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730章 大朝会之改税制(上)

第730章 大朝会之改税制(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回禀陛下”

    “诸位同僚”

    “以老臣的经验”

    “这个税制,对田主而言,是重了一点”

    “但是,朝廷当前的困难,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满清都杀到跟前了,没钱没粮,就没有军队”

    “没了军队,咱们的大明朝廷,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呢”

    “至于,诸位在殿的同僚们,能不能站在这里,也是个未知数”

    皇极殿,站在最中央的龚彝,谨小慎微,老老实实,回答了朱皇帝的问话。

    龚彝,大明的户部尚书,也是云南的大地主,更是朝廷的重臣之一。

    所以,说到最后的时候,这个老狐狸龚彝,又开始左右摇摆了,实话实说,想两边不得罪。

    如果,同意朝廷减税,支持大部分重臣,地主的观点。

    那到了明年,朝廷的田赋,必然大幅度降低,甚至是腰斩。

    到时候,军队肯定缺粮饷,朱皇帝肯定要发飙,龚彝也就跟着掉脑袋了。

    如果,不同意朝廷减税,不支持重臣和地主。

    大明朝廷,继续钵满盆满,朱皇帝肯定是开怀大笑。

    但是,龚彝也要倒霉,失去了朝臣的支持,彻底沦为一个孤臣。

    “哦”

    龙座上的朱皇帝,听完后,眉头都没抬一下,哦的一声,继续瘫着脸。

    心中大骂,这个龚彝,以前的铁头娃,现在的老狐狸,风吹两边倒啊。

    但是,朱皇帝也拿他没办法,不能砍了啊。

    很简单,这个世道,是皇权和士大夫共享的天下。

    砍了一个龚彝,还有千千万万个龚彝,都会联合站起来,一起对抗大明皇权。

    “邬御史”

    “问题,既然是你提出来的,说说看吧”

    “你们应该知道”

    “朝廷的50万大军,是足粮足饷的”

    “他们都是百战雄狮,少一个子,都会抄刀子砍人”

    半晌后,朱皇帝还是冷静了下来,把这个问题,再次抛了回去。

    很简单,谁提出了问题,谁就得想出办法,或说服朝廷的军队。

    两世为人的朱皇帝,当然知道,442的营庄制,确实是刮地皮。

    但是,没办法,大西南那么穷,不收那么重的税收,朝廷拿什么养兵啊。

    更何况,朱皇帝打算东征了,所有的扩军,都是为了杀鞑子,不容有失啊。

    “咚咚咚”

    “陛下圣明”

    “陛下仁德”

    “陛下,勤政爱民”

    左都御史邬昌期,看到脸色不佳的皇帝,也不害怕,先磕了几个响头,再吹了几句马屁。

    没办法,这个问题是他惹出来的,肯定要先磕头请罪了。

    “西汉初期,大儒陆贾,就劝过汉高祖皇帝”

    “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陛下的大军,战无不克,百战百胜”

    “但,治理天下,还是得靠天下的读书人,士大夫,士绅豪族”

    “赋税太重的话,时间一长,就容易失去民心的支持”

    “去年,满清入侵大西南的时候”

    “四川,贵州,前线的将士,是打了败仗”

    “还有各州府的官员,降的降,逃的逃”

    “一溃千里,毫无抵抗之力,未尝没有赋税过重的因素”

    “陛下仁慈,英明神武”

    “老臣再次恳请陛下,降低田赋,以安天下田主之心”

    说实在的,降田税这个事情,可不是为了他自己,确实是为了朝廷。

    永历朝廷,大西军的核心,为何前线一个大败仗,整个大西南,就兵败如山倒。

    归根结底,还是有一部分,是民心的问题,各州府县的士绅,不支持大明朝廷。

    这个年代,所谓的民心,是很难把握的,毕竟皇权不下乡。

    当初,大西军入云贵,横扫土司和各路军阀,一举奠定根基。

    但是,这帮强盗集团,头子孙可望,为了足粮足饷,直接搞出了营庄制。

    这玩意,可是跨世纪的田亩税制啊,等同于后世的打土豪分田。

    所以说,在明末清初的时代,这种做法,肯定会失去民心。

    “呵呵”

    “说话说全了呐”

    “没头没尾的,断断续续的”

    “降田税,降多少?怎么个降?”

    龙座上的朱皇帝,呵呵一笑,瞟了一眼邬昌期,冷冷的丢出几句话。

    心中腹诽,说话说一半,鸡鸡短一半啊,这个老家伙,可能用不上鸡仔了。

    “呃”

    这一下子,头铁的左都御史邬昌期,也有点头皮发麻了。

    左看右看,一个个低头数蚂蚁,孤立无援的他,呃了半天,钢牙一咬,硬着头皮,继续回道:

    “回禀陛下”

    “老,,老臣,,认为”

    “是不是,可恢复万历年间,朝廷的田亩和税制”

    “各州府的官员,弹劾的奏章里,他们都打听了不少”

    “满清鞑子,用的就是这个税制,参考万年年间,大明会典”

    “实在不行的,也可以加一点点的、、、”

    “咚咚咚”

    说到最后的时候,这个头铁的左都御史,已经说不出话了,直接继续磕头,蹦蹦响。

    很简单,他也不是傻子,一边回答,一边瞟着上面的朱皇帝啊。

    不出意外,上面的朱皇帝,满脸的黑线啊,目光阴冷,杀气盈盈。

    “不可”

    “此举万万不可”

    不待朱皇帝有所回应,老辣的良渊郡王朱企?,已经站出来了,大声反对这个税制。

    这就是他的职责了,不能让事态恶化下去,两边做老好人。

    “荒谬”

    “这点税,军队吃什么?”

