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到中午的时分,三省六部同步召开会议。
第一个决议,加大对南诏的压力,力求今年南诏递上臣服的国书。
第二个决议,合纵连横,拉拢辽东半边的所有的势力,让大唐的东北方向重获安宁。
作为荣耀的燕云,那片地方是所有武将的荣耀归属。
许多次的争端都是从燕云开始,最后上升到民族的荣耀上。
燕云守住,同时开始修葺长城这一个伟大的工程。
这点是李承乾提议的,只是作为试探性的提议丢出去,结果全票通过。
大唐现在不在乎有多劳民伤财,而在乎安宁。
第三个决议就很务实,全力发展格物,努力把教育难的局面打开。
这一点李承乾没想到,应该说没想到老李会这么果断。
作为一代明君,在昏庸的时候,老李能昏招百出,在有人引路的情况下,很容易拿出最明智的选择。
大唐不仅缺少人才,也缺少各种武将。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午,李承乾第一次留在中书省吃饭。吃的不是很好,咸鱼,咸肉肉渣青菜拌饭,油水多,还止饿。
从中书省出来,李承乾苦着个脸。
自己没事找事,多了个职务。
老李发话,所有内阁大佬监督,目的就是让李承乾干活。
干什么。
修路!
就是修路!
剑南道的路由李绩负责把守,另外一条路,从长安到广州的路。
大唐经济中心开始从长安向南边迁移,主要发展的中心还是集中在黄河中部和长江中下游。
另外还有几处属于特殊地带,渤海湾的产盐基地,广州的渔业和甘蔗种植业,江南的渔业,以及塞北的畜牧。
这些原本都在发展,经过这一次的确立之后,终于有了明确的划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这么简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广州处于海边,那就发展海鱼养殖,还有甘蔗的种植业。
盐是必须品,糖也是必需品。
江南属于鱼米之乡,和成都府的天府之国那都是有名的。
成都府还在恢复当中,等恢复完成,将会有大批人迁入过去,那时候将会成为大唐主要的粮食储备基地。
而燕云方向,大唐的东北,即将成为重要的军事堡垒。
石油不可以开采,煤炭和钢铁可以,这些不怕技术不够造成浪费。
问题是这样一番下来,关内原本道路就很好,其他几处也还行,就是长安到广州府没路。
从长安到广州府途径十几个州,日程需要三十天时间。
到江南可以走水路,到广州府想走只能走陆地。
李承乾很不想面对这个问题。
没办法,赶鸭子上架,这次不上也不行了。
回去的路上,李承乾就在考虑这条路怎么修。
这次可不妙,恐怕自己的手段要全部掏出来,否则真的拿不定。
......
三日后。
长安街头,朱雀门外。
十三朱雀大街,满是看热闹的人群。
今日为了配合李承乾的行动,苏宁儿,武媚娘以及刚回来的柳莹萤都全部出动。
另外的两人因为身体原因,只能在宫里帮忙处理后宫的事情。
五月二十九日。
报纸宣布,长安要修一条到广州的路,此条路由李承乾和李恪两人承担。
太子李承乾负责建设,蜀王李恪负责给钱。
今日就是招工的日子。
为了表现自己的努力,太阳刚出,李承乾就出现在朱雀大街。
招工。
“宁儿,媚娘还有莹莹,你们带着兕子一边玩去,这里交给我就行。”
“好,我们去其他的招工点帮殿下看看。”
大唐是比较开放的时代。
这个时代,女人还可以自由的出入在大街上。也不用戴什么面巾这些,只有一些大家闺秀才会戴上。
苏宁儿几人都是统一的装扮,广袖流云长裙,长裙及脚跟,高耸的发髻宣告几人都是妇人。
只有李明达和曦月两人扎着冲天的羊角辫,头顶一撮呆毛随风乱飘。
李明达垫着脚看了眼招工点,觉得没什么意思,自己选择跟着宁儿姐姐跑。
她是哪里有人就往哪里跑,李承乾也管不住。
等日上三竿的时候,朱雀大街响起铜锣的声音,巡街的差役一声声告诉招工点在哪。
“各位乡亲父老你们好!”李承乾站在三张桌子拼起来的台子上,上身衣袖卷起,毫无半点太子形象,头上头发也是披散着,身前挂了个葫芦。
“喂喂,乡亲们,大家先排队!”
李承乾天生就有社交牛逼症这个属性,他很容易和别人打到一起去。
朝中,无论是臭脾气的孔颖达,还是老好人虞世南,亦或者是谁都不敢惹的混世魔王程咬金,还有天天满肚子心机的李靖,都能玩到一块去。
被李承乾这么毫无形象的一吆喝,周围的百姓开始自觉的排队。周围也有差役和军队维持秩序,老李也慌,就怕李承乾遇到不开眼的。
之所以筹备三天,不是李承乾筹备,而是老李把长安戒严了。
看到都排上队,李承乾开始继续他的表演,这就和商鞅变法一个性质。
剑南道那边已经开始修路,之前是长安和剑南道两头开始,这一次只能从长安开始,压力比之前的大。
广州那边的情况,也不是很好,现在李承乾都没摸清楚广州府什么情况。
送来的消息都是模棱两可的,随便你怎么想都可以。
队伍排好,李承乾说待遇,“这次招工很简单,包吃包住,男女都可以,每人每个月五贯钱!”
轰的一声,场面炸锅了。
之前招工开到三贯钱这已经是天文数字。
贞观九年,李承乾没成婚之前,正常情况下工钱是一月三百文到七百文。
洗衣杂役这些最低,一月两百文都有,甚至出现一百文钱的。
最高贵的工种不是铁匠这些,而是酒肆或者饭馆这些里面的小厮,不算客人的赏钱,一个月有一贯钱。
换算下去,一贯钱一千文,一家三口正常开支都在一月一贯钱。
缺衣少食这是正常情况。
自打李承乾开始收拾世家,让他们变相的涨工钱的时候,原来的几百文工钱都差不多消失不见,杂役这些每个月最少也有一贯钱。
但是这些上限也还在一个月两贯钱,那是作为织女才有的,其他基本上涨幅不大,酒馆饭庄的小厮基本上没涨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