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鸿缘的新书 > 第275章 小芹的栏目取得轰动效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芹知道大哥去了深圳,就再没给他打过电话。她想:倒看看你什么时候才能想起给我打电话。令她没想到的是,大哥打电话给她,是通知她,吕一鸣和邱枫不久会到北京办婚礼,希望她去出席。还说了很多邱枫给她帮过许多忙之类的话。小芹不置可否。她心想:自己才不会为了邱枫成亲就屁颠屁颠地跑回北京去呢。

    她恨大哥怎么对上海这边的事不闻不问的。

    “哥,

    那你什么时候来上海?这边栏目的事,你还管不管了?”小芹终于绷不住了。

    “那边不是有你在吗?我这边联欢演出完了,就赶过去。”大哥王树槐说。

    “你学校那边还能适应吗?这次一定拿下,不能再有什么差池啊。”大哥叮嘱着小妹。

    “嗯,你现在怎么这么??隆6粤耍?阍谏钲谀芸吹嚼改坎コ雎穑俊毙∏畚省

    她现在恨不得告诉所有她认识的人,栏目的播出时间。她第一个告诉的人是汪俊,汪俊说,组织成才学校的学生们一起看,就算是国学课的一部分。小芹想:什么事求到汪俊,都能让自己满意。

    本来,小芹想问问汪俊女儿的学习,但一想,自己很久不接触教学了,问了也只是关心一下,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如不问。

    “汪俊,你什么时候有空,来上海玩儿吧,我可以带你到处逛逛。”小芹说。

    这还是小芹第一次向自己发出邀请呢,汪俊喜不自矜。

    “好啊,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周末我就可以打个来回,挺想你的。要不要给你带点儿北京的东西过去?”汪俊说。

    小芹没想到,汪俊这么直接,她也正馋北京的吃食呢。于是她娇滴滴地给汪俊列了个长长的单子,汪俊则是一丝不苟地记录着。

    正在一旁帮汪富贵的女儿复习语文的小聂,把一切都听进耳朵里了,这个汪总真的不可救药啊。小聂想,她生命力最后一点微弱的亮光泯灭了,甚至想到,这帮他女儿辅导作文,早知道应该按小时收费啊。

    社会的教育往往比学校的教育更有效,小芹自从做了方言栏目的铁粉,发现方言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而且被严重忽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下,方言的消失速度愈发加快。曾经熟悉的乡音,如今在城市的喧嚣中逐渐淡去。学校里,孩子们都用标准的普通话交流,方言仿佛成为了一种被遗忘的语言。

    年轻人纷纷离开家乡,涌入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他们在城市中学习、工作,逐渐习惯了使用普通话,方言也随之被搁置一旁。只有那些老年人,依然坚守在穷乡僻壤,用方言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和情感。

    在城市的角落里,偶尔还能听到一些方言的声音,但那也只是少数人的坚持。方言的消失,让人们感到一丝失落和无奈。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纽带。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方言会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我们应该记住,它曾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与家乡、与亲人紧密相连的纽带。

    之前,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唱戏,而现在只剩下吃饭了。每一种方言都支撑着一个地方剧种,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小芹知道,研究地方戏,首先要研究方言。她想把这个想法跟汪俊说说。

    小芹的京剧翻唱栏目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这个栏目,在唱段前后都做了加工,唱段前,由着名主持人讲解唱段的故事,和相关的历史。唱段结束,是着名艺术家的访谈,叙说此唱段各个流派的唱腔特点。贴片广告是上海的戏剧学院,私立的演出团体。栏目接受观众的热点问题,每一次都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解答。看得出,小芹的确下了不少功夫。

    在这个栏目中,小芹偶尔粉墨登场,对经典的京剧曲目进行了重新演绎,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和流行文化的元素,使得这些古老的曲目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她的演唱风格独特,嗓音清澈动人,让人听后回味无穷。而她表演的场地,都选在上海市的群众文化场所,成功地吸引了不少热衷京剧的票友。

    除了小芹的精彩表演,这个栏目的制作也非常精良。舞台设计精美,灯光效果华丽,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许多观众每期必看,同时,栏目组还邀请了一些知名的京剧演员和专家作为嘉宾,为观众讲解京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京剧。

