗,我还是要包子吧。”
瘦高的汉子过去要一份素包子。
孙春花十分高兴的喊叫“大兄弟你来了,我跟你说吃包子亏不了,好吃又不贵,一份素包子来了!”喊完还颇?N瑟的看了秦念一眼。
秦念心理素质非常好,跟另一个汉子道“大哥你要不要来一份,包子当然是顶好吃的,但要是配上这秘制的凉皮,保证好吃的您舌头都要吞掉。”
“那我来一份?”
“好嘞,大哥您是我开张第一份,给您便宜一文钱。”
汉子一听能便宜一文钱,立马又到隔壁买了半屉包子,准备就着凉皮吃包子。
“大哥能吃辣吗?”
“加辣椒要钱吗?”
“免费的,不要钱。”
“那要,多要辣。”
“好嘞。”
秦念麻溜的切凉皮,放进碗里又撒面筋和黄瓜丝,浇上醋和麻酱,最后来一层通红的辣椒油。
“来,大哥您端好,赶快尝尝。”
“这是黄瓜丝吧,你这个季节还有黄瓜丝,这个灰色的酱是什么,闻上去特别香,还有这个油,放辣椒还带这么多油,这顿饭值了。”
汉子没想到九文钱能吃到这么丰盛的一碗饭,喜出望外。
“大哥您快搅拌一下尝一尝。”
“好。”
汉子听秦念的搅拌均匀,迫不及待的吃上一口。
“好辣,好香,好吃,真好吃!”
汉子好吃的顾不上说话,风云残卷的吃完了一碗凉皮。
秦念收了碗,问汉子怎么样。
“太好吃了,你这是怎么做的。”
秦念神秘的笑笑“独家秘制,好吃下次你再来。”
一开始嫌贵没有买而是买了一屉小笼包的汉子眼看着同伴吃的如此香,也有些馋。
“我也来一碗,我跟他一起来的,也得给我算九个铜板。”
“我这说了开张第一碗这位大哥才便宜,不过你们既然是一起的,我给这位大哥一个面子,九个铜板一碗卖你。”
如此两个汉子都很满意。
旁边有几个围观的一看他们俩吃的这么香,还便宜一个铜板,生怕自己占不到便宜,纷纷要便宜一个铜板。
秦念一脸的痛心“只此一日,明日要恢复原价了,否则我要赔死的。”
“我们今后还来照顾你生意!”
“对,今天谢谢小老板。”
秦念给李湘使了个眼色,让她准备好洗碗,今天带的碗不多,必须时刻洗碗。
早前秦念已经和旁边家里的妇人商量好了,借用他们家的水井洗碗,一天三个铜板。
孙春花直骂秦念败家,还没开张就先花钱。
如今一看这卖凉皮的架势,三个铜板绝对不亏。
有的人一碗凉皮吃不饱,再配上一屉小笼包,如此也更加带动了小笼包生意。
李湘去帮秦念了,左玲一个人忙的不可开交。眼看着要影响小笼包生意,秦念让李湘跟妇人说,再加三个铜板,让她来洗碗,妇人很痛快的答应了。
李湘又回去帮着蒸包子。
秦念忙里还抽空怼了孙春花一句,夸小笼包可以,但是不能嘲讽凉皮,他们要做的是共赢,而不是内讧。
孙春花虽然不屑一顾,但是也没有再暗戳戳的贬低凉皮。
别看秦念一碗凉皮用了不少辣椒油,可那都是花生油,秦念把花生榨油的事告诉何掌柜了,因此何掌柜制作辣椒油用的是花生油。
顾客一看秦念这么舍得放油,而且那灰色的酱实在是太香,还能吃到不是这个季节的黄瓜,才要十个铜板,太值了。
因此今天的小笼包被影响的也卖得格外快,不过更快的是秦念的凉皮,她一共带了五十张,早就卖完收工了。
小笼包卖的快,李大昌没想到,所以还没来接他们。
李湘去买肉和面粉,左玲和孙春花看摊子,秦念打算去买点纸。
上次买的纸被两个孩子用完了,两个孩子虽然不识字,但是非常好学,一整天都在家里照着书模仿,秦念也不嫌他们浪费,答应他们今日去了县城多买些纸,可把两个孩子高兴坏了。
家里现在有点钱了,而且每日都有进项,关于两个孩子读书的事,秦念和孙春花商量过。
孙春花的原话是‘家里有点钱就烧的,我的天宝都没读书,他们读什么书,天生泥腿子的命。’
自己的亲生孩子都能这么说,秦念对她也没指望了。
李大昌倒是想让李天冰去读书,无奈他手里没有财政大权。
于是秦念就每天有时间教他们认字。
秦念也不会写字,只不过有前世的知识做积累,随便教教罢了。
左玲和李湘也会跟着学一会儿,到现在几个人都会写家里人的姓名了。
现在手里的钱还是有限,必须要多挣钱,然后送两个孩子去县城读书,如果再有实力就在村里办一个学堂。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改变李家庄人胆小怯懦的习惯,必须让后一代有文化,给他们自信,让他们敢于去突破,而不是日复一日的窝在这个小村子里,一代又一代。
生出来的不过是前一代的复制品,最后人人都活成了前人的样子,这样子的传宗接代也没有意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