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 第459章 满座皆惊,文化的交融

第459章 满座皆惊,文化的交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决定,邀请各国文化使者回访大梁!”郭凌峰的声音洪亮有力,在大殿中回荡。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众人面面相觑,有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有的则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王爷,万万不可啊!”一位老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自古以来,蛮夷之邦皆以学习我朝文化为荣,从未有过邀请其来我朝交流的先例啊!”

    郭凌峰摆摆手,示意老臣稍安勿躁,朗声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各国文化百花齐放,我们更应该敞开胸怀,学习其长处,方能保持我大梁文化的活力。”

    见王爷心意已决,众人也不好再劝,只得将心中的疑虑暂时压下。

    几月之后,来自各国的文化使者陆续抵达大梁京城。此次文化交流活动,规模空前盛大,涵盖了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等各个领域。

    郭凌峰特意邀请了国内外知名文化名人参与组织,希望能促成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融。

    “文化就像一条条河流,最终都会汇聚到一起,形成浩瀚的海洋。”一位白发苍苍的文学家,对着围坐在一起的年轻学子们说道,“我们要去了解不同的文化,学习他们的优点,才能让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学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之中,有来自大梁的青年才俊,也有远道而来的外国学子,此刻,他们因为共同的文化追求走到了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彼此的见解。

    来自西域的舞蹈,热情奔放,舞姿优美,吸引了无数大梁百姓驻足观看;而大梁的昆曲表演,则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精致华丽的服饰,令外国友人赞叹不已。

    富商们慷慨解囊,赞助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原本冷清的街道上,如今搭起了戏台,来自民间的艺人,也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展现着自己的才华。

    一时间,大梁京城,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就在这热闹繁华的背后,一股暗流却在悄然涌动……

    一位身着官服的中年男子,站在街头,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眉头紧锁,眼中满是不解和担忧。

    “大人,您为何愁眉不展?”他身旁,一位年轻的随从低声问道。

    “你看这满街的异域风情……”中年男子叹了口气,“长此以往,我大梁的文化还能剩下多少?”

    “大人所言极是!”年轻的随从附和道,“这些蛮夷之邦的东西,华而不实,不过是些奇技淫巧,如何能与我大梁博大精深的文化相提并论!”

    这中年男子正是先前在大殿上反对郭凌峰的那位老臣,名叫赵谦,为人古板严谨,是朝中有名的保守派官员。这段时间,看着京城内各种异域文化大行其道,他心中愈发不安,便微服出巡,想看看民间对此事的反应。

    赵谦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一些大梁百姓也开始质疑这种文化融合的方式。他们担心,长期接触外来文化,会让本国的文化传统逐渐消失,最终失去自己的特色。

    郭凌峰自然也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他深知,文化融合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耐心引导,更需要用事实证明,文化交流并非是单方面的学习,而是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过程。

    为了消除保守派官员和百姓们的疑虑,郭凌峰决定举办一场文化融合论坛,邀请各国文化使者、学者以及大梁本土的文化名人参与,共同探讨文化融合的意义和价值。

    论坛当天,气氛异常热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们,用各自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阐述着文化融合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位来自西域的历史学家,讲述了葡萄以及葡萄酒酿造技术是如何从西域传入大梁,并在大梁得到改良和推广的故事。他说道:“文化就像种子,只要找到合适的土壤,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彼此的进步,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文明。”

    一位大梁的文学家,则分享了他研习外国文学的经历。他坦言,最初接触外国文学时,也曾担心会被其影响,失去自己的风格。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人性、对情感的描绘,却有着共通之处。正是通过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学的优点,他才找到了突破自我,形成独特风格的路径。

    听着学者们的发言,赵谦陷入了沉思。他从未想过,文化融合竟有如此多的益处。他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想法,或许,是他太过执着于文化的纯粹性,而忽略了文化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

    论坛结束后,郭凌峰特意走到赵谦面前,微笑着问道:“赵大人,您对这场论坛有何感想?”

