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孙山,科举 > 第67章 孙山是自耕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孙伯民跟苏氏整天待在田地里干活。

    孙家的牛更忙得不可开交,村里人排着队预定大牛犁地。

    孙伯民弄完自家的地后,都会把牛出租,一天20文,等于一个壮劳力的一天工钱。

    大水牛连续干活了好些天,孙伯民心疼得不要不要的,但又没办法拒绝乡亲们的租借。

    最后折中,大水牛只干上午,下午休息,独自游走在田野间啃草。

    立夏更心疼大水牛,毕竟一直都是她放的多,天天对着,感情自然深。

    这些天,大水牛辛苦耕耘回来后,立夏把番薯和杂草混合一起,给大水牛加餐。

    孙山依旧每天去上学,孙伯民无论多忙,依旧准时接送上下堂。

    好几次跟他说,能一个人独自去上学,何况不是一个人,有德哥儿陪着。

    孙伯民,苏氏,黄氏以及家里的姐姐们集体反对,认为孙山又小又瘦弱,不接送怎么行。

    孙山无奈地叹气,这样养孩子,迟早养成二世主,幸好自己是胎穿,带着成人的记忆过来。

    一进入学堂,杨清北早就到了,大家问了一句早,便等待郑夫子的到来。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孙山学得越来越顺了,无论是写字还是读字,变得越来越容易上手。

    郑夫子在上面教几遍,孙山能很快记住,书本上的标记的“借音”越来越少了。

    郑夫子还很高兴地说:“孙山,不错,学得挺好,杨清北,孙定德,你们有不懂的,也可以请教你们的同窗,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才能更快进步。”

    孙山,德哥儿,杨清北点头表示知道了。

    郑夫子讲完新知识,就到隔壁班了。

    德哥儿羡慕地说:“山子,你真聪明,一下子就记住了,夫子都表扬你呢。”

    杨清北也艳羡地说:“阿山,你是怎么学的,怎么那么快就记得的?”

    孙山很想说,我是成年人,并且这些知识以前就涉及过,肯定会比你们学的好。

    但说出来的话却是:“清北,德哥儿,天天练,天天读,时间长了,就会有进步的。我回到家,把夫子布置的课业完成后,就开始练字。等晚上睡觉前,又读一遍,背一遍,长久以来,就越来越好学了,记得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孙山说那么多,只想告诉他们,像我们这种普通的脑袋,只能靠勤能补拙,别无其他捷径。

    德哥儿惊叹地说:“山子,你真勤快,怪不得学得那么好了。”

    孙山白了一眼他,不客气地说:“我们交了学费的,不勤快怎么行,可不能辜负阿爹阿娘的血汗钱。”

    德哥儿无话可说,山子越来越老成了,讲得话像老学究了,一点都不好玩。

    杨清北赞同地说:“阿山,你做得对,我要向你学习,我也想进步。”

    孙山大喜,赞许地说:“清北,我们一起努力。”

    听到邦邦邦的声音,三人把东西收拾好,走出教室,走到厨房,拿起饭盒,和师兄们蹲坐在石阶上吃饭。

    孙山很享受这段时光。一来是枯燥学习后难得的放松时间,二来可以听师兄们高谈阔论。

    今天是黄前领村的师兄说:“我前些天去上山,摘了一些李子回来,哎呦,可酸掉牙了”

    德哥儿听到李子,眼睛亮起来,悄悄地说:“山子,我们也去后山摘李子。”

    孙山摇了摇头说:“不去,李子酸,难吃。”

    孙家村依山傍小溪,山里有很多野生李子树,三月份就打果,有得摘了,乡亲们也会去采摘回来,腌酸李子。

    德哥儿白了一眼孙山,哼了一声,山子真无趣,整天不是在学堂就是在老宅,安静地像大姑娘一样,不出大门。

    转过头对杨清北说:“清北小弟,我们去摘,你来孙家村的后山摘,我带你去。”

    杨清北同样摇了摇头说:“不去,我也不喜欢吃李子,酸,吃不下。”

    德哥儿夹在孙山和杨清北之间,像个泄气的气球,无精打采,觉得同窗好无趣。

    试图加入师兄们,可惜,他们不带他玩,又灰溜溜地坐回来。

    孙山觉得好笑,德哥儿性子活泼,喜欢闲逛,爬山捣鸟,下水摸鱼,没有他不喜欢的。

    唯独读书,让他头疼,虽然勉强把字写到九宫格里,但写得歪歪斜斜,郑夫子对着他直皱眉。

    短暂地休息,下午接着上课。

    郑夫子先抽查孙山三人的上午学的内容,之后挥一挥手,让三人去小池边练字。

    很直白地告诉学生:现阶段,主要是练字,如果能练得一手好字,别人看到,都会对你另眼相看。

    孙山三人坐在池子边,拿起小石板,一边练习一边读。

    用的是上京话读,练得多,读得越来越顺畅。

    德哥儿好奇地问:“清北,听说你爹是杨家村的杨地主,你家是不是很多地的?”

    孙山一?澹?赂缍?实锰?卑琢耍?庋?寐穑

    杨清北也不介意,老实的回答:“家里是很多地,但有多少,我不知道,不过都在租给村里人耕的。”

    德哥儿又问:“哎呦,真羡慕你,家里那么多地,可收好多租子,不用干活了,也有饭吃。我一放假,就被捉去田里干活了,真累。”

    又看了看孙山说到:“山子也不用干活,真好。”

    孙山立即反驳:“我有去干活,反倒是你,三叔说了,天天在田里捣乱,根本不是干活的。”

    德哥儿不服气,立即说:“我阿爹胡说的,我可会干农活了,不信,你问问我大哥二哥。”

    孙山不用问,都知道德哥儿干活三分钟热度,之后就在田里搞东搞西,一看就是不安分的主。

    杨清北在一边说:“我也要去干活的,我阿爹说了,就算将来收租子,也要知道田里的收成,这样才不会被佃农骗了。”

    孙山好奇地问:“清北,佃农租种你家的地,要交多少租子?”

    杨清北老实地回答:“这看是水田,是旱田,还是沙地,不过我们家一般都是五五开。家里还要给官府交租子呢。”

    孙山听到是五五开,看来杨地主是个心善的地主。

    前世学的历史,一般都是三七或者四六。三成或者四成是给佃农的。六成或者七成是地主所得。

    五五开,算得上是有良心的地主,因为地主还要交税给官府。最后得到的肯定不是五成的粮食。

    也许杨地主是租给杨家村的乡亲,才开出五五的租子。

    孙山家属于自耕农,直接给官府交税,一般分为夏税和秋税,都是以交粮食为主,根据田地的等级,大概交总产量10%的粮税。

    这10%的粮税,在孙伯民眼里,算得上非常少,孙家村的乡亲连连称赞皇帝是好皇帝。

    孙山认为之所以那么少的税,是因为刚开国不久,一般皇帝都会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役薄赋税,是为了让百姓能快速回归日常生产。

    但除了粮税,除了每年两次的无偿服徭役,还有人头税。

    这里的人头税,是从15岁交起,60岁结束。无论男女,每年都要交100文。

    目前孙山家,孙伯民、苏氏,黄氏,还有刚满15岁的大姐谷雨要交税。也就是说今年要交400文。

    孙山想到交税,就头疼,不吃不喝也要交钱,加上粮食亩产低下,怪不得那么多人吃不饱。

    有时候一场小病,农民就会彻底破产,不是卖身做奴才,就是给大地主做佃农了。

    想到这里,孙山更坚定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功名。喜欢我,孙山,科举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