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穿书七零:炮灰女配咸鱼了 > 第266章 激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周后,全国各地的报纸、收音机、电视新闻都公布了高考恢复的消息。

    并会在一个月后进行考试。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试时间是冬天。

    华亭市的考试时间定在12月11日,只有一个来月的时间。

    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为了拼这一次机会。

    外头人激动非常,大院内也是掀起借书热。

    柳青青被部队领导主动找上门,询问她愿不愿意去华亭一中教学。

    之前的外语老师,在十年中损失惨烈。

    这次的高考,虽然可以选择自己考不考英语这门课。

    但如果能考,肯定是更好的。

    大院这边,有不少干部子女下乡蹉跎多年,这一两年才陆续弄了回来。

    还有应届生,之前没有高考的消息,学生们都是混日子的。

    再就是师资力量也不行,其他科目的老师还好。

    外语老师可就惨了。

    特别是华亭这边,一开始只是把留过学,有外国关系的人下放。

    再之后,手里头有一些外文小说的,也开始被举报……

    之前得知柳青青上大学主要学英语的,这会儿正是得用的时候。

    柳青青想都没想就点了头。

    高考恢复后,老师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她暂时干一阵也不错,顺便能照顾到离得不远的儿子。

    高中和小学虽然不是一个学校,却都是一个系统的,离得不远。

    以后可以和小宋同学一起出门,一起放学。

    高考这重磅消息替代了家属院里的所有八卦。

    别管年龄大的、小的,家里有没有年纪应当的考生,都觉得这是大好事。

    自己孩子虽然还不够岁数,但早晚的事嘛,总算是有出路了。

    吕思梅是整栋楼里最爱往柳青青家跑的,得知她要去高中毕业班当英语老师。

    震惊的张大了嘴巴:“妹子,你还是大学生呢。”

    柳青青淡笑道:“都是之前厂子领导照顾。”

    吕思梅摇头:“还得是人厉害才行,妹子你这么厉害,咱大院里少不得人要求上门的。”

    柳青青没当回事,她一个初来乍到的。

    别人可不一定信得过。

    ——————————

    华亭一中的毕业班,是在考试通知出来后临时开起来了。

    今年的毕业生其实早就毕业了,这回又通通招了回来。

    当然也不是全都能来,有一些孩子没等到这个日子就下了乡,这会儿正陆陆续续的请假往回来。

    一般的村里都会给开介绍信。

    形势如此,没什么人会强留这些刚到不久,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知青。

    另外一些往届的学生,也找了门路回来听课。

    柳青青这些年补药吃得齐、护肤做得好,很显年轻。

    刚开始经常被当成是往届回来上加强版的学生。

    除了给毕业班上课,再就是高一高二的学生。

    高考重开后,英语课也再次开课了。

    工资方面,新来的老师一般是一级工资,也就是四十七块钱。

    柳青青带的班级多,又是紧缺的英语老师。

    并且人家明明能去工资更高的机械厂。

    所以她的工资也被提升到94.5元。

    这个工资不算最高,资历等级高的老教师,这时候能开到一百三四十块。

    除了工资外,日常的票据福利也不少。

    待遇总体来说很好了。

    除了毕业班的学生外,一些高二的也打算试一试。

    这帮孩子格外好教,别管会不会,至少态度都不错。

    机会难得,有的家长总觉得政策说变就变,不知道这回高考是一次性的,还是以后都有。

    但抓紧机会总没错。

    ?

    十月底,宋景林请了几个同事与下属来家里吃饭。

    柳青青这段时间的名声极好,大院里有不少孩子都在她收底下上课。

    时不时就有大娘、嫂子在她路过的时候给她塞把菜、塞个鸡蛋之类的。

    弄的她哭笑不得。

    直到上课前挨个班儿说过这一问题,才没有这种“拦路送菜现象。”

    倒不是她有多两袖清风,或者看不起人家送的。

    而是天天半道上突然来这么几下子,总会吓一跳。

    宋景林请的下属中,有几个还没成家,都住在部队宿舍那头。

    住在大院里的只有三位。

    还都是她们同一栋楼的。

    柳青青之前都混了个面熟,名字和人能队上号,不过具体性子还不大了解。

    吕思梅和陆如燕一进屋就撸了袖子要到厨房帮忙。

    被柳青青拦了下来:“嫂子,弟妹不用忙活,我这边都准备妥当了。”

    宋景林和她讨论了一晚上,觉得这时候也不该太过张扬。

    饭菜就按照正常家庭水平,多制上两个就行了。

    柳青青赞同,大鱼大肉的啥家庭啊?

    服务社能买着啥做啥就得了。

    一些费功夫的菜,宋景林中午就开炖了,晚上用蒸锅一热乎,就行。

    炒菜也都是快活,还真没什么要忙的。

    “妹子做饭可真快,我们想伸把手都没机会。”吕思梅爽朗的笑了笑。

    随后朱淑真带着孩子进来。

    朱淑真这人每次见都是客客气气,满脸笑容。

    她家孩子也很稳当听话。

    为了给小孩子们准备些吃的,柳青青刚刚炸了一大盆土豆条。

    撒上点椒盐调料颠了颠。

    就把几个孩子安排到一个桌上先当零食吃。

    这时候每家的孩子真不少,得亏自己准备出两桌来。

    和宋景林年纪差不多的,几乎家家都有两个以上的娃。

    大的一般都在十二三岁,小的比宋向阳还小几岁。

    光是孩子就有八个。

    孩子一多就乱套,并且还都不是柳青青的学生(没到高中),没有天然压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