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逆流1998 > 第三百四十五章 申诉的机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四十五章申诉的机会

    如今已经60岁的老人正在经历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历程,并且会在将来的20年中不断复现。

    联创之所以叫做联创,那也是倪院士的成果。

    因为是中科院计算所办的公司,当初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开了公司就要挣钱不是,然后就指望着一帮科研人员去挣钱。

    为了研究的经费,那些老一辈的科研人员真的是什么都干过,倒腾过旱冰鞋,卖过冰箱彩电,但是并没有什么用,甚至因为长年沉浸于科学之中。

    对于商业规则并不了解,还不会“来事”,被骗了不少钱,他们那时候相当地绝望,不知道前路该怎么走。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由于倪光洪手里的汉卡即将完成,这东西一旦实现,在电脑上输入中文就像输入英文一样便捷,在这种情况下倪光洪被委任为总工程师。

    经过半年的007式工作模式,最终完成了,名字就叫“联创式汉卡”,比如打出一个“中”字,会联创出“国”“学”“心”等字。

    虽然现在看起来习以为常,但在当年这样的技术说是开天辟地都不为过,使得汉字输入效率和英文一样高,汉卡也就成为了国人买电脑的必备。

    产品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三年不到,联创式汉卡利润就超过了一千二百万,计算所公司也因为这个产品改名为“联创集团”。

    之后又很快地研发出286微机,286微机是国产第一台16位机,1989年,倪光洪带着样机到酒花国的展览会上,很快就被一扫而空,订单来自鹰国法国等全球20多个国家。

    当年的联创真的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是真的有实力也有能力实现夏国计算机的腾飞。

    产品的成功却让倪光洪发现了危机,他知道自己只是取了巧,真正的核心技术——操作系统和CPU,仍旧被微软和英特尔所垄断着。

    不打破他们的垄断,夏国的计算机就很难进入领先地位,毕竟夏国比西方晚了几十年,不能被一点小胜利遮住了眼睛。

    他带着团队做出了386、486、586微机,带到了整个夏国计算机的普及,而他也因此两次获得了国际科技进步一等奖,94年成为了夏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联创之所以能取得当时的那些成就,靠的就是核心技术,而夏国计算机产业的未来,靠的依旧是核心技术。

    塔读小说A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

    90年代初,当众人依旧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倪光洪就带着众人将目标锁定在了芯片上。

    英特尔这时候正在进军微机支持芯片组市场,这意味着CPU的更新周期会大大缩短,如果再不起步搞芯片技术,未来想打破这种垄断实在是太难了。

    倪光洪到处奔走,终于跟震旦大学与长江集团达成合作,建立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似乎一切都在向他所思所想的方向进发,但是这时候以柳传智为首的一帮人不干了,觉得造芯片太贵了,现在这么赚钱不香吗?以后有钱了再去造吧,眼下还是赚钱为主。

    而且这样的人有很多,甚至占了绝大多数,说出来的话拿到今天来似乎还是那么地熟悉,比如:

    “夏国没钱没人怎么搞高科技?”

    “全球化才是大趋势。”

    “夏国马上要加入WTO了,不要固步自封。”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然后领导们一合计,像柳传智这样的企业家很少,而倪光洪这样的科学家很多。

    最终否定了倪光洪的所有努力,并革除了他的总工身份,选择了贸工技路线,即市场营销处于领先主导地位。

    之后倪光洪院士逐渐被边缘化,最终在99年彻底出局。

    被解雇的第二天就发表了一篇论文,断言夏国的软件产业会落后十年。

    现在看来何止十年,简直是真知灼见。

    但很快倪院士又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写了一封致歉信:

    联创董事会:

    我在不久前收到了你们的解聘书,但是我想说的是想要申诉。

    倪光洪写给联创的这封道歉信,看完之后许斌当时禁不住感慨万千。

    他没想到倪光洪居然会有这样伟大的想法,虽然离开了联创,但还是想着不能让自己的成果受到影响,仍然念念不忘地希望组织能还他一个清白。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即使在被赶出联创时,倪光洪院士仍然念念不忘地希望这些科研成果能够不受影响,继续为夏国计算机产业做贡献。

    不知道倪老的内心是不是会有动摇呢。

    当初放弃了43000加元的年薪,选择回国领着每月几十块的工资,只想实现夏国计算机产业的崛起,可是,换来的是这么一个结果。

    这时候的他已经60岁的高龄了,整个人都陷入到无尽的遗憾和痛苦之中,但他没有放弃也没有被打倒,始终都想着创造属于夏国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

    这时候很多公司向他抛来橄榄枝,但他都没有答应,他在等一个真正专心研发芯片的人。

    2000年,在加拿大做研究时认识的李德雷找上了他。1983年,倪光洪还在外国研究院工作,在阿尔伯特大学访问的时候认识了在该校读书的李德雷夫妇,但很少联系。

    李德雷成立了一家公司,承接日立半导体公司的芯片相关业务,后来日立不再外包,公司直接失去了业务来源。

    赚钱的蛋糕要飞了,当然不甘心,于是从漂亮国飞到了夏国,在原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京都中芯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然后找到了倪光洪院士。

    倪光洪非常高兴,因为这家公司长期做芯片业务,这家公司已经培养出了一支熟练的芯片设计队伍。

    然后倪老不要钱,不要股份,免费给这个公司打工,凭借着自己的威望与真诚,最终打动了一位深城的民营企业家,向李德雷投资了2000万元。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经费解决后,倪光洪既要指导团队的技术研发,还要继续在业务上的奔波,找钱、找组织、找资源、找人才、找销路。

    凡是能帮上忙的,他都在干,但本人却不索要公司的一点股份,不奢求任何利益回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