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754章 诸事繁琐(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五华山,储秀宫,一个大早上,翰林院学士刘?,就在给朱皇帝汇报外朝大事。

    “第三项”

    “是来自工部,良渊郡王朱尚书,王左侍郎的联名奏章”

    “是关于燧石的采购,好像用度不够了,燧发枪的改造,耗费了不少存货”

    “他们还提出,六个步兵营,刚刚装备了遂发鸟铳,训练的太频繁了,消耗了大量的备用燧石”

    “第四项”

    “还是吏部张尚书的奏章,是关于五军都督府的”

    “他提出,五军空缺的同知、佥事、经历和都事,太多了,怎么办?”

    “是陛下这边,直接任命,还是等朝廷庭推出一份名单,以备陛下参考任用”

    “第五项”

    “来自兵部,是龚左侍郎的奏章,是关于川南,夔东府的改编”

    “奏章里提到,荆国公王光兴将军,宁国公王有进将军,岐侯贺珍将军”

    “这三位将军的部众,对朝廷的整编,好像情绪蛮大的,极其不配合”

    “最后一项”

    “还是来自兵部,关于缅甸和阿拉干”

    “缅甸西北的当督郡城,格礼城,阿拉干的吉大港,”

    “他们的意思,这两个地方的兵力,是不是少了点,毕竟都是朝廷宗室的封地”

    “一旦发生边境冲突,或高山夷人,土人偷袭”

    “这几个城池,丢失事小,朝廷发兵夺回来就是了”

    “倘若,宗室大王出事了,必然会震惊朝野,群臣激愤”

    哔哩吧啦一大堆,费了不少口舌,刘?总算汇报完了,关于最近几天的朝政要事。

    这个翰林院学士,最近可春风得意了,精神抖擞,走路都带着一阵旋风。

    从永昌开始,朱皇帝就一直在外领兵打仗,只带上了一些小年轻,或是世家子弟。

    而他这个翰林院学士,却是一直留在大后方,无所事事,等同于废弃了。

    想不到,朱皇帝刚回师昆明,就把他提拔起来了,留在身边重用,统筹整个侍从室的郎中。

    所以说,被闲置了大半年的他,立马成了中华王朝的政治新星,炙手可热啊。

    “王夫之”

    “陈恭尹”

    “屈大均”

    “好,很好,都入朝了”

    “这样吧,让他们先干一阵子,熟悉一下朝政大事”

    “过段时间,待朕有空的时候,再接见一二,听听他们的高见”

    龙座上的朱皇帝,听完刘?的汇报后,放下手中的大茶缸,沉吟了一下,开始做出回应和指示。

    心中暗忖,这几个大名人,名气很大啊,也是很高傲自居。

    但是,朱雍?钡闹谢?醭????????υ诠??焖僭龀て凇

    可不是永历王朝,权臣军阀一大堆,朝政混乱,内斗内讧不止的傀儡王朝。

    所以说,再怎么高傲的名人志士,也顶不住治世能臣的诱惑,流芳千古啊。

    在朱皇帝眼里,名气再大,也没个卵用,先干出个业绩再说吧。

    毕竟,他的朝廷,已经走上了正轨,过于重用名人大儒的话,很容易打破朝廷的格局。

    “鸿胪寺”

    “龙总兵在滇西,军事比较忙,先让右少卿高荣轩,暂时顶上吧”

    “告诉他,好好跟那些小国朝贡的使臣,聊一聊,安抚一下,拖住就行了”

    “实在不行,就多带他们逛一逛,下馆子吃花酒,好吃好喝供着”

    “最好,能留那帮二五仔,一个月以上”

    “到时候,吴三省将军,镇国将军朱慈??的大军,也应该拿下了占城国”

    “这可是开疆扩土,容不得半点差错”

    “必须阻止他们回国,以免打乱东南半岛的平衡格局,把朝廷处在不利的局面”

    没错,朱皇帝的大朝会,已经过去了十几天时间。

    不出意外的话,在广东和阿拉干的明军,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反正出动的兵马不多,战船都是现成的,锦衣卫八百里加急,速度更是飞起来。

    没错,朱皇帝就是要搞偷袭,趁着过年时间,还有朝贡的空档,突袭搞掉占城国。

    到时候,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朱皇帝的朝廷,肯定是不会妥协的。

    同样,一个月时间过后,大西南的土司,也搞定的差不多了。

    空闲下来的龙世荣,武将一个,再去威慑扯皮,那些朝贡的使臣,不服就干吧。

    更何况,这么短的时间,大明就敲掉了一个小国家。

    中南半岛,东南亚的一众小国,包括铁头娃南越和北越,他们的国王,只会肝胆俱裂,噩梦连连。

    两世为人的朱皇帝,非常清楚,现在是17世纪,是最佳的扩充版图时机。

    他的大明王朝,多吃一口,他的子孙后代,华夏子民,就能拥有更多享之不尽的资源。

    “关于,新朝的中层官员任命”

