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112章 明州收尾结束浙江之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句章古城顺着余姚江逆流而上,大概3公里处就是河姆渡遗址。

    夏先衍一行人没有坐车过去,上军区的人开着车直接去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着。他们则是直接顺着河边的小路走过去的,没有路也没关系,以他们的身手这一小段距离没什么难度。

    也就用了20分钟的时间几人就到达了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坐落于四明山与翠屏山之间的姚江谷地,以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和鲻山遗址3个同属河姆渡文化的文保单位为核心,同时补充纳入井头山遗址、施岙遗址。

    夏先衍一行人进入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后开始沿着最早孕育出灵源的五处遗址进行调查。

    河姆渡遗址区域,仿佛是一个时光隧道,将人带回到六七千年前华夏东南沿海地区六七千年前的稻作农耕社会。

    走进田螺山聚落考古与稻作农业考古展示区,一幅新石器时代中期东南沿海依山傍水型聚落的画卷徐徐展开。在这里,人们可以亲身感受到江南最早的鱼米之乡所独有的魅力和风情。

    继续前行,来到鲻山遗址区域。这里保留着最原始的自然环境和聚落布局,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远古时期的村落之中。

    最后,抵达井头山遗址区域。这里不仅是华夏沿海地区海洋文化的发祥地,更是沧海桑田变迁的缩影,沿海文化与内陆文化的交汇。

    河姆渡遗址,是世界着名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它代表着华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东南江海文化的先驱,与其对应的是以长安半坡村遗址为代表的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中原内陆文化,从而构成了华夏文化源流的两大区史系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铭刻着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篇章。

    1973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大片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以及鸟信仰、太阳崇拜的印记。以这个遗址命名的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主要分布在今宁绍地区东部和舟山地区,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也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

    河姆渡遗址发现50多年来,又发现了一百多处河姆渡文化类型遗址,如慈湖遗址、名山后遗址、塔山遗址、鲻山遗址等。其中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最完整的聚落遗址。

    鱼山·乌龟山遗址出土了一对被叫做“远古的微笑”的陶耳,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远古先民乐观开朗的精神风貌。新近发现的施岙遗址,发现了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文化系列最完整、证据最充分的古稻田。

    在临近河姆渡遗址的井头山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先民食用后丢弃的贝壳,具有浓厚而鲜明的海洋文化属性,是迄今为止华夏沿海发现的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距今8300~7800年),为探索海洋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实证了宁波作为中国海洋文明的重要源发地。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

    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的遗迹,遗址出土的动物遗骨中,有不少是人工饲养的猪、牛、狗家畜遗骨,表明河姆渡是华夏最早饲养家猪的原始地区之一。

    另外出土的木桨六只,陶舟模型一个,表明河姆渡先民已有水上航行的实践,渔猎捕捞已是其生产活动的组成部分。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陶器和精美的艺术品。

    遗址保存完好,内涵丰富,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它的发现和发掘动摇了华夏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在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转了一圈后,夏先衍最后回到了公园入口处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博物馆的位置也是孕育出灵源的地点。这些灵源最后合在了一起共同组成了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灵源之地。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主体建筑造型根据河姆渡7000年前“干栏式”建筑

    “长脊、短檐、高床”的风格和特点设计,构筑出高于地面的架空层,人字形坡屋面上耸起5-7组交错构件,象征着7000年前榫卯木作技术,再配以土红色波纹陶瓦、炒米黄墙面,显得古朴、野趣,与河姆渡文化融为一体。序厅屋面形似展翅翱翔的鲲鹏,表现了河姆渡先民爱鸟、崇鸟的文化习俗。

    这里也孕育出了伴生物灵米,与灵米一同孕育而出的,还有一片神奇的灵田,灵米就生长于灵田之上。之所以被称作灵田,因为这片生长着灵米的土地所蕴含的灵气特别浓厚,以至于直接改变了土壤的成分。

