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不单是十二律,其他情况也是如此,单数为阳,偶数为阴,所以1+3+5=9,9就是阳数之极,而2+4=6,6就是阴数之极)。另外,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阳律六:黄钟、太簇、姑冼、蕤宾、夷则、无射。
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如果你去搜索,会发现有些资料把大吕说成是阴律的第四律,这明显是第一个人乱写,后面的人跟着复制粘贴的。就算你真的完全不懂十二律,可只要知道黄钟是阳律的第一律,那么自然知道大吕就是阴律的第一律了,很基本简单的一个对应关系,用一个成语描述就是半斤八两,半斤对八两。
在司马迁的《史记》“律书第三”中写到∶“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铡H?忠嬉唬?呤??晕?獭H?秩ヒ唬?氖?艘晕?稹H?忠嬉唬???囊晕?恰!
意思是取一根用来定音的竹管,长为81单位,定为“宫音”的音高。然后,我们将其长去掉三分之一,也就是将81乘上2\/3,就得到54单位,定为“?找簟薄=?找舻闹窆艹ざ仍黾釉?吹娜?种?唬?唇?4乘上4\/3,得到72单位,定为“商音”。再去掉三分之一(三分损),72乘2\/3,得48单位,为“羽音”。再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48乘4\/3,得64单位,为“角音”。而这宫、商、角、?铡⒂鹞逯忠舾撸?统莆?泄?奈逡簟
中国音乐中用来定音律的“三分损益法”,与古希腊“毕氏学派”中的“五度相生律”的方法相同。
由于音律与一年中的月分恰好都定有十二个,于是在中国上古时代,人们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联系起来。依照《礼记.月令》上的记载,它们之间的对应为∶
孟春(一月)之月,律中太簇;
仲春(二月)之月,律中夹钟;
季春之月,律中姑冼;
孟夏之月,律中中吕;
仲夏之月,律中蕤宾;
季夏之月,律中林钟;
孟秋之月,律中夷则;
仲秋之月,律中南吕;
季秋之月,律中无射;
孟冬之月,律中应钟;
仲冬(十一月)之月,律中黄钟;
季冬(十二月)之月,律中大吕。
值得注意的一点,十二律中最基本的是黄钟,而中国历法最基本的则是含有冬至的月份。《月令》中所列出的,正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子月(十一月)。
事实上,十二律的确与天文方面二十四节气以及晷影长度的测量比例有关(参考《中国古代空间文化溯源》中十二律与黄赤交角)。
另外,十二律与地支对应关系:黄钟(子)、大吕(丑)、太簇(寅)、夹钟(卯)、姑冼(辰)、中吕(巳)、蕤宾(午)、林钟(未)、夷则(申)、南吕(酉)、无射(戌)、应钟(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