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屠龙:王谢之交 > 第69章 除夕欢喜更甚欢喜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临近年关,帝与天师都消停了,也没再生什么事端,只是大把大把地往外派人,寻方士,求长生。

    而谢?主封禅事宜,纵使心里八百个不愿意,他也不想此刻因渎职而治罪,还算是勤勤恳恳。

    至于其他人,玉衡公主府尚在修缮中,谢?进宫谢恩,特意请求留在谢府过年,开春再迁府,帝允。

    皇长孙与谢伯远结为挚友,来得格外勤快,谢?也拿他没辙。

    好像临近新年,所有烦恼都被人暂时放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王玢旧臣陆续与谢?接洽,谢?虽不知资良瑜是如何做到的,但资良瑜朝他俏皮地一眨眼,笑一笑,谢?就全然信任他。

    谢?修书一封,在信里隐晦地表明圣上不贤,愿拥护太子登基,递往南方。

    书信送出之时,纷争,便揭开序幕。

    ……

    除夕,谢府。

    天不亮,谢府上下就陆陆续续起来,洒扫庭院,铲去积雪,将大红灯笼挂了满府,大厨房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处处可闻欢声笑语,整个府院都洋溢着幸福。

    连住在庄子里的罗姨娘,也一早派人去,除旧迎新,陪她过年。

    下人服侍谢?穿好新衣裳,谢?站在镜前,前后打量着这身红色夹袄,难得开口问婢女道:

    “我这般穿,可好看?”

    不待婢女回答,资良瑜的声音传来:

    “君美甚,莫可比。”

    谢?回头一笑,看着来人,眼里闪过惊艳。

    红色,穿在眼前人身上,才叫绝世。

    谢?朝资良瑜伸出手,资良瑜自然地搭上,靠近,揽过谢?的腰肢,在谢?额上落下一吻。

    只轻轻一触便退开,资良瑜看着谢?笑着,眼里柔情似水。

    婢女早在资良瑜来时,便识趣地退下去,此时只二人身处暖房中,谢?不觉有些羞涩,脸颊发烫。

    资良瑜突然“咦”了一声,谢?有些不明所以,资良瑜的手抚上谢?的鬓角,语气欢喜道:

    “你年轻了许多,你自己可有发现?”

    “是吗?”

    谢?有些惊讶,连忙坐在镜前,凑近去看,还是带着白发,不过镜中人面色红润,眼神灵动,较两月前鲜活了不少。

    谢?正打量镜中的自己,头上一松,谢?抬眸看去,原来是资良瑜取下他头上发簪以及发冠,将长发放下。

    资良瑜一手执梳子,一手抚长发,满眼爱惜,如对待珍宝一般,为谢?束发,最后取来一枚银冠,与他戴上。

    铜镜模糊,照出那束发少年的模样。

    谢?心间滚烫,好多年,没这样束发,冠成人立,少年死在岁月里。

    谢?看着镜中人,略带难过之色的眼里情绪汹涌。

    “好了,乖乖。”

    资良瑜话音刚落,谢?再难抑心绪,起身扑入他怀中,紧紧地抱着。

    资良瑜一愣,随即回抱住他。

    年轻的不止是容貌,还有那颗沉寂多年的心。

    脖颈间一阵湿热,资良瑜闭目,在谢?耳边轻声道:

    “谢?,我别无所求,只想爱你。”

    回应他的声音有些哽咽,然而是世间最真诚的心:

    “我也爱你。”

    这是第一次,不是心悦,不是喜欢,两人直白地告诉对方,我爱你。

    短短三个字,跨越了十四年的时光。

    用过早膳后,两人一同在府内行走,入眼下人皆穿得十分喜庆,见着二人,先是被惊艳一脸,而后朝二人行礼。

    待二人走远,下人们聚在一起,又是艳羡又是欢喜,内心激动。

    谢?正在前堂布置,远远见着二人来,谢?欢喜地迎上去:

    “义父,小叔叔!”

    “??。”

    谢?眼尖,一眼看见谢?发制的变化,眼睛都看直了。

    第一次见这样的义父,宛若十八少年。

    谢?内心发烫,不敢多看,眼眸一垂,目光便落在二人十指相扣的手上。

    谢?先是一愣,随即欣慰一笑,如此便好。

    “义父,您与小叔叔,感情真好。”

    谢?笑了笑,朝谢?张开手,谢?乖巧走过去,谢?虚抱了她一下,柔声道:

    “??亦是我心头挚爱。”

    不过一个是爱女,一个是爱人,不一样罢了。

    谢?内心温暖,轻“嗯”一声,脑中灵光一闪,从荷包中取出一封折叠起来的信,交给谢?,欢快道:

    “对了,义父,端明来信,说他赶不回来,祝我们除夕大吉,还送了好些礼品来。”

    谢?展开信一看,大概是说他在外无法团圆,祝愿谢府诸人除夕欢乐。

    又说他在找伦晚的途中见识了许多,收获颇丰,他已理解谢?的心意,山河秀美,找到伦晚后,他会自请离开,逍遥江湖。

    之后亦会时时有信来报平安,也与他们分享沿途趣闻,只是尚未有伦晚音讯,要叫谢?多等些时日。

    最后一句话是单独留给谢?的:

    山水遥望再不见,愿君岁岁常安好。

    谢?早看到了,却什么也没说,这是义父与端明的私事,她无权插手。

    谢?的视线长久地落在那句话上,末了笑了笑,将信收起,心里默念:

    “与君同愿。”

    资良瑜将这一情景尽收眼底,真心替端明感到高兴。

    这次他不必凄惨死去,江湖之大,任尔逍遥。

    虽说命里无时莫强求,怎乃别有机缘。

    谢?与资良瑜清点完烟花爆竹,两人一同挂灯笼,谢?则在下面指挥,不多时被厨房叫走去看菜品。

    那谢伯远呢?

