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游戏中造反的我被当成救世主 > 第162章 腊月二十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秋去冬来,腊月二十三。

    今天是小年,扫尘,祭灶的日子,是忙年的开始。

    从这天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

    各地风俗不同,小年的日期也不同。

    传统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年是在腊月二十

    一直到乾隆年间北方人都是二十四过小年。

    有史书记载为证,《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爷送灶》中说: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

    不过在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就把灶王爷给拜了。

    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的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主要有四个习俗。

    祭灶。

    也就是祭祀灶王爷,灶神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祭灶在中国可是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玉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

    有诗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爵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这是范成大的祭灶祀。

    在北宋时,在一些地方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节”。南宋时则称为“小节夜”。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腊月二十四日交年,汴梁城里非常热闹。无论穷富,大家都忙着买酒买肉买水果,买金银纸来祭祀。

    扫尘。

    也有说扫房的,也就是年终大扫除,人都要穿的漂漂亮亮的,房子自然也要打扫干净。

    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吃灶糖。

    俗话说得好,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这想必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吃糖,真的很幸福,当然蛀牙一点也不好受。

    最后一个呢就是洗浴。

    洗浴不光是洗澡,也不是浴皇大帝的洗浴。

    既要洗澡,又要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洗去污秽,剃去烦恼。

    这些是小年的一些传统习俗,不是说封建迷信,这都是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祷。

    一种美好的愿望,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老道士今天受山脚村子的邀请主持祭祀活动,苏白和月饼也跟着去凑热闹。

    村子虽然小,不过这祭祀活动还是很正式

    的。

    村子里男女老少都要参加的,灶王爷可是掌管灶火饮食的,吃饭是大事!

    对于老道来说,也正是因为自身职业的原因才答应帮忙来主持这个祭祀活动。

    村子里有个专门供灶王爷的庙,众人齐聚,供桌上摆满了贡品,什么羊头牛头,饼干水果,应有尽有。

    月饼在下边看着直流哈喇子,这要不是人太多,他准冲上去开吃。

    祭祀很快就结束了,月饼打着哈欠,想要去找小芳玩,可却被老道揪住。

    “回山上,扫尘。

    不管月饼大呼小叫,张牙舞爪,硬生生给拎上了山。

    三人也开始了大扫除,这不扫不知道,三个大老爷们平常虽然也偶尔扫扫地,可这犄角旮旯可脏的没边了。

    什么蜘蛛网尘土,那都是好的,各种食物残渣,乱七八糟的东西,看着就让人头疼。

    “这得收拾到猴年马月啊。”月饼正发着牢骚,突然听到外面有些骚动。

    月饼唰的一下就扔掉,这可是偷懒的好时机。

    外面是一群村民,月饼也不知道这来者何意,扭头回去喊师父。

    老道走出来,上前迎接。

    “道长,我们来帮你打扫打扫!

    “是啊,是啊,你带着俩孩子也不容易,这道观挺大的我们来帮帮忙。

    原来是山脚村民来帮忙打扫卫生。

    “道长方方面面没少帮助我们,我们种地的没别的本事,就会干活。

    老乡们一个接一个的说着。

    “月饼去准备茶水,苏白去做些点心小吃

    老道也不推脱,让两个徒弟准备准备招待客人的东西。

    “好的师父。”月饼表示只要不是让我打扫卫生,干啥都好说!

    苏白来到厨房,前些日子一直在钻研满汉全席里的部分菜品,今日正好可以试一试。

    满汉全席,是清朝宫廷盛宴,结合了宫廷菜肴与地方风味的特色,突出了满汉两族的特殊风味。

    满汉全席是个笼统的概念,说白了就是大型豪华宴席之总称,菜点也是不断的增?与更新,是中华美食之缩影。

    满汉全席制式有108道菜,南菜北菜各54道,北菜54道:12道满族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

