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筑宋 > 第6章 京城风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朝的齐州城,如今成了宋国的都城济南府。街道上的人群挥袖如云,脚下是干净整洁的石板路,两旁商铺林立,酒旗布幔、各式幌子甚是惹眼。

    街道上一行三人,各牵着一头驴,看上去风尘仆仆,正是苏空青、苏启和孟知理三人。

    济南至沧州六百多里,三人不紧不慢花了九天的时间,今日正好傍晚前进了城,一夜无话。

    翌日一早,三人出了客栈,直奔皇城而来。昨日,听客栈老板言说,当今皇上身体欠安,已由太子朱廷规监国。

    而太子礼贤下士,于太子府外设延宾厅,但有一技之长者,皆可荐于太子,授于实职。

    经人指引,三人到了所谓的延宾厅。想像中空无一人,官吏翘首以待的场景没有出现。反而是长长的队伍足有二三里长,道边的茶摊几乎是一个挨一个,生意十分的火爆。

    原来这位太子朱廷规确有气度,一个月前只因一人献上了一只异瞳的白猫,便赏金百两,颇有千金买马骨之意。

    因此这段时间延宾厅前人满为患,个个想着万一得了百两赏金,下半辈子便能衣食无忧。

    “这位公子可是来献宝的?”茶摊老板见三人向队伍前方张望便问道。

    “老板好眼光,怎么知道的?”苏空青问道。

    “恕老朽无礼,几位的穿着一看就不是京城人士,且一大清早就到了此地,除了献宝还会做什么呢?”

    三人听闻,相视一笑,都是盐枭出身,几个衣服钱是不缺的,但每日里多与灶户打交道,穿着并不在意。来了京城依旧是一身的粗褐布衣,脚下一双皮靴,倒是颇有武风。但与茶摊老板的皂色丝袍一比,三人的衣着显得很是粗鄙。

    茶摊老板见三人看着自己的衣服,不禁哑然失笑道:“让三位见笑了,穿这身行头只为多收几枚铜钱罢了。”

    老板说完,四人哈哈大笑,苏空青正在腹诽,“只敬罗衫”果然是千年不变的真理。

    就听老板又说道:“三位还是明天请早吧!这些人今天也是不能完的。”

    随即又压低了声音说道:“看到前面那位了吗?要想明日排位靠前,给他一吊钱便可。”

    顺着老板的手指看去,只见一名彪形大汉坐在胡床之上,十分闲适的摇着蒲扇,双臂刺满了纹身。

    苏空青已经有些无语了,千年不变的真理如此之多,还都让自己在一天里碰上了。

    苏空青转身与孟知理耳语几句,只见孟知理上前与那汉子一凡交谈,便走了回来,向苏空青点头示意。

    三人与茶摊老板道谢后告别,向前大明湖方向走去。

    有了时间,自然要观赏一下京城美景,大明湖成了首选。苏空青暗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遇见“夏雨荷”。

    虽已近秋,但湖中荷花依然亭亭玉立,亭台水榭之间,景色赏心悦目。

    三人慢慢行走,一路游人如织,乘上渡船便到了闻名遐迩的海右古亭,又称历下亭。

    苏空青一边凭吊着古人,一边看着湖光水色,心无杂念,甚是轻松。

    准备登船返回之际,一个老道士进入了视线,生得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与影视剧中看到的神仙人物有几分相似,不禁多看了几眼。

    老道士对苏空青也是凝视多时,登船之际,两人都到船前,苏空青停下脚步说道:“请道长先行。”

    道士没有客气,拱手一礼,直接上了船。游客坐满渡船之际,老道士正与苏空青比邻而坐。

    苏空青想起了前世对中华文化有着巨大影响的一个考古发现,便拱手说道:“我有一事不明,想请教道长。”

    “公子但说无妨。”道士和颜悦色的说道。

    “《老子》中言道‘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我一直不解,请道长解惑”

    道士沉默良久说道:“是否公子记忆有误,应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才是。”

    《老子》又名《道德经》,前世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本《德道经》,与传世的《道德经》相差很大,苏空青所问正是其中之一。

    听道士如此一说,苏空青已然明了,《道德经》已然是被人改过了。

    想想也对,《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此已有千年之久,书中多有避讳汉朝皇帝名讳的改动。

    如避讳汉高祖刘邦时,《道德经》将《德道经》中所有的“邦”字改为“国”字。

    避讳刘恒时,将《德道经》中的“恒”字改为“常”字。这些改动导致许多语句的意义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苏空青想明白之后,好奇心更胜便说道:“吾师亦是云游道士,途经小子家乡,虽说只教授了七日,但所学繁杂。此《德道经》便是其中之一,断不会记错。”

    “公子确信是《德道经》而不是《道德经》吗?”道士满脸疑惑的问道。

    “确是《德道经》,上篇德经,下篇道经。”苏空青笃定的说道。

    “此书开篇之语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苏空青简单几句说完,道士已然是陷入了长考。此时船已靠岸,苏空青不得不将其扶了下来,脚刚着地,道士回过神。对着苏空青一揖到地,说道:“还请居士教我。”

    苏空青急忙还礼并说道:“道长折煞小子了。实在是师尊有言,道不可轻传,吾不敢有违师命。”

    “是贫道孟浪了,居士见谅!”道士十分诚恳的说道。“贫道扶摇子,素重信义,还请居士体察。”

    古人对传道极为重视,人品更是首要,便有了“宁可失传不可乱传”的说法。此时道士便认为苏空青定是如此想法。

    却不知当苏空青听到“扶摇子”三字时,已经是被雷的外焦里嫩。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