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今,正当刘益守和萧?“谈妥”了在寿阳起兵勤王,护送萧?入建康的事情以后,有个人站出来横插一杠,坚决不同意此事!
那个人便是已故前太子萧统的正室,萧?法理上的母亲,曾经的太子妃蔡氏!嗯,现在要叫太后了。
看起来蔡氏像是在无理取闹,刘益守却一眼看出对方的私心来。长子萧欢乃是蔡氏嫡出,三子萧?反而是妾室龚氏所生,过继到她名下的。
如今萧欢乃是长子,又是嫡出。凭什么萧欢不当太子,让萧?来当?废长立幼甚是不妥!
蔡氏认为刘益守虽然勤王是“一片真心”,但仍然有自己的打算。废长立幼,难道刘益守这么做不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
况且,萧统还有次子名叫萧誉,喜爱兵事,被萧衍封在侨置的河东郡,也就是刘益守前世所在的松滋、枝江等地,正好位于江陵的西边。
萧誉只通武备不通政务,自幼便不是当皇帝的料,蔡氏也不指望萧誉能当太子。总之还是要从萧欢与萧?二人之中选其一,然后让萧誉来辅佐。
“刘都督,此番您冒险前来襄阳,传达先帝的遗诏,哀家母子亦是非常感激。至于勤王讨逆,为先帝讨回公道,让凶手伏法,这也是应有之意。
而今,既然要立太子,按照礼法,无论立嫡还是立长,都应该是江陵王萧欢为先。哀家已经命人招江陵王前来襄阳一叙,都督何不等见面后,再行定夺?”大风小说
书房里,蔡氏这番话已经不是在“拉偏架”了,而是明白无误的告诉刘益守,除非立她亲儿子萧欢为新帝,她才会支持起兵勤王!
否则没得谈,蔡氏亦是不会用爱发电,去支持养子当皇帝。
如果你有个儿子,同时还有个养子,儿子比养子大了好几岁,那么你会支持养子去当皇帝而不让自己的儿子去么?
换位思考,其实刘益守也很理解蔡氏的想法,换了他在那个位置,只怕选择也会一样。然而如此一来,已经把自己当皇帝一样的萧?,会如何作想?
蔡氏想得很远,假如萧?当了皇帝,那么萧欢极有可能会死于“意外”,毕竟,又是嫡子又是长子,对皇位的威胁太大,还是死了更好。
在皇权面前,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算什么?相反,萧欢当了皇帝,谁都不用死,按礼法来就行,相安无事便是了。
此时此刻,萧?的心就如同从高空中急速坠落后摔在地上一般。他低着头,涨红了脸,双手紧紧捏着衣袖,却又一句话也不敢说。
成也礼法败也礼法。借着礼法的名头,萧统一脉才能搭上刘益守的“快车”,要不然,这位大都督换个“叔叔辈”的宗室去投效岂不美哉,哪里轮得到萧统的后人呢!
然而正因为是要遵循礼法,那么萧欢比萧?更有机会继承皇位,不,应该说除非萧欢死去或者病得不能理事,否则萧?一点机会也没有。
对此刘益守亦是很无奈,他此行能达成目的,根基就在于“礼法”二字。如今总不能自己打自己脸,抛弃礼法一说,提什么“立贤不立长”吧。
要是那样,把萧正德扶上那个位置不是更妙么?
“太后,现在梁国大乱,需要有人站出来收拾局面。这一点,太子一脉当仁不让。这件事情是大是大非,不能推脱,否则有负先帝所托。
如今湘东王萧绎对荆州虎视眈眈。太子一脉,究竟谁能继承帝位,需要早点作出决断了。”
刘益守双手拢袖对着蔡氏一拜,等待着对方的回答。
“此事,我们确实是责无旁贷,这一点刘都督说得没错。”蔡氏慢悠悠的说道。她反对的,自然不是她的儿子入建康登基称帝。
乱局开启,不是你想避开,就能够避开的。身份决定立场,萧统后人的身份就已经决定了,他们必须要去争一争,不争就是死!
更何况,萧统死后,府里从蔡氏到各皇孙,都是想着能够重新“回归正轨”。如今机会来了,蔡氏很明白,就算自己不同意,几个儿子也一定会同意的。
“不如等江陵王(萧欢)到了以后,再商议此事也是不迟。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十分波折,建康周边会有大战恶战,一旦失败小命不保,他也没有丝毫动摇。
这让眼巴巴望着萧欢,希望他一口拒绝的萧?面色黑如锅底,脸上的笑容僵硬,只要眼睛没瞎的都知道他心情异常不爽。
“如此,那在下便将先帝遗诏交给江陵王。请江陵王随在下一同前往寿阳!”