    随着栏目的播出,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京剧,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芹也因此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明星,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这个栏目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感动,也为传承和弘扬京剧文化做出了贡献。

    小芹把观众按年龄分成成人组,老年组,定期活动,排练适合他们或者他们喜闻乐见的曲目,结果,几个小区都在唱《智斗》。汪俊周末还真的到了上海,小芹先带他到一个社区去观看群众京剧演唱,今天唱的就是《智斗》。汪俊把一份《北京晚报》递到小芹手上,小芹以为是汪俊又发表了小说。

    “我还说好久没见你发表小说了呢。”小芹信口说道。

    展开报纸才知道是汪俊给自己的栏目写的评论,她感激得想投进汪俊怀里,可她忍住了。

    “你头脑就是灵光,谢谢啊,我请你吃大餐。”小芹说。

    “不用,不用,要吃大餐也得是我请。”汪俊像是在念叨。

    “你总是这麽大男子主义,为什么就不能我请你,再说,今天是我的地盘。”小芹这是在撒娇吗?汪俊真怕自己又被吊起来,才刚刚放下不久呢。

    “是,是,是我尊重女同学,你请,你请。”汪俊紧张得都有点儿结巴了。

    小芹请汪俊吃了上海的老字号名馆:老正兴。汪俊心里对比着自己的家乡菜,一个劲儿地夸上海人做菜精细,入味

    。但是量太小他没敢说,怕惹得小芹不高兴。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从打跟小芹接触,就一直怕惹她生气,难道这就是缘分吗?巧的是她大哥王树槐也是这样的呵护着小芹,汪俊几乎成了王树槐的同党。不过,此次来上海,他觉得小芹不那么爱耍小脾气了。真的长大了?成熟了?

    吃完饭,两人又去了上海画院,上海美术馆,汪俊觉得,自己故乡离上海不远,但内心里一直对这座城市有偏见,对上海人的印象也不好,所以很少来这里,看来自己的观点有失偏颇。

    为了向汪俊展示上海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小芹提议去参观提篮桥监狱。

    上海提篮桥监狱,这座神秘的建筑,承载着上海人救助犹太人的历史。在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上海人民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人道主义精神。二战的历史,老爸在新疆的时候,经常给汪俊讲述,那时他真的对不上号。因为他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巴黎凯旋门,柏林墙对他来说一点印象都没有。在北大,他特意到图书馆去恶补了一下。

    眼前的提篮桥监狱,一砖一石都在诉说。曾经,这里是犹太人的避难所,他们在这里得到了庇护和关爱。上海人民用自己的善良和宽容,为这些身处困境的犹太人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这让汪俊想起了

    抗战爆发,南京城陷落,西门子驻南京办事处的约翰

    拉贝,创建安全区保护了二十万难民。

    拉贝是西门子驻中国的代表,抗战爆发时,他被要求回国,可他毅然决定留在南京,为那些受伤和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庇护。他和其余二十几个外国人一起建立了安全区,收容了许多难民、伤员和贫苦百姓,他开着私家车,冒着枪林弹雨为安全区内的人们运送食品。

    在把妻子孩子送回国之后,拉贝一直坚守在南京的安全区,竭尽全力地护卫着进入安全区的人们。这是他在中国生活三十年后,给这片土地做出的回报。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拉贝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人性中跨种族、跨国界、跨文化的善,他的日记是用生命为代价写成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永远被人们铭记,成为抗战时期的一段传奇。

    再看看面前的提篮桥监狱,也在无声地提醒人们,善良与无私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面对灾难,要保持善良和勇气,要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历史。它让人们铭记,上海人民的善良和宽容,以及他们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次参观改变了汪俊对上海人的看法,他们不仅精于算计,也深明大义。

    上海行,汪俊看到了一个阳光的小芹,比她从美国回来时面貌大不相同,现在她独立、开朗,他为小芹高兴。但几天里,小芹只字不提成才学校或者江西的汽车厂,汪俊也没有提,他在心里问着自己,我和小芹正在走平行的两条线吗?我们的心还会相交吗?还是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对自己敞开心扉?喜欢鸿缘的新书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