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元983年10月,赵光义在此基础上再更进一步,这一次他不但将自己的儿子们全部改名,而且还将最年长的五个全部封王:卫王赵德崇改名为赵元佐并改封为楚王,广平郡王赵德明改名为赵元佑并改封为陈王,三子赵德昌改名为赵元休并加封为韩王,四子赵德严改名为赵元隽并加封为冀王,五子赵德和改名为赵元杰并加封为益王。
赵元佐和赵元佑早在一年前就被加封为同平章事,而他们后面这三位小弟在这次被封王的同时也被加封为同平章事,赵光义的五个儿子就此全部被安排进了中书省去熟悉政务以便为今后从政打下基础。这次改名堪称意义重大,如此一来赵光义的子孙和赵匡胤以及赵廷美的子嗣就彻底区分开来,所谓的皇子皇孙就只能是他这一脉才配拥有的身份和地位。
所有人都知道赵光义的继任者宋真宗名叫赵恒,那么这个赵恒现在又在哪里呢?他其实就在这五个人里面,只是他此时还不叫赵恒而已。那未来的真宗陛下是这五个人里面的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现在不说,我们现在要说的是这个皇长子赵元佐。
赵元佐,公元965年出生,赵光义的长子,他的母亲是后来被宋真宗追封为太宗朝元德皇后的李氏。赵光义的太宗朝前后总共追封和加封了三位皇后,其中前面两位都在赵光义登基之前就已经仙逝,分别是淑德皇后尹氏(滁州刺史尹廷勋之女)和懿德皇后符氏(后周大将符彦卿的第六女),而赵元佐的母亲李氏在赵光义登基不满一年时也弃他而去,她为赵光义生下了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元佐和三子赵元休。兴许是李氏的离去让赵光义颇为伤心,因此他直到公元984年才立下了他当政时期的唯一皇后——明德皇后李氏,也就是李处耘的女儿、李继隆的妹妹。
作为赵光义的长子,赵光义对赵元佐从小就很是疼爱,而元佐也聪慧机敏且文武双全。在其十二岁的时候,他跟随赵光义外出打猎,赵光义命其射杀一只正在飞奔的野兔,元佐张弓搭箭一击而中,这让当时陪伴在场的辽国使者是大为惊骇。赵光义亲征太原和幽州之时,他也把赵元佐带在了身旁。如果不出什么意外,那么未来的大宋太子乃至是大宋的第三位皇帝指定就是这个赵元佐,可意外偏偏就是发生了,而这个意外跟赵光义处心积虑地想要把皇位留给他的子孙也是息息相关。
赵元佐虽然长相酷似赵光义,但他的性情却与自己的父亲大为不同,这是一个相当重情重义的人,情义二字在他这里甚至是比权力和皇位还要更为重要。赵元佐与自己的堂兄赵德昭和赵德芳都感情极深,甚至于他对年长自己十八岁的三叔赵廷美也怀有极深的情感。如果说赵德昭和赵德芳相继离奇死亡的时候赵元佐还是少不更事,那么在赵廷美遭遇政治迫害的时候,已经十七岁的赵元佐就对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到不齿甚至是愤恨难当。
赵元佐曾经极力为自己的三叔辩解和开脱并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放过三叔一马,但赵光义对此是无动于衷。作为父亲,赵光义很清楚自己是在干什么,尽管自己的儿子不理解他为何要那样做,可为了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他即便眼下遭受儿子的怨恨却也觉得自己的一切所为都是值得的。在他看来,元佐之所以不理解他只是因为他还年少,还不明白做父亲的这一番苦心,但他今后一定会明白并理解自己的一切所为。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用在这里可能不太恰当,但赵光义当时面对赵元佐的质问和愤怒定然内心也会有这种甚是悲凉的感慨。
这也是很多为人父母者的悲哀之处。他们费尽心力地为子女的未来谋取利益,想把所有的自以为是对其有好处的东西都塞到子女的手里,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实情:他们的子女是不是也真心喜欢和接受这些东西?甚至于,在他们不择手段地为子女谋取福利的时候,他们根本不曾注意到自己的子女可能已经从灵魂深处开始鄙视他们。
赵元佐就是这样。赵德昭和赵德芳这两个堂兄的死所引起的非议已经让他开始怀疑乃至是鄙视自己的父亲,而当他亲眼目睹三叔所遭遇的一切迫害之时,他终于看清了自己父亲的真实面目。或许他也知道赵光义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可是他对于自己父亲用如此卑劣的手段为他争取到皇位继承权而感到愧疚和羞耻。他恨自己的父亲,当然也恨自己父亲的那些帮凶和爪牙,诸如赵普和柴禹锡。
联想到赵元佐在被封为楚王之后赵普突然就被罢相,这里面的原因或许跟赵元佐不无关系。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赵元佐也选择了面对现实,他的三叔已经被自己的父亲给彻底打倒了,他接受了这个事实,他虽然奈何不了自己的皇帝父亲,但他要让赵普付出代价,他要为自己的三叔找回一点公道。至于他敢于这样做的理由和资本,很简单,因为赵光义器重他并把他当成了接班人来培养,可以说他赵元佐越是表现得有情有义,赵光义就越是觉得这个孩子他日必能成为一代明君。
