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锦衣黑明 > 第451章 明金双方的装备和战法(注)

第451章 明金双方的装备和战法(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一下双方军事装备的现状(了解的读者直接跳过本章)。

    小说第一次与女真接触,有些读者对女真的军事水平过于模糊。下意识以为女真是骑军为主、以为他们的装备水平与明军一样。

    其实他们与明朝的军械、战法差异非常大,每个时期的女真是不一样的。

    这时候女真经营辽东十年了,不是天启初,他们的装备早已完成制式更换,不是来自缴获,作战的总体战略战术与以后的满清也不一样。

    …………

    关于右翼七边的情况,作者前面交代过,可能着忘了,下意识以为每个镇都有营兵、都有火器。

    这印象可不对。

    此刻是崇祯四年,明朝右翼边镇这时候没有火器。

    不仅没有火器,连营兵也没有,一个都没有!!!

    (朝臣之前不是一直发愁如何防御宣大吗?看忘了?宣大面临战事,中枢和皇帝要抽调别的兵马支援,这与万历朝之前的明朝完全相反)。

    宣大一直在支援明朝各处战争,崇祯朝的时候,宣大连自保都不行了。

    火器是镇国杀器,明朝的火器一多半在京营手里,巅峰时期每个镇大约也就两千正规火器。

    戚继光驻守蓟镇时候装备火器最多,也没超过这个数。

    边镇六十年未更换过装备,只有锈迹斑斑的大炮,火铳早就尘归尘了。

    萨尔浒大战后,万历调集京营武库,给辽东一次性补了两万火铳,但这东西质量堪忧,明军宁可用弓,也不用火器(这事大部分读者应该都知道,那就能反推出其余边镇的情况)。

    后来辽沈大战,万历调集军器局、匠作所又补充了一次。

    到天启年,明朝除了向辽东支援营兵,大约给过五万支火铳,大大小小上千门火炮,辽沈大战,努尔哈赤就收拢了三万火铳。

    到袁崇焕时,辽西实际的火器兵只有一万人。

    火器对后勤要求实在太大,辽东需要全天下的火药供应,实在供应不起,袁崇焕与祖大寿训练营兵的时候,都没有重视这一万人。

    当然,努尔哈赤也玩不起。

    但后金与现在的‘朝鲜有点像,他们的一切物资都在打造军械,一切以军事为先。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进攻宁远的时候,女真的装备就超过了明朝,车、马、盾、刀、弓、铠、铳均已超越(明军这时候唯一的优势是炮,这个优势在崇祯三年也被超越了)。

    他们占据抚顺后,收拢矿工,收拢匠户,在本溪、抚顺炼铁铸甲十年了,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女真重步兵军械来源,旗丁的铠甲远远比明军棉甲防护好。

    双方的铠甲样式、水平、防护力完全不同。

    没有骑军的女真一点不弱,甚至可以说,下马的女真更强。

    这是天生的,女真是山里人,不是草原人,他们本身就更擅长步战。

    很多人下意识认为女真骑兵更强,这是努尔哈赤和后来的清朝给我们的错觉,这个时期的后金还处于过渡期。

    别忘了,努尔哈赤是李成梁的亲兵出身。

    李成梁只玩骑兵,女真战术的总体思路,就是在学习李成梁(无论有没有史册支撑,表现出来就是这样子)。

    山里实在太远了,他们进入辽东需要骑马赶路,于是女真各部长期养马,加上建州女真与科尔沁来往,出山就是平原,他们获取战马容易。

    有马,有人,会骑射,就是精锐骑军?

    不是,努尔哈赤聪明,他懂得发挥女真优势,并没有完全照搬李成梁的所有战法,他学习了李成梁骑军机动行军的特点,分进合击的思路。

    但真正面对面作战的时候,他们与李成梁直插中心的战术完全不同。

    李成梁的骑军作战时,就像明军的长箭,没有宽度,厚度足够,无论多少人对阵,他们就是为了凿穿大阵,反复来回凿穿。

    努尔哈赤没这么多人啊,这种打法没得学,而且辽东大山里也不存在骑军对阵的地理条件。

    天时地利局限,骑军无法大规模冲杀,他只学了骑军的机动和战场布置。

    女真精锐一直骑马作战,渐渐让人误以为他们玩的是大规模骑军。

    努尔哈赤初期的战斗,女真骑马更多时候为了赶路,他们人少,必须保证机动,保证快速进退,每到一处攻寨,都是四面合击,断后路,一口一口撕扯,最终获胜。

    萨尔浒就是这样,努尔哈赤集中优势兵力,骑马快速机动,分进合击布置战场,在大山里逐路合围,他们打仗的时候,大部分女真是下马战斗的。

    山地战,才是女真作为大山猎人的老本行。

    一句话,这时期的女真,与十年后入关的满清不一样,等他们占据草原,蒙古全部归心,才出现很多人印象中的大规模骑军。

    历史中黄台吉崇祯九年占据漠南,与西域固始汗结盟,降服察哈尔,降服哈剌温山北麓的林中百姓,后金的军事策略才发生变化,到入关前才拥有十万骑军。

    注意时间线啊,各时期的女真军械、战法是不同的。

    …………

    那对付现在的女真,可不可以让边军骑马围杀他们?

    不行!