    “既然是外朝的庭推结果,也经过了吏部的考核”

    “那就任用吧,朕就不再插手了”

    “但是,要告诉张尚书,别忘了万历皇帝的考成法,年底了,应该给一个满意的结果”

    “该辞退的辞退,该罢免的罢免,倘若有不服者,让他们来找朕”

    “再告诉张尚书,新朝新气象,有时候要有魄力,多提拔任用,年轻有冲劲的基层官员”

    “至于,五军都督府的空缺”

    “先这样吧,暂时不补充了,能正常运转就行了”

    “待将来,条件合适了,朕自然会慢慢安排”

    哔哩吧啦,眯着眼睛的朱皇帝,又敲定了两个大事。

    没错,两世为人的他,非常清楚一个道理,水至清则无鱼,有时候也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朝廷的六部,二十四司,五寺三法司,是空缺了一大堆中层官员。

    这一部分的空缺,朱皇帝是不打算插手了,任由他们自己去庭推,去分这个大果果。

    千里为官,也只为钱财权势,得让一些官员,有上升的通道和希望。

    没错,朱雍?笔腔实郏???龀?⒌恼?T俗??辈涣思赴俑鲋爻己椭胁愎僭薄

    这些人,才是新朝的核心,朱皇帝需要给他们一定自主权和利益,那也是交易的一部分。

    当然了,五军都督府,朱皇帝肯定是不会放手的,毕竟涉及到兵权。

    反正,现在的五军,就是一个空架子,所有的兵权,都在朱皇帝自己手里。

    不出意外的话,里面空缺的同知、佥事、经历和都事,也是朱皇帝的交易筹码之一。

    就像那个吴三风,久经战阵,经验丰富,又新投诚过来,五军都督府就是最好的归属地。

    待将来,一大批老将,战功赫赫,年老体弱,不方便冲锋陷阵了。

    老辣的朱皇帝,就会全部塞进五军都督府,它就能立马能正常运转了,对抗朝廷的文官系统。

    “燧石啊”

    “这个就有点麻烦了,毕竟咱们的不行啊”

    “这样吧,传旨兵部和工部,让他们核算一下”

    “现有的存货,到底能装备多少兵营,要能保证正常的训练和作战”

    “实在不行的话,优先保证皇家亲军,六大步兵营,骑兵营”

    “当然了,二炮营和所有明军的抬枪,肯定要改装的,不能半点马虎”

    “如果,能保证这些军队的装备,再考虑前线的正统明军,最后才是土司明协营”

    “再有一点”

    “待会,传一个口谕给陈少府”

    “让他的皇家国贸,所有的商行,都动起来,优先采购交易海外的燧石”

    “有多少要多少,这些都是战略物资,损耗太大了”

    没错,刚刚装备的遂发鸟铳,工部就发现了问题。

    这些老工匠,还有刚刚装备遂发鸟铳的军队,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燧石消耗太快了。

    遂发鸟铳的原理,是扣动扳机后,燧石击捶火门盖,溅出的火星,点燃火药池里面的火药。

    因此,燧石必须是高强度,高硬度,合适的尺寸。

    即便是欧洲红毛夷人的燧石,质地都有点脆弱,击发50次左右以后,就必须重新打磨或更换。

    所以说,经过大量装备以后,这个大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了。

    当然了,这个问题,朱皇帝不是很清楚,也没必要知道。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装备规模,优先装备自己的核心精锐。

    还有一点,下旨少府,去采购更多的燧石,以保证日常的消耗,维持军队的战斗力。

    六大步兵营,皇帝亲军,骑兵军团,二炮营,这些核心兵马,加起来就有近7万人,火力足够了。

    “对了”

    “遂发鸟铳,是军中的新式装备,发现新问题,是很正常的”

    “朕不是昏君,也不是暴君,不会揪着不放”

    “告诉他们,不用提心吊胆,诚惶诚恐,日夜担心朕的责难”

    “朕说过,功是功,过是过”

    “告诉工部的老工匠,有那么多的时间,就应该好好琢磨,改进完善新式装备”

    “一旦完成重大改革,提高鸟铳的打火效率,朕必有重赏,升官发财,一样都少不了”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工匠也不能例外的。

    事在人为嘛,朱皇帝相信,凭着中华五千年的悠远历史,从来就不缺什么顶尖人才。

    只要舍得投入,给得起高官,肯定能完善遂发鸟铳的缺陷。喜欢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