刘益守对着萧欢双手拢袖行了一个大礼说道。
看对方如此郑重,一时间萧欢亦是有些不知所措。蔡氏在他耳边嘀嘀咕咕半天,萧欢这次回礼说道:“朕现在封都督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负责统帅所有勤王的队伍。”
这话跟之前萧?说的别无二致。
“还有一事,萧绎亦是要进军建康,在下建议我们示弱,把江陵城让给对方,这样萧绎说不定会先行一步去攻打建康,我们可以在寿阳先坐山观虎斗。等他们打得精疲力尽了以后,再发檄文,将遗诏拓印下来散发到各州郡,号召州郡兵马勤王。”
刘益守也把之前跟萧?说过的话又再次说了一遍。
萧欢似乎有些紧张,强装镇定道:“一切大司马可以自行处断即可,朕……无有不允。”
“还请陛下手书一封,派人送去巴陵郡。”刘益守提醒道。这个萧欢,似乎不如萧?灵光。
“好的好的,朕这就写,这就写。”
萧欢在蔡氏的无声叹息中,写下了给萧绎的信。在信中,萧欢同意让萧绎接管江陵,作为支持对方发兵建康的“诚意”。但是其他的,那就不能再多了。
信写完,刘益守看了看,颇有文采。似乎这位萧欢跟他父亲萧统一样,技能点也都是点在了奇怪的地方。作为皇帝该有的技能,倒是一样也没有开发出来。
“太后,如今大局已定,微臣这便护送陛下前往寿阳,在寿阳起兵勤王,去建康登基称帝。还请太后也一路随微臣移驾寿阳。”
“哀家照办便是,一切拜托大司马了。”
蔡氏心中隐约有些不安,却又没法再说出来。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
正当刘益守悄咪咪的去荆襄接萧统一脉的后人来寿阳,酝酿起兵的时候,梁国的动荡终于拉开序幕。
萧范在历阳的檄文,得到很多地方实力派的响应。坐镇句容的南徐州刺史萧渊藻,海陵郡郡守萧渊明,还有许多地方的刺史郡守,都拒绝承认萧纲继承皇位的正当性,并提出要仔细调查先帝死因,并将朝廷的官员驱赶出当地,意图不明小说
而三吴地区,响应萧纲的人虽然多,但更多的人,则是默认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拒绝派遣部曲去建康周边平叛。
与此同时,萧续的兵马从江州(九江)出发,一路沿着长江向东高歌猛进,沿途城池皆不战而降,大军进逼石城(安庆)。
支持萧纲的韦氏,兵马主要屯扎在重镇合肥,一方面要监视刘益守大军的动向,另一方面南边的萧范、裴之高等人还在负隅顽抗,不肯就藩。
权衡再三,韦氏决定暂时不出兵历阳,以免被刘益守偷袭。而替萧纶负责坚守广陵(扬州)的韦载,奇迹一般的击败带兵从京口渡江的韦粲,在同室操戈中取得了胜利。
眼见各地战局不顺,萧纲想起来远在闽浙剿灭叛乱的夏侯夔、萧映等人。于是一纸令下,命夏侯夔和萧映等人带兵回建康勤王。另外大赦天下,广封闽浙各地豪酋,并赦免他们叛乱的罪行。
……
这天朝廷的诏书送到了永嘉郡的永宁城(温州市),一直在密切关注建康周边战局的萧映,将陈霸先请到了书房,二人商议对策。
萧映是萧衍之弟萧??的嫡子,按道理说,皇位是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的。然而如今萧衍遇刺身亡,各地烽烟四起。萧映也动了小心思。
哪怕做不成皇帝,往前进个几步,操作得好,应该没问题的吧?当初萧齐时,萧衍亦是不属于皇族一脉,依旧是同姓不同宗,那萧衍是怎么上位的呢?
萧映将许多人写来的书信还有建康的诏令都放到陈霸先面前询问道:“兴国(陈霸先表字),你以为如何?”
陈霸先不动声色的一目十行将桌案上的信件看完,幽幽叹息了一声。
“主公,现在乱局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得折腾,不如静观其变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