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书七零:炮灰女配咸鱼了 > 第26章 塞牙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事算是成了一半,鲁燕和柳青青溜达着往回走。

    “鲁姐,粮站这儿,没地方住吧?”

    鲁燕停了脚步:“哎呀,你瞅瞅我,没想起来这个事。等改好那边定好,我给你问问。”

    想了想鲁燕又补上一句:“地方肯定有,你放心吧,粮站那房子才多。”

    柳青青连连点头道谢。

    走了一段路,四下宽敞又没人,鲁燕压低了声:“妹子这个月还得跟你换点票。”

    “哎,没问题。”

    这不就来钱儿了嘛。

    两人默契的没再提这事,直接去了鲁燕家。

    刘改红当天就和自家男人登了邵主任家门。

    邵主任对替班人选这事没什么想法,他家里人基本都安排的不错。

    用不着惦记这么个不是正式的活。

    不过手底下有几个人倒是私下里找他提过。

    都是粮站职工,给谁不给谁啊?

    正好刘改红自己找了个,听说之前还是在废品站干过的。

    他不用费心,还得了两瓶酒。

    挥手就答应了。

    ————————————————————

    离开废品站这天,郭秀华几人都还有些不舍。

    特别的老刘和老徐俩人。

    小柳这么一走,两人的日子也不是那么舒坦了。

    又得晚上轮班值夜。

    废品站这临时工离职办的容易,李主任也挺满意的。

    不像其他临时工,来了就别想弄走。

    这姑娘倒是乐呵呵的办手续。

    没隔几天,粮站邵主任借着开会的空提了嘴废品站的临时工。

    其目的也是看看这人品行。

    李主任哪知道那么些,但不耽误他对柳青青的褒奖。

    孩子好啊,不给他添麻烦。

    结果就得知人家去粮站替班去了。

    他木着一张脸,难怪走的利索,是找着下家了啊。

    那是他误会了。

    听了李主任的评价,邵主任也很满意。一个临时替几个月班的员工,能让领导记得且这么夸奖,是个好同志。

    粮站每到收购季节,要增加不少的临时帮忙。

    让走的时候才难。

    抱他大腿哭穷的年年有。

    邵主任点头,刘改红找的人不错。

    ……

    刘改红的产假还没到该休的时候。

    不过柳青青还是提前上了岗。

    这边的活可比废品站复杂多了,也更忙。

    她得提前学习学习。

    柳青青扛着铺盖卷进了粮站大门。

    刘改红早就等着她了:“妹子,咋才来啊,跟我走吧。”

    “废品站离这边有点远。”柳青青故作腼腆。

    说话间两人直奔邵主任办公室。

    手续办的顺利,对刘改红提出的住宿问题。

    邵主任因着对柳青青的印象还行,所以在住宿上也给了方便。

    粮站后头也有几个空房间,到交公粮的时候存粮用的上。

    这时候都是闲置的。

    一个临时工,可轮不到他亲自带去看。

    “小刘啊,你领着人去后仓吧。”邵主任吩咐了一声就打发了二人。

    两人对着邵主任连番感谢,客套话说了一箩筐后出了办公室。

    后仓一大排房子,刘改红随便找了个中间的。

    “这屋夹在中间,也稍微暖和点。为了防潮,屋里都架了木头板,你把铺盖一放就行。喏屋里还有门栓,你晚上挂好咯。”刘改红给她指了指门里的挂钩。

    柳青青点头,行吧,这条件还不如废品站呢。

    天还冷着呢,炉子啥的一概没有。

    屋里就是个大储藏室。

    强处大约就是——屋里够宽敞。

    照例把样品铺盖打开摆好。

    这就是老演员。

    刘改红:“吃饭咱们粮站有食堂,中午我带你去看看。”

    “麻烦刘姐。”

    “甭客气,走吧。”

    安顿妥了两人就往粮站屋里走。

    进门不远处是一排装各种粮食的大箱子和几个大油桶。

    一排齐腰高的木质柜台把大厅分成两半。

    柜台上摆着表格纸,印泥盒,台秤。

    屋里的味道很复杂,各种粮食的味道、浓重的麻袋味道还夹杂着复写纸和印泥的气味。

    跟着刘改红到她的位置上,是在紧靠墙的一边。

    旁边还有四个同事。

    和几人打了招呼,就开始听刘改红的讲解。

    买粮必须携拿粮本,一家人的粮食定量和购买情况都记录在上面。

    除了重体力工,和特殊机关的配额高,正常老百姓粮食都是27斤的定量。

    另外还有二两的香油供应。

    粮本的定量上百分之三十是细粮,不过有些人家不够吃,就会把细粮都换成粗粮。

    这时候就要在上面盖全部粗粮的章。

    想拿粗粮换细粮?

    那没门。

    前面的工序做完,还得把购买情况记录到表格里。

    再按量称重,倒进对方准备好的袋子。

    粮站不提供袋子,没带的话就只能空手回去了。

    总之是挺繁琐的一套。

    现在粮站里当月下发来的粮只剩下高粱米和碴子。

    其他粮食早在十来天前就卖完了。

    可以说是比较清闲的一段时间。

    刘改红也是因为忙过了那阵,才想干到下次发粮前。

    粮站忙的时候能忙到胳膊酸,闲的时候也是直发慌。

    “等有人来了,你就试试,我在旁边瞅瞅。”刘改红略略讲解了一遍,发现她明白的挺快。

    不过这一等就等了一上午。

    到吃午饭的点也没个人来。

    粮站食堂秉承着卖粮的地方不能比别的单位食堂差喽。

    馒头做的实在,菜也有油水。

    价格到和其他单位差不多,一顿一毛钱左右就够。

    荤菜就另算了,不过几乎很少出现荤菜。

    全武宁镇一天才杀一头猪。

    这一头猪的肉要分到副食品店和国营饭店各处。

    全镇几万人就分这么点,那是连塞牙缝都不够。

    粮站食堂要是有肉菜,那都能抢破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