    谢伯远手握毛笔,身前摆着一叠红纸,如临大敌地提笔,又落下,笔尖转动,一个胖墩墩的“福”字便出现在眼前。

    谢伯远收笔,看着眼前的福字长舒一口气,面露满意的神色。

    卷起袖子手拿灯笼的谢?从他身旁经过,又倒回来,认认真真地看着桌上一字排开的福字,笑容一展,夸奖道:

    “伯远写得一手好字,憨直乖巧。”

    谢伯远脸红,不好意思道:

    “多谢叔父。”

    谢?顿时满心怜爱,腾出一只手在谢伯远发顶揉了揉,正好搅着糨糊的资良瑜走来,见状,也腾出一只手来捏捏谢伯远的脸,越捏越喜欢。

    谢伯远被他二人揉的不好意思,小脸通红通红的,半是恼怒半是撒娇道:

    “叔父!小叔叔!”

    谢?连忙撒手,哄他道:

    “好了好了,叔父不欺负伯远,叔父最喜欢伯远了。我偷偷藏了一个大红包,专留给伯远的。”

    资良瑜知谢?这是在逗趣,看热闹不嫌事大道:

    “算我一份,都叫你亲亲叔父出了。”

    谢?嗔怪地瞪了资良瑜一眼,随后笑道:

    “你也有。”

    余光中瞥见谢?过来了,谢?连忙朝谢伯远挤眉弄眼,道:

    “千万别让你??姐姐知道。”

    谢?刚从厨房过来,听见谢?这话,知他又是在逗伯远了,没好气道:

    “义父,您再大点声,整个京城都要知道了。”

    谢?笑眯眯,摸摸谢伯远的头,又看着谢?道:

    “好啦好啦,你们都有大红包。”

    而后谢?转向资良瑜,脸颊有些泛红,凑到他耳旁轻声与他说了什么,便立马红着脸退开,视线躲闪。

    资良瑜瞬间眼眸一亮,嘴角不自觉弯起,目光一直追随着谢?,看向谢?的眼神极具侵略性。

    谢?只觉得好端端被二人秀了一脸,正想说些什么,厨房来人,火急火燎地要请谢?过去试菜品,谢?谢天谢地,立马随那人去了。

    此刻谢?完全将朝堂之事抛之脑后,今日除夕,他什么事也不想。

    怎料谢?刚挂好前堂最后一个灯笼,一道既威严又略带气恼的声音在他身后炸开:

    “谢?!”

    谢?不明所以地回头,这声音听着像太子殿下的,不是说殿下傍晚才能回来吗?

    “下面!”

    那声音气急败坏地响起,谢?闻言低头,正见风尘仆仆的太子殿下,站在梯子下,抬头怒视着他。

    谢?先是一愣,立马爬下梯子,放下袖子,朝太子行礼,语气郑重:

    “臣谢?,见过太子殿下。”

    写福字的谢伯远听到此话,立马将手中笔一丢,站在谢?身后学着谢?的样子,深躬身,手平举身前。

    在侧堂贴福字的资良瑜听见外面有动静,端着一碗糨糊就朝外走。

    谢?心知太子这是来兴师问罪的,一回来连皇宫都不去就直奔谢府,还是恭敬问道:

    “殿下如何会亲临臣寒舍?”

    太子正欲开口,视线就与走出来的资良瑜对上,两人面对面站着,四目相对。

    太子大脑好一阵空白,资良瑜率先作出反应,上前来朝他行礼道:

    “草民资良瑜,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指着资良瑜,一双要瞪出来,半晌说不出话来。

    谢?反应过来,暗道不好,连忙起身半推半请着太子往书房走,嘴上飞快道:

    “殿下这边请,待到书房臣再与您详谈。”

    太子就这样被谢?拉走了,资良瑜也没想到莫熠会来,紧随其后,思量着对策。

    谢?请太子在太师椅上坐下,还不等他开口解释,太子就“蹭”地站起来,怒声道:

    “谢?,你大胆!竟敢生出那种心思!”

    随后手指一抬,直冲资良瑜门面,问道:

    “还有,他是谁?他为什么长得和王玢一模一样?”

    谢?掀袍便要跪下,太子怒喝道:

    “不许跪!除夕不许跪!”

    话一出口,太子都被自己气笑了,看着谢?道:

    “真是要被你气死了。”

    谢?站在太子面前,陈述道:

    “殿下,如今陛下信任妖道,荒唐无度,弃天下于不顾,殿下您亦亲眼所见,君王昏庸,国家必然葬送,古往今来,未尝听闻帝王昏庸而能守国者。

    如今形势不利,为这天下着想,殿下您拥趸者如云,乃是众望所归。”

    太子眉头紧蹙,嘴唇张了张,最后他无奈道:

    “玄?,我是太子,而陛下,是我的父亲。无论是为臣之道,还是孝道,我都不忍这般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