    边军的弓与骑射的弓是两种东西,会骑马已经很牛了,会骑射得练习三年。

    边军的兵种在娘胎里就固定了,他们的手艺不是上官训练来的,是‘子承父业。

    骑兵、车兵、弓手、刀手、长矛兵、火器兵,未经训练,永远别想‘跨行。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就算给边军战马和硬弓,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兵,得训练,得作战经验,没有人拎起来就是精锐。

    这个局限对双方都是公平的。

    女真玩火器、玩跑、玩车营的技术只能靠汉军,骑射靠的是蒙八旗和披甲人,虽然他们射术更好、更精,弓箭更强,但骑射是另外一门功夫。

    天启元年起,努尔哈赤、黄台吉父子俩就把缴获的火铳修缮,把明朝粗制的各种火铳、火炮重新熔铸,统一规格,历经五年,打造了三万火器兵,这就是初期的汉八旗精锐,由李永芳训练的人马。

    他们为何没有出现在小说中,因为火器兵机动能力有限,他们到不了漠南(历史中也没明确记载他们曾入关劫掠,每次都是旗丁和鞑靼降卒组成的披甲人,以保证机动力)。

    努尔哈赤和黄台吉父子当政期间,后金的军事大战略,都是步卒、汉军、火器兵防御,旗丁、披甲人进攻劫掠。

    这些火器兵不出动,还是那个原因,对后勤要求太高,辽东制作火药一年,只能维持一次大战(这是满文老档的记载,缺硫、更缺硝,天下都缺啊)。

    …………

    至于蓟辽以外的边镇为何没有营兵,原因就更简单了,时间更远了。

    两个字:没用。

    三个字:养不起。

    晋、陕、延、宁、甘,这五个镇在万历时期就没有营兵了(记得万历二十年的宁夏之役吗?那时候西北就没有任何营兵,是李如松抽调的京营和宣府人马)。

    西北没有外患,用不着,也没必要保留一支高饷银军队。

    宁夏之役时,西北成立了一支营兵,直接去援朝了,后来又去参加万历二十七年的杨应龙之役,此后散伙再未训练。

    营兵是民籍,没有饷银他们立刻就散了,将官留不住人。边军是军籍,没用饷银他们还是兵,还是将官的佃户。

    宣、大、蓟,这三个镇在天启朝,依旧能保持三五千的营兵。

    蓟辽一体,蓟镇属于战区,营兵自然都在辽东(马世龙就是带蓟镇营兵驻守的辽西)。

    天启元年,宣大最后一次支援辽东,这时候就把右翼营兵完全抽空了。

    右翼处于真空状态,导致七年之后的崇祯元年,林丹汗轻而易举进入大同。

    满桂这时候做宣大军务总理,两个镇加起来,又拼凑训练了五千营兵。

    这是宣大最后的营兵。

    一年后,崇祯二年冬,满桂带所有营兵勤王时,大多阵亡,剩下一部分归曹文诏,一部分归马世龙。

    这之后,宣大未训练过一个营兵。

    勤王的时候,晋陕还挤出来五千人,这些人也是内长城边军。

    想想崇祯朝的税赋情况,朝廷连防御京畿的兵都没有,其余边镇怎么会有闲兵呢?

    若七边这时候还有营兵,崇祯做梦都能笑醒,他登基后没有给过七边一两银子,天上不会给他掉营兵。

    边军能保养好祖传的军械就不错了。

    孙承宗都被迫用屯田卫、皇陵卫守卫京畿了,督治兵部所属的新兵,对外从未起到过真正的作用,倒是剿匪有用,左良玉麾下就是这些新兵。

    崇祯九年,后金骑军开始驻守漠南,卢象升任宣大总督,孙传庭巡抚陕西,他们各自训练了一部分兵,但那不是营兵,也与小说无关。

    作者若胡诌,崇祯四年右翼边镇突然冒出营兵来,还拿着火器杀敌,痛快是痛快了,脱离真实背景,被读者笑死。

    明朝边军剿匪十七年都没有火器,这时候也不可能冒出来。

    这个时间点,延绥、宁夏边军是西北最强的兵,他们有两万五千人跟着杜文焕到四川剿过匪(他们剿匪的身份还是边军,朝廷就是为了省银子,首次一万二,第二次轮调一万三)。

    杜文焕与秦良玉作战的兵力和军械,有明确的记载,他手下的弓箭手比白杆兵总数还多,这些弓箭是四川巡抚给配备的军械,在后来陕西剿匪中,弓箭手都起到决定性作用。

    …………

    那女真的战斗意志为何更强呢?

    他们不是强在军魂,封建王朝没这玩意。

    他们也不是专职的兵,女真人是专职的“老爷”,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女真就是老爷。

    如何做“老爷”呢?

    当兵,立军功,做勇士,这是上升的唯一通道。

    部落式政体,强盗的治国方法,分赃的治理方式,对于军功奖赏,就是比明朝更公平。

    这个要认,装鸵鸟不行。

    投降的汉臣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知道吧,脑子再好没军功也不能当官,必须先参军立军功。

    黄台吉为了让范文程处理政务,只要出征就让他跟着分润军功,一步一步升上去的。

    可见大汗也不能随便安排人事,除旗主之外,后金六部的主官,德格类、济尔哈朗、多尔衮、萨哈廉、硕托、阿巴泰,都是论军功,旗主共举成为‘尚书,放到明朝的官场简直不可想象。

    这就是他们战斗意志为何更强的底气。

    明朝士兵会溃逃,女真不会,死也不会,没这个选项。

    旗丁作为一个人的基础,一切建立在军功上。

    立功就是老爷,犯军法就是奴隶,只有这一条惩罚。

    这惩罚非常严格,不仅是本人会被斩首,你的房子、你的田产,一切资产全部会收回去,包括你的妻女,会立刻沦为奴隶。

    满、蒙、汉兵都是一样的后果。

    连顶层贝勒都逃不了,阿敏、莽古尔泰的后果都是被剥夺资产,妻妾沦为别人的玩物,子女想翻身,必须以奴才身份跟着主子再次立功。

    这就足够了,这一条执行下去,战斗意志当然强。喜欢锦衣黑明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