    紧随其后,兵部尚书邹简臣,也紧跟着站出来,眉头一横,大力反对邬昌期的提议。

    他可是兵部尚书啊,管兵的啊,没有粮饷,混个锤子啊。

    “无知”

    “万历税制”

    “整个云南,也就是十几万石的田税”

    “这点赋税,朝廷怎么活下去?”

    “邬御史,这点米粮,你家够吃吗?”

    这个时候,户部尚书龚彝,又被炸出来了,直接指着邬昌期,大声斥骂。

    太狠了啊,按照邬昌期的提议,他这个户部尚书,马上就可以砍头了,高高挂起城门楼。

    按照万历年间的税制,整个云南的税收,也就是十四万石啊。

    这一点点米粮,呵呵,别说是养军队了,在场的官员,都得跟着饿肚子呢。

    “陛下”

    “不可”

    “万万不能”

    “绝对不可行”

    “粮饷,是军队的命根子”

    “陛下”

    “没粮饷,将士们怎么打仗?”

    “陛下”

    “这点钱粮,将士们,喝西北风啊”

    、、、

    这一下子,右侧的武将,刚刚成立的五军都督府。

    骠骑将军朱?正,靖国公袁宗第,洞鸽侯秦翼明,华亭伯王维让,也纷纷站出来,脸色发黑,竭力反对。

    这还是在朝堂上,否则的话,更多的将士,得冲出来动手了。

    五军都督府,负责统兵带兵,没有粮饷的话,那就呵呵了。

    不出两天,这个衙门就会被拆掉,一根毛都剩不下,明末武夫,可不是乖宝宝。

    “龚尚书”

    “户部是你在管,财赋的事,还是你来说吧”

    龙座上的朱皇帝,手里捏着小本子,没有任何的表示,继续瘫着脸,看着下面的群臣重将。

    半晌后,待他们争吵的差不多了,才点了点头,再次把龚彝拎出来,示意由他说。

    道理很简单,谁管钱,谁就有责任,把这个事情给圆过去。

    搞不定,做不好,说不服朝臣,那就别干了。

    天底下,三只腿的蛤蟆,确实是不好找,但两只脚的会计读书人,遍地都是的。

    “呼哧、、”

    再次听到点名的户部尚书龚彝,一脸的便秘,深吸一口气,只能放下心中的无奈。

    没办法,朱皇帝的潜台词,他是听出来了。

    要想继续做这个户部尚书,就得搞定税收,搞定义愤填膺的文臣武将。

    “回禀陛下”

    “诸位同僚,将军们”

    “据老臣所知,邬御史说的满清税制,是有问题的”

    “老臣说一组数据吧,通俗易懂的例子”

    “众所周知,万年年间,大明会典,全天下的田亩总数,大概在7万万亩左右”

    “那时候,全国的田赋,大概在2600万石左右”

    “如今的天下,我朝全占有云贵两广,大部分的四川,少量的湖广”

    “满清鞑子,全占有两京七省,大部的湖广,小部分四川”

    “再加上,天下纷乱几十年,人丁流失,土地荒芜,耕地丢失的更严重”

    “所以说,满清的耕地亩数,应该不会超过3万万亩”

    “按照老夫的推测,满清的鞑子,每年的财政赋税,应该不低于5千万”

    “低于这个数的话,他们的百万大军,就没办法养活的,行军打仗,更是无从谈起”

    大明的尚书和侍郎,都是进士出身,也就是那时候的学霸了。

    琴棋书画,古今典籍,朝廷的律法,财政收入,基本上都是了如指掌。

    刚刚邬御史,提起税制的时候,龚彝就在回想过往数据。

    没错,全国的田亩,大概在7亿亩左右,税收在2600石左右。

    这个数据,出自明朝中后期的万历年间,一直被明清朝廷沿用。

    龚彝是老会计了,很容易从两国的军队,控制的省份,推算出满清的财政收入了。

    而且,大家都是老官僚,都知道,天底下的乌鸦一样黑。

    一个国家,有多少田亩丁口,该收多少税,该花多少钱,都是差不多的。

    满清拥有那么大的地盘,没有百万军队,肯定守不住。

    要养百万军队,又要攻打大明王朝,没有5000万的财政收入,就别想过下去。

    要知道,崇祯末年的时候,朝廷的收入,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喜欢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