    赵谦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老夫受教了……”

    他抬起头,目光望向不远处正在搭建的舞台,那里,来自大梁的民间艺人,正与几位外国艺术家交流着,似乎在商讨着什么……

    赵谦顺着郭凌峰的目光看去,搭建的舞台上,来自大梁的皮影戏班子正与几位西域的乐师激烈地讨论着。皮影戏班子的师傅一边比划着,一边用不太流利的西域语言说着什么,脸上满是兴奋的神色。

    “他们这是在……”赵谦疑惑地问道。

    “呵呵,他们在排练一个新的节目,”郭凌峰笑着解释道,“皮影戏师傅想将西域的音乐元素融入到传统的皮影戏中,创造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

    赵谦看着舞台上那些充满激情的人们,心中泛起一丝波澜。他从未想过,那些在他眼中粗俗不堪的“蛮夷之乐”,竟然也能与大梁传统的皮影戏相结合,碰撞出如此耀眼的火花。

    夜幕降临,舞台上的灯光亮起,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正式开始。皮影戏师傅们灵巧地操纵着皮影,演绎着古老的传说;西域乐师们则用他们独特的乐器,为演出配上了一段段异域风情的音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舞台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带给观众们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

    台下,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时而发出阵阵惊叹,时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就连一向严肃的赵谦,也被这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文化融合论坛和演出结束后,郭凌峰的想法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一些思想开明的富商们,敏锐地察觉到了文化融合带来的商机。他们开始学习外国的语言和文化,积极地与外国商人交流合作。

    “郭大人,您说的没错,这文化交流啊,还真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一位富商兴奋地对郭凌峰说道,“我最近刚和西域的商人达成了一笔香料生意,他们非常喜欢我们大梁的丝绸和茶叶,价格也给得很公道!”

    越来越多的商人,通过文化融合的契机,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大梁的经济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赵谦目睹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不得不承认,郭凌峰是对的。文化融合并非洪水猛兽,相反,它可以为国家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他缓缓走到郭凌峰身边,语气中带着一丝敬佩:“郭大人,老夫……”

    他话还没说完,却被远处传来的一阵骚动打断。郭凌峰和赵谦同时转头看去,只见一群人正围在一起,似乎在争论着什么。

    “发生什么事了?”赵谦问道。

    “去看看就知道了。”郭凌峰说着,率先朝人群走去……

    郭凌峰拨开人群,只见几个穿着儒衫的学子,正与一位西域商人争得面红耳赤。

    “你这胡商,竟敢口出狂言,贬低我大梁文化!”一位学子指着商人的鼻子怒斥道。

    “我只是实话实说!”西域商人也不甘示弱,“你们大梁的瓷器虽然精美,但样式太过单一,不如我们西域的……”

    “住口!”另一位学子打断了他的话,“我大梁的瓷器,传承千年,自有其独到之处,岂容你一个蛮夷之辈妄加评论!”

    眼看双方又要吵起来,郭凌峰连忙上前制止:“都住嘴!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见郭凌峰到来,众人顿时安静下来。那几位学子都是郭凌峰的学生,平日里对他十分敬重,见他发话,自然不敢再造次。

    郭凌峰转向那位西域商人,语气温和地问道:“这位朋友,你刚才说,我们大梁的瓷器样式单一,可是有什么想法?”

    那西域商人见郭凌峰态度和善,语气也缓和下来:“回大人,我们西域人喜欢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器物,贵国的瓷器虽然精美绝伦,但颜色和图案都太过素雅,不太符合我们的审美。”

    郭凌峰点点头,又问那几位学子:“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几位学子面面相觑,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对于本国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却从未想过要去迎合外国人的喜好。

    郭凌峰见他们不语,便笑着说道:“这位朋友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学会博采众长。你们看,如果将西域的色彩和图案,融入到我们传统的瓷器制作工艺中,是不是可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风格,既保留了我们自己的特色,又能吸引外国的商人?”

    几位学子听完,顿时眼前一亮。他们这才意识到,文化融合并非是全盘西化,而是要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加多元化的文化产品。

    “郭大人说得对!”一位学子兴奋地说道,“我们可以尝试在瓷器上绘制西域的风景人物,或者将西域的图案元素融入到传统的纹饰中,这样既能保留我们自己的特色,又能吸引外国的商人!”

    “对对对,这个想法好!”其他几位学子也纷纷附和。

    看到这一幕,郭凌峰欣慰地笑了。他知道,文化融合的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假以时日,必将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夜深了,郭凌峰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街道,心中感慨万千。文化融合的成功,让本国文化更加包容和开放,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他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来,躬身说道:“大人,皇上召您……”喜欢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