假如往后的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继续下去,那么赵元佐的人生和命运可能也就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他很有可能就真的会接替赵光义君临天下。然而,世事难料。
转过年来时间进入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一年有两个年号,分别是太平兴国九年和雍熙元年。这年年底赵光义决定改元为雍熙,与太平兴国元年一样,雍熙元年也只存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打卡收工。
雍熙——这是一个将会因为一场战争而被永载史册的年号,不过,这场让当时以及后世的汉人捶胸顿足的战争此时还远未到来。对于赵光义来说,这一年刚一开头就没有个好彩头。先是他的宠臣、前枢密使石熙载死了,紧接着赵光义得了一个让他为之而震骇不已的消息:早前被他贬到房州安置的赵廷美突然死了,年仅三十七岁。
得知这个消息,赵光义当着群臣的面是当场痛哭流涕。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鳄鱼的眼泪,正如当初赵匡胤驾崩之时赵光义也是哭得死去活来,但生而为人赵光义也是有情感的。他只比赵廷美年长八岁,可以说他是看着赵廷美一天天长大的,要说他们之间几十年的兄弟之情在他眼里完全就不值一提无疑是说不过去的。我相信他的悲戚是发自内心的,但他定然也不会为自己对赵廷美的所作所为而感到悔恨,在天下至尊的诱惑面前,父子伦理和兄弟之谊都会变得黯然失色,这就是身在帝王之家的悲哀和不幸。
为表追思,赵光义追封赵廷美为涪王,赐谥号为“悼”并为其发哀成服。就在他沉浸在无限感伤的时候,另一件让他痛心疾首的事紧接着也发生了——他的长子赵元佐因为赵廷美之死而精神崩溃以至疯癫!
得知赵廷美突然亡故,赵元佐心痛如绞,急火攻心之下他几乎就是在一瞬间完全神志崩溃。他实在是不能原谅自己的父亲,更不能释怀自己是赵光义儿子这一事实,他认定害死他三叔的人就是他的父亲,这一切最终促成了他的疯癫。
这个重情重义的少年郎此时才十九岁,这正是一个人感情最为激烈和炙热的年岁,因为赵廷美之死的巨大打击让赵元佐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对自己行为的掌控力。他变得性情残暴,开始在自己的府中随意杀伤自己的侍从,身边之人稍有过失或失当就会被他拿刀乱砍,而他但凡看见府中的仆人从他院前经过就会以弓箭予以射杀。总而言之,他成了一个真正的疯子和狂躁症患者。赵光义亲自对他进行劝诫但却毫不起作用,为了治好元佐的病,赵光义遍寻名医为其诊治但却收效甚微。
这个有着大好前程甚至是皇位就近在眼前的青年就这样毁了。当然,与其说他是被人给毁了,还不如说是他自己选择了自我毁灭。他心中神圣而不可侵犯和亵渎的情义让他把自己给毁了,那顶让无数人为之而发狂的皇冠就此与他是渐行渐远。
尽管如此,赵光义还是没有放弃对赵元佐的治疗。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元佐的病情终于开始出现好转。赵光义于是大喜,他特意为此而大赦天下希望能够以此感动上天让元佐彻底好过来。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九月九日,赵光义这天在宫中举行重阳节家宴,他的所有子女都在这一天进到宫中宴饮。考虑到元佐的病情刚刚有所好转,所以这一次的家宴赵光义就没有安排元佐出席,但他不会想这样的安排会引发怎样的后果。
等到家宴结束,赵光义的其他几个儿子在皇次子陈王赵元佑的带领下一起去看望他们大病初愈的兄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元佐才得知他们今晚刚去参加了家宴,他随即神色呆滞且惆怅。全家人都去了,可就他偏偏被排除在外,元佐那颗本就异常敏感的心灵就此被他带进了一个死胡同。他愁容惨淡地对弟弟们说道:“你们与父皇共度佳节,唯独我不在其中,看来父皇是彻底把我给抛弃了。”
此言一出,几个弟弟顿时就发觉他们今晚不该过来更不该对大哥说那一番话,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和劝解自己的大哥,最后只得各自回家。等到他们走后,元佐是越想越觉得悲愤以至于让他觉得自己继续活在这世间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
到了半夜,元佐终于是再次神志大乱,他将自己的妻妾关在屋子里,然后一把火把自己的府邸给点着了,这场大火一直烧到黎明时分也没熄灭。得知消息,赵光义大怒之余认定这场火就是自己的这个疯儿子所为,他下令将元佐押至中书省并由御史负责审问,而且还将一大堆刑具也摆在了元佐的面前。神圣庄严的中书省竟然变成了审问犯人的刑堂,如此可见赵光义此时确实出离愤怒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