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前妻抓我走 > 第237章 这不是市场化的规律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到了原膳,沈在心一直在想第三医院的事情。

    最近心相融医院的营业额还在上升,这得益于多个原因。

    第一就是门诊医生的工资跟检查费用、医药销售脱钩。

    医生坐诊,拿的是看病的钱,这个在挂号费上体现,挂号费涨价,而且分级,做到医生才是诊断主体,检测是辅助,可以检查可以不检查,那就不给你检查,可吃药可不吃药,可以不开药,医生靠医术吃饭,你就是诊费收到100、1000,只要有人愿意找你,大体上没有问题,私下去找名医看病,出手一个红包,哪个少得了这么多钱呢?对吧。医生挣了这个钱,就无须从检查费用和医药销售上去体现了。

    住院部也一样,医护收医护的钱,跟用药、病房也完全脱钩……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心相融现在的专家号收费68块,普通医生收18块,这中间本来计划弄出来个18,28,38等等。

    现在医生定级还有难度,暂时只有18,38,68元三级。

    其中8元零头给医院,其余都是医生的,检查是辅助你们看病的,药也是你们用来治病的,有必要你开,没必要你可以不开。

    你去别的医院,挂号费才几块钱,对患者来说,可能觉得心相融太贵了,但你真来看病,看完你就知道了,这儿没必要不检查。

    很多头疼感冒,医生一阵望闻问切,顶多花几块钱快筛一下感染类型,对症下药开个二、三十块钱的药让你走了。

    治疗头疼发热,50块像他们医院的天花板。

    这50你还可以用医保。

    就算你问题严重,就算是你是自己要求的,也很难超过,能打针绝不挂水,因为他们地方小,一挂水几个小时太占地方。

    于是,几乎消失了的肌肉注射针重现人世间。

    越是这样,还越不一定亏钱。

    减少检查项目,不意味着不检查,住院少,不意味着不住院,可以不开药,开药没提成,但医生还是要靠药治病呀。

    这样的低成本,使得很多人大病还不放心心相融这样的小医院,但流行感冒,头疼发热等小问题,说来就来,加上上一次甲流的表现,真个余市都在传,心相融医院治什么治什么特别好。

    第二就是应届生招收得多,放到社区去,社区被拉动了。

    这些应届生不能坐诊,招来之后,沈在心又不允许按照规培发工资,何院长除了让他们开展培训和学习,还把他们分配到社区去,辅助医疗室开展工作,上门摸排病患,在执业医生远程授权下进行预诊断,在社区就帮病人挂号。

    学医成本越高,他们越希望早日执业,越愿意付出热情,不是看书,整理病历,门诊帮忙,就是去社区找病号,甚至为了学习知识,见到病人,陪着病人回医院,在门诊听医生怎么诊断……

    这种效果把何院长都惊呆了,早知道这么好用,为啥不用,要规培几年,消磨他们的热情呢?

    第三就是免费体检。

    社区人手一够,他们要宣传免费体检呀。

    你身体感觉不舒服对吧,你先来个体检,这个是象征性收费,不用挂号,一律30,查出问题了,你再挂号看医生。

    你没有不舒服是吧,但你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呀,我们医院有几乎免费的体检,而且效率高,不用久等,不放心我们还能给你约,你觉得你没问题,你不去,那你的爸妈呢,你家孩子呢。

    几句话人就去了。

    第四就是上次甲流心相融医院尝到甜头了,这种方式被保留下来。

    一旦医院出现疑似流行病例,他们马上就成立攻关组,紧急攻关,对症后,立刻在科室推广。

    真要有大规模流感出现的时候,几乎任何一个科室,任何一位门诊医生,都能根据医院通知、权限下放和当下流行病手册给病人诊断开药,避免病看不过来。

    这甲流虽然少了,但流行性感冒,却从来没有断过呀。

    第五就是随着信任积累,开始有住院病人了。

    当初身患癌症的贺大爷住进来,嫌没人呢,现在已经把医院当家,忽然发现身边发生了太大的变化。

    因为他比何院长大不了几岁,老去找何院长闲聊,还给医院提建议,应该搞个活动室,不然老想回家。

    医院住院部是一层一层点亮。

    而且又与其它医院不同,心相融精兵强将在门诊,你挂完号,你仍然是门诊的病人,门诊医生来治,护士来照料,在这期间,护理费另算,消耗品,药品,检查费用,包括病房,与医生、护士工资不挂钩。

    很多门诊医生都是中午下了门诊,食堂吃个员工餐,下午就匆匆去住院部,然后他的对班,下午坐门诊,晚上下了门诊,食堂吃个员工餐,再匆匆去住院部……

    因为门诊和住院部的这种打通,就不会出现别的医院,门诊一看你要住院,告诉你住院部在哪,让你自己办理的情况。

    他在门诊上就给你安排住院,让护士来接你,避免你烦躁不安,对医院不熟,最终放弃住院。

    而且一旦病人不见效,他们着急呀。

    这病人就跟终身制一样了,你不能扔给住院部不管了,一旦不见疗效的话,他们就到处请教人,医学院的老师,学长,同学,本医院的医生,甚至请教沈医生,他们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个病人,他是这种情况……”

    269张病床,从无到有,从突破10人到突破100人,当第一次突破100人时,何院长都当满房,全院通报。

    为什么?

