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建极殿后门外的云台之上,已经偏西的日头依旧明亮,但是这个明亮的日头洒下的阳光,却没有了中午时分的热度,空气冷冽,呵气成霜。
崇祯皇帝与在场的众人议定了几件大事之后,心情大好,抬头看看已经偏西的太阳,说道:
“今日召见卿等,实有二事,这其一嘛,正是问策,如今问策已毕,朕心中大定。所议诸事,兵部要尽快草拟条陈具奏!”
兵部尚书陈新甲听见皇帝这话,立刻口称遵旨,领了旨意。
尔后,崇祯皇帝点了下头,接着说道:“这是其一,至于其二嘛,就是要封赏此番破虏有功之臣!杨振,上前听封!”
杨振听见崇祯皇帝这么说,按下心中激动,连忙起身上前,在隔着崇祯皇帝几步远的地方重又跪下了。
这时,就听见崇祯皇帝说道:“自辽事败坏以来,朝廷对平灭东虏不可谓不重视,劳师耗饷不知凡几,而所任文官武将,于辽事有功者亦不少。
“但是,有如汉卿这般集守城、擒将、复地、俘敌之大功于一身者,实前所未有也!朕一向赏罚分明,杨爱卿有此大功,焉能不赏?”
“此皆圣上洪福——”
“眼下非常时也,汉卿不必过谦!”
听见崇祯皇帝这么褒奖自己,杨振本想谦虚两句,但是刚开个头,就被崇祯皇帝笑着拒绝了。
于是,他只得打住,继续听崇祯皇帝往下说。
“朕思之已久,汉卿此功,非厚封重赏,则不足以激励后进,非颁赐世爵,则不足以谓之厚封重赏。是以,朕决意,封卿为平辽伯世爵!”
“平辽伯?!”
崇祯皇帝说出来的这个爵号,让杨振心里一惊。
杨振知道崇祯皇帝要封自己世爵的时候,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不管崇祯十七年以后,他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但至少崇祯皇帝活着的时候封的官爵,杨振还是很愿意接受的。
但是此时乍闻崇祯皇帝要封自己平辽伯,却让他一时有点迟疑,不敢立刻领受了。
倒不是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封伯。
事实上,大明朝的侯伯很快就要大甩卖了,而以杨振如今立下的功劳,完全配得上封个伯了。
只是“平辽”这个称号,让他现在有点不敢接受。
他若坦然接受了,却叫祖大寿怎么看,怎么想呢?
同样的道理,他若径直接受了,却叫此刻坐在跟前的洪承畴怎么看,怎么想呢?
崇祯皇帝宣布要封杨振为平辽伯,原以为一张口说出来,杨振就会立刻感激涕零,叩首谢恩呢。
然而他一说出来之后却发现,杨振满脸惊疑,愣在当场,并没有感激涕零的意思,也没有立刻叩首谢恩。
杨振的这个表现,让崇祯皇帝脸色一沉,心中略有不快,看着杨振说道:“怎么?杨爱卿可是觉得,此爵尚不足以彰显你的功劳么?”
“不,不,不,臣绝无此意,臣绝无此意!臣之所谓功劳,皆仰圣上洪福所立,能受封世爵,光耀祖宗,已令微臣受宠若惊,感激不尽了,岂敢有其他非分之想!”
崇祯皇帝的询问,让杨振立刻惊醒了过来,当即坚决否认自己有嫌弃封伯太低的意思。
果然,他这么一说,崇祯皇帝的脸色方才变得好看了一点,而且随后轻咳一声,对杨振温言问道:
“既然如此,杨爱卿何不领旨?”
“是啊,杨总镇你还有可迟疑的,还不赶紧领旨谢恩?!”
“汉卿你可是高兴糊涂了,还不快领旨谢恩?!”
崇祯皇帝话音刚落,一边上的兵部尚书陈新甲,还有司礼监秉笔兼提督东厂太监王德化也立刻出言提醒杨振。
而且王德化一边冲着杨振说话,一边还对杨振使劲使眼色。
那意思也很明确,就是叫杨振赶紧领旨谢恩就完事了。
杨振眼下当然还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得崇祯皇帝松口封他一个世爵,有很大的原因就是陈新甲和王德化两个人在发挥作用。
没有他们两个人一内一外、一唱一和,替杨振争取世爵的话,以崇祯皇帝对皇明世爵的看重,一个世袭的伯爵是轻易不会封赏出去的。
崇祯皇帝当皇帝十七年,中间战争不断,期间立下重大军功的文官武将,不可谓少,可是他封出去了几个世爵?