    灵田诞生于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中的一座小岛之上,从远处眺望,只见那片灵田被一层朦胧的雾气所笼罩,如梦似幻,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也许正是由于这处灵田的独特存在,尽管这里的灵米比山上灵源的灵米出现得稍晚一些。但这里灵米却是后来者居上,

    或许是因为灵田的存在,这里虽然相对于上山灵源的灵米出现的时间晚,但这里灵米却是后来者居上,展现出了更为惊人的生命力和生长态势。它们更为茁壮,生机勃勃,其繁茂程度超过了山上灵源的灵米。每一株灵米都挺拔修长,叶片翠绿欲滴,散发着淡淡的灵气清香。

    阳光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夏先衍静静地伫立在湖边,望着那片充满生机的灵田。

    微风轻拂过灵田,雾气飘散,然后又重新聚拢,带来阵阵灵气的波动。灵米在风中摇曳生姿,叶子尽情舒展,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叶片上滚动闪烁。灵米不断吸收着周围的灵气,然后转化成自身的能量。

    夏先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灵气,心中不禁感叹灵源造物的能力,正是这种神奇能力才孕育出了如此奇妙的地方以及这些令人惊叹不已的生命形态。

    他低头看了一眼手机,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关闭的时间快到了,想必在这里驻扎修行的人员已经准备进入园内了。正好可以通知他们集合,传授修行功法。

    看了看时间,也快到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闭园的时候了,可以召集在这里修行的人员,传授给他们修行功法。

    在河姆渡遗址忙完,他也要离开明州了。经过思考和权衡,他最终决定放弃前往明州市区和舟山的行程安排。

    明州市区之中还孕育出了保国寺灵源、天一阁灵源、三江口灵源三大灵源之地。舟山孕育出了普陀山灵源之地。

    尽管内心深处对这几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想去看一看,但识海中的华夏守护之灵却传来消息称,整个浙江地区的灵源气息已被完整收录。此刻再去实地探访似乎已无太大意义,当务之急应是尽快投入到其他区域灵源气息的收录工作。

    华夏守护者之灵收录了众多灵源信息后,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开始主动与夏先衍表达他的想法。面对御灵部如雪片般纷至沓来且数量愈发增多的灵源情报,夏先衍无奈之下只得暂且收敛玩心。

    明州保国寺大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

    1013

    年。千年木构建筑在长江以南极为难得,1961

    年入列华夏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整座巨殿的木构建筑未用一枚铆钉,全靠巧妙的斗拱和精确的榫卯衔接。这种技艺比宋代建筑的国家规范《营造法式》还早90年。

    灵源就是在这座大殿之下孕育而出的,以这座大雄宝殿为中心开始向周围辐射开来。

    天一阁,是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回里后,开始于宅东建造藏,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

    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岁月沧桑。是华夏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博物院是以天一阁藏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

    三江口灵源,

    古今明州,皆向海而生,依港而兴,港为城用,城因港兴,两宋亦如此。天下之港,是明州宋韵文化的显着特征。而三江汇流处,则是宁波宋韵文化的主源地。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官府在镇海迁设市舶司。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在明州城现江厦公园西侧设立新的市舶司,专管外贸兼外事,至此,明州与泉州、广州并列全国三大外贸口岸。

    彼时明州,港口条件优越,造(修)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贸易制度完备,与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东南亚、波斯湾等地航海贸易频繁,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还成为宋廷与高丽唯一的官方指定口岸。

    从罗城东渡门到灵桥的江厦地带,逐渐形成一个设施完备的港区,并在东渡门和灵桥门间增开一城门供市舶司专用,百姓称之为“市舶务门”。该城门外建“来远亭”供市舶司稽查人员现场办公。

    文物说话,考古印证,街巷留痕,历史复现。在海曙全域,有30多个两宋文保点和文保单位、20多个位于罗城三江口一带的两宋海丝遗址。上述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无不印证明州城港通天下、货易万国的辉煌历史。

    海天佛国普陀山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与五台、峨眉、九华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古人誉为“海天佛国”。

    普陀山观音道场始建于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历朝累有兴废,鼎盛时码头香船林立,曾有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号称“五百丛林,三千僧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