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然在《宋刑统·序》中写道:“终宋之势,用之不改。”,但于宋太祖乾德四年、神宗熙宁四年、哲宗绍圣元年、高宗绍兴元年也是历经了数次修改。
而赵?m身边,三大司法机关的官员,可谓是寥寥无几,首先,刑部之职,还是刚刚任命陆秀夫代行,而大理卿、御史中丞更是无人担任,仅剩一位监察御史里行、一位言事御史。
可见时至今日大宋官职体系的混乱,国之无法,也难怪贪污之事常发,而导致一个小小的承奉郎也敢贪污修建行宫和军营的账目。
法制是由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组成的,是两者的统一体。
而现在属于形式意义的法制已经由大宋先祖给准备好了,《宋刑统》、《庆元条法事类》、《窝藏重法》、《盗贼重法》、《户绝条贯》等等各样法例应有尽有,但是到了自己这里,司法机关倒是垮了下来,从而导致再完善的法例也发挥不出应有的实际意义。
这样的局面必须得到改善,赵?m是带着使大宋起死回生并走向辉煌的信念来到崖山的,根基必须要稳固,否则再好的结果都有可能被无辜断送。
他可不想真的等到以后,自己亲眼看着一步步打下的江山再次败坏在贪官污吏、朋党权臣的手下。
但是在职官的选用之上,赵?m犯了难,还是那个问题,手下并无可用之人,而对于百官,自己所了解的更加不如文天祥、陆秀夫等人。
看来这件事急切仍无法促成,便等到崖山行宫建成,仔细商议选人之法之后再实施吧!
“大理卿、大理卿,谁来做这个大理卿呢?”赵?m兀自念叨着这个让他颇为心急之事。
“陛下,天章阁直学士求见。”宦官轻叩房门向赵?m说到。
廖应淮!
“请进来。”
“陛下,臣廖应淮请安。”说着便朝赵?m行了个大礼。
“快起来,廖卿啊,你快起来吧,昨夜休息的可还舒适?”
“回陛下,臣已经许多年未曾有过如此舒适的感觉的。”
“廖卿啊,朕昨日正想向你了解重庆府的战事,卿快给朕说说张万对你说的情况!”赵?m对于成都府路、潼川府路那边的战事是非常关心的。
因为成都、潼川府路一带的宋军将士皆为百战之师,且与蒙古军队作战之时,胜多负少,比之淮南淮西一带的军将那可是好了不知多少倍。
这一点从翁源抗击李恒军的张万等人,数月间始终不败便可看出。
“回陛下,说起重庆府之战,臣曾经问过张万将军,只是对于交战之惨烈,他并不想过多的描述,只是对臣说,”
“好一个川中无降军,为将无降士!”赵?m被这句话所感染,是啊,若是没有投降之军将,那大宋也不至于此般地步!
“蒙古军队每攻下一座城池,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丢失了城墙,便退守到巷子中接着战斗,直至最后一刻,直至力竭,直至战死。”
赵?m不由为之动容。
“哎~,国人皆如此,鞑靼何敢?”
“陛下,臣以为,成都、潼川府路等地军民英勇抗击蒙古鞑靼,虽极为惨烈,但同样为我大宋朝廷争取了很大的时间,我们必须在这些将士们用性命拼死换来的时间里,抓紧肃清周边之敌,解决朝廷之危,方可对的起这些将士!”
“言之有理,好在朕已经托人前往钓鱼城了,希望城破之前,他能赶到那里,为我大宋保留更多的将帅之才,为我大宋保留更多的火种。”
“陛下已经派遣了援军?”廖应淮不由疑惑道,明明朝廷已经没有多余兵力了,怎么可能派兵救援钓鱼台?
“算是吧,希望不会太晚。”赵?m对于石材庙刘羽士的事情不想过多解释。
“陛下,老臣今日求见,是有一言相谏。”
“廖卿请讲,朕必洗耳恭听。”
“回陛下,臣当年曾经和先皇建议过,大宋巨鼎将移。”
“此言朕听过,至今思起,仍不失为良策。”
“只可惜,当时这封谏书并未被先皇看到,朝中朋党勾结,贾党搞的大宋朝局是一片乌烟瘴气,那陛……”廖应淮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言,一时间竟然捂住自己的嘴巴。
“无妨,卿只不过是在说一个事实罢了,卿继续说。”赵?m看见廖应淮的样子笑了笑说道。
“谢陛下,臣今日再献忠言。陛下,澎湖屿,已有我大宋军营,而澎湖屿东侧之地名为流求。”
“流求?”
“正是,陛下,此岛名为流求。与泉州隔海相望,地形十分险要,且对于蒙古军来说,除了张弘范的汉军水军之外,鞑靼铁骑是无法到达的。”
“但张弘范的水军,现在看来,早已不可小觑,自从我临安、明州、泉州相继落入鞑靼之手,鞑靼水军便飞速发展。听说张弘范、李恒两部水军战船以不输于我大宋水军。”赵?m向廖应淮说着自己心中对于此事的顾虑。
“陛下,战船多并非水军强,自泉州至流求之间的海域,对于我大宋水军来说可谓是如履平地,但是对于蒙古军队来说,那便是难以逾越之天险。”
“若是如此说来,也不无道理。”赵?m只是惊叹于蒙古水军规模,并未衡量其真实的实力。
“陛下,臣建议,应将经营流求之事提上日程。将驻扎于澎湖屿的将士派往流求,加以管制当地住民,并且定期向台湾移民,开垦荒地;修筑军事堡垒,操练兵马;多造战船,健全水师。”
廖应淮面对着赵?m提出了自己所认为的,针对于解决大宋目前所面临困境的最稳妥解决方案。
“卿的意思是将我大宋重心移至流求?”
赵?m自然知道流求对于当前大宋的意义是如何重要的,因为后人无论是南明政权还是民国,都已经有人为这番言论做出过验证。
如果自己真的去了流求,那哪怕未来蒙古水军做到海上霸主位置发起进攻的时候,也会因为后勤补给困难,战力不对等,舟车劳顿等原因,最终全军覆没。
只是他也明白,假如自己真正带着大宋子民,将士前往流求,那么自己很有可能此生将被困在那里,永远无法做到收复中原,还都临安的壮举。
“必不可能!朕也绝对不会允许!”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