    你医院小呀。

    你才这么点大的门诊楼,住院部超过100位病患,你开玩笑呢?

    但没想到随着妇产科生意变好,随着手术室生意变好。

    因为这些产妇、需要手术的病人住院不能一天出院,住得久一些,病床先是突破120,后来某一天,接近150。

    医院对待患者,那是一开始尽量单间住,后来两人住,再后来三人住,后来四人住一间的情况都出现了。

    何院长每天给沈在心汇总报告,最近几天,最高的一天,单日挂号加体检超过1200了,人流量上,快追平下面的县医院。

    只不过他们医院特立独行,收费低,属于薄利多看型,所谓营收肯定远远不如,但从效益上说,也不一定。

    县医院如果只看编制,有些医院才100多人,最多也不超过400人,但实际上,他们能用700、800人甚至更多。

    他们占地大,开支大,人员多,效率低,有些科室还外包,已经不应计入,再加上弄不好领导还会中饱私囊,而心相融医院呢,医院小,人员虽然突然因为招收大量的应届生,膨胀了起来,但相对还是少,加上社区免费医疗补助,手术室开张后,高难度手术能做,又是高收费,5楼在有对外租赁,你还不能说心相融一定就比不上他们。

    毕竟是新开医院。

    不到半年,等于已经活下来了,最起码活下来,但欣喜的同时,你也要看到,医院说饱和就饱和。

    而这种饱和,完完全全是因为地方小,按照现在这个密度,真有大流行,按照院感的标准,根本是过不了关的。

    你说你不应该为下一步打算吗?

    并购精神病医院,真的不是医院活下来了就想飘,而是未雨绸缪。

    但现在的问题是,并购了之后,面积解决了。

    刚养好的小医院置换过去,会不会病患丧失,会不会医护人员太多,开支太大,从渐渐不亏钱,又变成亏钱了。

    沈在心包厢里坐着,低着头正吃饭,时而也就是观察一下尤雅,但凡她尝哪一道菜,一皱眉头,沈在心立刻就可以判断那道菜有问题。

    以这个标准检验就对了。

    以试菜为幌子,他让人按照微型分量,各种菜式都上了,小碟子小碗,几乎铺满了一整张桌子,哄着尤雅一道道品尝。

    你看问题又有了。

    如果搬迁置换,杨总的生意能开在精神病院吗?

    血站那边,中草药煎药车间不要了吗?

    原膳才刚开,要开在精神病院门口吗?

    正寻思,发现尤雅尝的是一道紫薯饼。

    沈在心也拿起来尝了一口,甜甜糯糯,但他马上就知道不对,加糖了。

    尤雅应该是因为加糖了,但沈在心自己却另外尝出来,制作的红薯也不对。

    他马上推门出去,本来是要找大师兄问明情况的,结果老贺出现了,拉着沈在心说:“在心。这么巧呀,你也在这儿吃饭吧,我问你个事情,你师兄给我说,让我多吃萝卜皮炒菜,但我看了一下,这菜有两种,一种18,一种68,这两种菜差别在哪儿呀?”

    沈在心连忙招手,找了个服务员。

    服务员竟然不认识沈在心,不耐烦地说:“你们不会看吗。18的是刀砍出来的,68的,是萝卜扒皮,纯皮。”

    去你大爷吧。

    要是这样,何至于错50块钱。

    沈在心严肃地说:“我问你是考你的,你给我站好,你不知道,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这种18元的是选用普通青萝卜,滚刀切皮,带萝卜肉,然后过火焖制,或者根据脆感,也可以轻微过火,再作腌制。这68元的,选用黄河沙土青萝卜,水要浇够,不能长老,白皮不能过五分之一,从地里薅出来之后,白皮不要,根须以下不要,刀取整张青色外皮,细盐擦洗,腌出水分,呈长方形,切丝下锅,以我的经验,二十只萝卜以上才能出一盘菜,然后调制鲜香姜汤,微火焖烂,这姜汤中,要用仓术、厚朴、黄芪,属于温补小扶正的搭配,但中药的味道要设法用食材冲淡,避免影响味道,所以制作起来异常不易,你不懂你要学,不要搪塞客人知道吗?”

    服务员都愣住了。

    沈在心拿着菜单给老贺说:”贺叔。萝卜皮有抗癌的作用,加上扶正温补的汤底,对你的病有好处,就是太讲究,贵了些。“

    老贺埋怨说:“我就不该问你,问你就一盘菜68了,人家问我吃啥好吃的了,我得跟人说,吃了一盘小萝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