除了即位后封自己的岳父,即皇后之父周奎为嘉定伯,封自己的舅舅为新乐侯之外,他几乎没有封过谁世爵。
直到崇祯十七年初,大明江山风雨飘摇,眼看着大厦将倾,他才开始大方起来,一口气封出去了好几个伯爵。
吴三桂、刘泽清、黄得功、唐通、左良玉这几个人,就是在这个危急关头得封的伯爵。
比如吴三桂那个大名鼎鼎的平西伯,就是这个时候封出去的一个。
但是,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再用封爵来笼络手握兵权的那些大将们,显然为时已晚了。
这几个受封伯爵的大将之中,唯有受封定西伯的唐通率部赶赴京师勤王。
然而唐通率军到了居庸关之后,发现其他受封伯爵的大将们都没来,知道大势已去,干脆一转头,投降了李自成。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所一贯珍而重之,不肯颁赐的大明爵位,就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
等到崇祯皇帝死了以后,从弘光帝时期,到隆武帝时期,再到永历帝时期,大明朝的公侯伯爵位,更是贬值贬得厉害,但凡手里多少有点兵的大将,就能轻易而举地受封伯爵、侯爵、公爵,乃至王爵。
可是到了那时候,再是大把的爵位撒出去,却也换不来多少忠心效力了。
有一句话,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反过来说,可恨之人也必有其可怜之处。
这句话用到崇祯皇帝的身上,应当说,并不算冤枉了他。
这一回,崇祯皇帝下决心要封一个非皇亲国戚出身的世爵,肯定是经历了一番艰难的过程。
杨振虽然还没有来得及与王德化、陈新甲二人见面详谈,但此时见他们一副着急的模样,心中也能猜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付出了不小的努力,至少是浪费了不少的口水。
当下,他见崇祯皇帝、王德化、陈新甲都有点急了,立刻叩首说道:“陛下,臣虽略有微功,却不敢当平辽之名!
“陛下若以平辽之爵号赐臣,臣恐——激励后进不成,反倒伤了其他人的进取之心!若如此,则适得其反,于平辽大局不利!”
“哦,你是说祖大寿?”
“臣不敢。只是臣虽出身辽东,但近年来效力多在宣大,年初之时,臣奉命跟随方巡抚到辽东,至今尚未足一年,臣得陛下信重,稍有微功,却不敢当平辽之名!”
杨振说的其他人,当然主要指的是祖大寿,可是崇祯皇帝就这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挑明了说出来,杨振却又不能直接承认。
杨振原本就有心动摇祖大寿的降清之心,并且一直在为此努力。
有了这一次的松锦大捷之后,尤其是东渡辽海收复了旅顺、金州等地之后,杨振对此更有信心了。
如果能够拉住祖大寿,让他不要轻易投降满清,那么关外的大局,无论如何也不会坏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也因此,杨振目前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就是崇祯皇帝借着封赏自己的机会去刺激祖大寿。
对杨振来说,为了大局考虑,他宁肯自己不要这个虚名,也希望崇祯皇帝能够笼络住祖大寿,不要让祖大寿继续离心离德。
现在,若是他接受了平辽伯的看起来非常威风的爵号,那对辽东大帅祖大寿来说,无异于是崇祯皇帝甩给他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祖大寿镇守辽东十多年了,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明面上他始终是以灭虏平辽为其旗号,为其平生夙愿的。
这个时候,杨振虽然初来乍到,可毕竟立了大功了,崇祯皇帝封他世爵,于情于理,说得过去。
对此,祖大寿及其麾下的将领们,即便羡慕嫉妒,即便是不满意,可是他们还算能够接受。
可若是封杨振的世爵,是平辽伯,那可就不一样了,等于是在已经暗地里燃烧着的柴火堆上浇了一桶油。
崇祯皇帝这么做,用来离间或者制衡祖大寿和杨振的关系,那肯定是效果一流。
但是,今后若再想让祖大寿与杨振两家联手平辽,那可就不好办了。
尤其是对祖大寿及其麾下本来就首鼠两端的将领们来说,那借口简直都是现成的了
——既然朝廷把平辽的爵号都杨振了,那就让杨振自己去平辽吧!
祖大寿及其麾下会不会如此,杨振不敢确定,但是他要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意气之争的可能。
因为类似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杨振可不希望为了一个虚名,把正好转的辽东大局,给搞复杂化了。
杨振的话里没提祖大寿的名字,但是他这么一说,崇祯皇帝也知道他的意思,当下皱着眉头,沉思不语。
这个时候,意外失掉了杨振这把利剑的洪承畴突然站起来,躬身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杨总镇所言,不无道理!而且以臣之见,这次松锦大捷,杨总镇率军伏击多铎,守御松山,东渡辽海,收复旅顺,功高盖世,自不待言。可是,坐镇锦州城的祖大寿所部,最后出城一击,夺占东虏大营,斩获颇多,功劳亦不可没!”
说到这里,洪承畴抬头看了一眼崇祯皇帝,见皇帝若有所思,便接着说道:“陛下,旅顺、金、复,新得之地,若东虏大军南下强攻,谁能出兵救之?唯有西线关宁松锦之军可以救之,杨总镇所献东攻西守之策,若是没有西线,可就是独木难支了!”喜欢大明新命记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