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 第470章 李恪大王出发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出发前夕,李恪身着华服,神色庄重,跟着礼部官员朝着太极宫稳步前行。

    去和皇爷爷李渊辞行,这不仅是出于亲情的牵挂,更是不可忽视的礼仪。

    其实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李恪和李渊最熟。

    李恪从小就爱骑马,他那匹灵动的果下马,就是李渊送给李恪的。

    李渊还特别恩准,李恪可在皇宫内策马驰骋,尽享自由驰骋之乐。

    这样根本不对皇宫的秩序造成什么后果,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骑着一匹小马,谁看到都只会觉得可爱。

    李恪在今年开年的时候,还在太极宫到处拆门板,坏李渊和宠妃的房事。

    当时李渊也没把李恪怎么样,只是写了一份文书去骂逆子李世民,都没舍得让逆子李世民,把逆孙李恪抓来暴打出出气。

    当时的李渊也才刚刚退位一年多,朝里不仅有裴寂、尹阿鼠这样重臣维护。

    更有大把被李渊收降的前隋旧臣,和武德年间选拔的老臣。

    地方上更是有武士??这样的封疆大吏支持。

    如果李渊想打一顿李恪,李世民肯定不会违背。

    过了几个月后,李恪又在营地给李渊表演一曲《剑仙》。

    不仅不追究李恪这个逆孙之前干的事情,还继续赏赐。

    妥妥的大人不记小人过,爷爷不跟孙子仇。

    这也是李渊这个大唐开国皇帝,该有的气度。

    如果李渊跟李恪生这样的气,那他也不配建这个唐了。

    李恪能在李渊面前没大没小,光明正大的看尹德妃的大长腿,也是被李渊惯的。

    隔代亲,这种深厚的情感纽带,真的很难解释。

    但凡做过孙子的人都明白,无论在爷爷奶奶面前如何任性妄为,他们总是默默包容,疼爱如初。

    李渊也送李恪一个玉佩,让他去南方的时候,去找自己的老部下,武士?Α

    这曾经可是李渊的心腹之一,就是因为他被调走,李世民才能带兵进玄武门埋伏李建成。

    武士?δ舷潞螅?邮至死钚⒐г谀戏降娜?Γ?晌?环酱笤薄

    李渊也知道李恪南下去干嘛,到时候也能在关键时刻给予他关照和支持。

    武士?φ飧雒?植⒉还阄?酥????呐??涿哪铮?罄锤拿???祝?词敲?鹛煜隆

    李恪怀着不舍之情,向皇爷爷李渊行了大礼,转身踏出太极宫,步入皇城。

    李恪也奇了怪了,今天怎么就对这长安有点依依不舍的感觉。

    这里不少文武都在等着李恪,这些人也是跟着李恪南下的,只不过他们不和李恪一路。

    阳光洒在他挺拔的身躯上,勾勒出少年意气风发的轮廓。

    不得不说,杨妃娘娘和李世民的外貌优点,全被李恪继承下来。

    光看李恪走路的姿态,长孙皇后都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在舅舅家见到二郎的场景。

    当时的李世民比现在的李恪还英俊潇洒,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就站在那里都能吸引长孙无垢的注意。

    早已准备好的车队整齐排列,一辆辆马车满载着各类物资,堆积如山。

    这也是多亏了李恪的母妃,李恪给杨妃娘娘送那么多钱和好东西。

    杨妃娘娘都会分给其他嫔妃,这才会在李恪出发之前,其他嫔妃也给李恪准备不少东西。

    护卫们身着鲜亮的服饰,精神抖擞地站在一旁,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

    李恪精心挑选的锦衣卫们,各个虎背熊腰,站在哪里就一副生人莫近的样子。

    李恪的车队是从皇宫出发,所以皇城不少官员要么站在路边目送,要么站在高楼上目送。

    这是亲王出行,不是皇帝出行,没规定他们必须站在路的两边送行。

    但还是来了不少,因为跟着李恪出发的不少官员家属,也要送送自家人。

    众人看到李恪乘坐的是八匹马拉的豪华马车,不禁在一旁小声议论起来。

    “你瞧,以前私下都传言蜀王是二号太子,如今看来,这传言怕是要成真了,都坐上太子规格的马车了。”

    “可不嘛,你看看那个大旗,那还能叫大旗嘛?分明就是大纛。”

    “礼部尚书这都不参一本?这都逾越礼制了!”

    “管他的,我们既不是御史,又不是礼部官员,干嘛多管闲事”

    当李恪的马车出了皇城,朱雀大街那些跟随他的官员们乘坐的牛车、骡车,也纷纷跟在后面,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

    在大唐,只有皇帝、皇后、皇妃、太子、亲王、公主能坐马车,即便身为仆射,位高权重,也不能乘坐马车。

    一是经常打仗,马都被拉去打仗了。

    二是身份的象征。

    官员最多能骑马,马车是他们一辈子都遥不可及的奢望。

    李恪坐在敞篷的浅黄色马车里,居高临下地俯瞰着朱雀大街。

    道路两旁,士兵们整齐站岗,朱雀大街被李恪照顾的小贩们,纷纷驻足目送,恭送亲王出行。

    这一刻,他深刻理解了刘邦那句

    “大丈夫生当如此!”

    的豪迈与壮志。

    胸中一股澎湃的豪情油然而生,激荡着他的内心。

    任谁身处这万众瞩目的时刻,都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与自豪。

    街道上,行人如织,络绎不绝。有身着朴素麻衣的百姓,背着装满货物的竹篓,脚步匆匆,奔赴集市。

    也有身着华丽服饰的富家公子,手持折扇,悠然自得地漫步街头,身后还跟着几个小厮,尽显富贵之气。

    更有来自西域的胡商,牵着骆驼,骆驼背上驮着香料、珠宝等奇珍异宝,独特的服饰和异域风情吸引了众多百姓的目光。

    他们操着不太流利的唐语,与街边的小贩讨价还价,为这条繁华的街道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街边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朱红色的大门,金色的门环,彰显着大唐建筑的雄浑大气。

    屋檐下,悬挂着的红灯笼随风摇曳,与阳光相互辉映,更添几分喜庆。

    而在那街角处,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静静伫立,亭内有几位老者正在下棋,周围围满了观棋的人,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和惋惜声。

    随着马车继续前行,李恪看到了街边的艺人表演。

    杂耍艺人在空中翻腾跳跃,身手矫健,引得百姓们阵阵惊呼。

    耍猴人手中的鞭子轻轻一挥,猴子便乖巧地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还有那卖艺的女子,手持长剑,翩翩起舞,剑花闪烁,身姿婀娜,让人不禁为之陶醉。

    李恪在长安也是待了第九个年头,头一次这么清晰的看到长安的繁华。

    九重宫阙耀金暾,攘攘长街万象新。

    酒肆逸香迎远客,诗楼雅韵聚贤伦。

    驼铃摇响丝绸路,剑影翻飞技艺神。

    车轮滚滚马蹄迅,一日穷览长安春。

    离都渐远意难陈,遥念京都意自纯。

    此去南疆多壮志,龙游沧海转乾坤。

    山川入目添奇思,长河延亘伴征轮。

    吾乃唐皇三殿下,御史都督显王尊。

    欲询英名是哪个,少年锦衣大将军。喜欢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