    那真正满汉全席的流程是复杂至极,什么茶台茗叙,到奉点心。

    水果蜜饯,甜点小吃应有尽有,哦对了还有满族特色饽饽。

    饽饽是满族人对多种面食的统称,是满语词汇,沿用至今。(

    (我家这边一到过年就要做

    好多,哪怕谁家不会做也有亲戚送,一做就是做一年的量,放在冰箱里冻着,里边有的是豆沙馅,也有菜馅,吃起来粘粘的糯糯的,颜色金黄。)

    满汉全席里的饽饽大多是点心甜品。

    这满汉全席吃的不是菜,是服务,音乐伴宴,满汉侍女服侍,奢侈啊,不过我大清终归是亡了。

    说回苏白这里,面点他实在不是很擅长,就随便做了几份饽饽。

    什么翠玉豆糕,豆沙卷,御膳豆黄,菊花佛手酥。

    这里重点说一下翠玉豆糕。

    玉润冰种水头佳。

    做法也是很简单的,原材料就是豌豆,油菜叶,白砂糖

    豌豆洗净、加水打成泥、水与豌豆的比例是4:6

    泡好的琼脂和白砂糖一起熬煮,完全融化后加入豌豆泥,一起搅拌均匀。

    倒入模具中,冷藏两个小时,最后脱模切成小块。

    这就是甄煨传中淳常在最爱的翠绿豆糕。

    口感绵密,还补钙!

    苏白做的这些饽饽都很精致,看上去就让人食欲大振。

    做完点心自然也要做些硬菜,毕竟这也是小年,村民们来帮忙收拾也是体力活。

    什么烤鸭,神仙鸭子,香酥鸡,布袋鸡,清蒸鸡,白松鸡。

    总之就是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人多力量大,道观很快就被收拾的干干净

    净。

    老道让众人移步会客厅,月饼也把老道珍藏的茶叶拿了出来。

    君山银针。

    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君山,形细如针,胡名君山银针。

    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带入西藏。

    茶香四溢。

    “道长这上好茶叶,给我们这些糙人喝太过浪费了。

    “对啊,俺们这些人能喝出什么好坏,就给我们一些白开水就行了。

    老道哈哈大笑:“人哪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这茶再好也是人喝的,当官的不一定就比种地的对社会有用。

    “所以大家也不要拘谨,随意喝吧,喝完茶,咱们就去吃个便饭。

    喝过茶,老道就招呼大家去吃饭,看到这些精致的菜品,众人纷纷惊叹。

    更是不敢下筷。

    也是看出众人的拘谨,老道一再劝说,月饼也是一个劲的让小芳奶奶吃菜。

    这小子,还知道先攻略家人!

    这小山村经常帮助师徒三人,老道出钱给大家修路互惠互利,互相帮助,让世间多一些爱,少一些纷扰。

    穷山恶水出刁民,绿水青山养良人。

    道观学习八载,也终归是离别时刻。

    八年时光没有像苦行僧一样修行,每天老道教那么几道菜,那么几个技法。

    每天练着刀工,背着食谱,有些枯燥。

    唯有月饼是每天的欢乐源泉。

    “大师弟你真要走了吗?”月饼难得不再那么吵闹,声音都有些沉闷。

    “对啊,下个月要参加全国厨道大会,师父说让我去历练历练,闭门造车是造不出来的。

    “好吧。。。”月饼低着头走出了房间。

    苏白一个人收着行李,过一会爸爸妈妈就会来接他。

    这几年逢年过节倒也时常回家,每次从家来都会带各种新奇的东西给月饼。

    月饼表示我真不是为了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才舍不得大师弟走!

    也不知发月饼去哪疯了,还想和他道个别

    呢。

    苏白的父母已经到了,也和师父告别,走到道观门口回头望去。

    这八年大多时候都是在这道观里生活,还是很有感情的,哪怕不是在切菜就是在学菜谱。

    “走吧。

    三人转身往山下走去。

    “师弟!师弟!”

    是月饼的声音。

    苏白回身,月饼拿着什么东西疯狂的跑来。

    “大师弟,这是我给你摘的冬枣。”

    还记得前些年和月饼在山上找到几棵枣树,可惜的是并没有结果实,苏白大感可惜,他最爱吃的就是这枣了。

    前些天月饼在山里和小黄玩闹,偶然发现这枣树结果了,便想着给苏白一个惊喜,可没想到还没等到告诉他,他就要离开了。

    一得知要走,月饼赶紧就跑到那枣树那里,爬树摘枣,太过着急还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

    也是他身子骨硬,掉下来也就疼了会,愣是没事,拍拍屁股赶紧来追大师弟。

    “这枣可好吃了!”月饼满脸的笑容也藏不住他心中那伤感。

    “好吃,好吃,这些小师哥。”苏白看着他那破烂的衣服,心中知道准是为了摘枣,从树上掉了下来。

    也是知道这小师哥不是常人,没少从树上摔下来,从来没喊过疼。

    “少爬些树,小芳可不喜欢天天爬树的男孩子。

    月饼摇着头。

    “爬树又怎么了,小芳那是妇人之仁。”也不知从哪学来的词,这要是小芳听到准得收拾

    他。

    说起小芳,也好久没来过山上了,似乎是回城里上学了。

    “我走了,小师哥,有空来我找我们。

    “再见,大师弟,我一定会去找你玩的!还有别忘了答应我的事情!

    “放心,一定不会忘!”

    苏白笑着应道,月饼,答应给月饼做月

    饼。

    那还是五年前的约定呢。

    少年年少,时光不老。

    总会有再相遇的时候。

    苏家老宅。

    “爷爷,我回来了!”

    “苏朴?是苏朴回来了嘛,我的乖儿子。”

    爷爷老年痴呆的症状又严重了。

    自那件事以后,爷爷一蹶不振,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没了,越来越健忘。

    有时还乱发脾气,几年前查出来了这老年痴呆,前年又查出了癌症,肺癌晚期。

    发现的不够及时,这可是癌症啊,哪怕发现的及时,治疗的及时也不一定就能治好。

    爷爷的脾气不算好,病情越来越严重,哪怕放疗,化疗,都于事无补。

    这心结打不开,什么药都没用。

    “爷爷,我是苏白啊,我是你的孙子啊。”声音有些哽咽。

    “孙子?大孙子,我有大孙子喽!”爷爷这记性越来越差了。

    一发起病来,除了奶奶谁也不认识。

    “别管你爷爷了,过会就好。”奶奶说的平淡,可谁都没有奶奶更伤心,这是一生的陪伴。

    “你爷爷清醒的时候知道你要回来,特意给你做了一桌子好菜,刚做完就又发病了,快来趁热吃吧,别辜负你爷爷的心意。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爷爷在饭桌上倒是很老实哪怕是发病也不会胡乱浪费粮食,会静静的吃饭。

    “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奶奶问道。

    “就待几天,下个月还要去京城参加厨道大

    闻言奶奶有些失落,上了年纪,就想让子孙多陪在身边。

    可为了子孙的前途,又不忍心强留。

    养育数十年,一朝离别甚是思念。

    “孙子学了这么久,厨艺一定很好,一定能拿冠军。”奶奶最是无条件支持自己认可自己。

    “奶奶,这几天我来做饭,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好,让奶奶尝尝大孙子的手艺。

    一家人开怀大笑。

    “手艺?我的手艺好,我是厨师,我会做菜!我要当特级厨师!”爷爷突然激动起来,喊叫着。

    “爷爷,爷爷,你是特级厨师,你是。”赶忙把爷爷特级厨师的证书拿了出来安抚着。

    这心中的执念实在是放不下啊。

    在家中待了几天,苏白就启程去了京城,临走前爷爷终于清醒了。

    “孩子,爷爷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你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也不必为了我去争夺什么,做真正的自己。

    “如果你真的热爱厨艺,爷爷希望你记住,美食不是奢侈品,真正的美食带给人是幸福与满足。'

    “去吧,去寻找属于你的美食之路。

    说来这还是少年第一次独自出行,十六岁的少年本应在学校读书苦读。

    奈何人生轨迹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一来到京城,大都市的感觉扑面而来,都市很繁华,但更多的是孤独与陌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