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哪怕前面有那么多定语,也不过是藩镇出来的而已,顶多加强版桓温。
然而很快他们便领教到这位刘都督厉害。
刘益守是很讨厌拿着刀架在别人脖子上,逼迫对方妥协的。所以他以建康中枢的名义,下了两道政令,用来震慑建康城内那些蠢蠢欲动的旧官僚们。
第一条政令:鉴于这次藩王闹事,建康城内的官僚系统有人图谋不轨,而且数量惊人,导致朝廷捉襟见肘。
所以建康中枢将会组织专门机构,分批次,对建康城内所有官员,从最高层到底层,进行“重新考核上岗”。
具体来说,就是考察“业务能力”和“忠心程度”,以及在之前的建康围城时候有没有不轨举动。这三个里面任意一??出现问题,都将被清退,甚至问罪。
该政令补充说明:朝廷只选择“德才兼备”之人。为了公平起见,接受来自各方的举报与意见反馈,并在台城南门外的专门看板上,将考核官员的信息“公示”。
第一期考察,先从中枢朝臣的中高层开始。第二期则是建康地区和周边地方官员的高层,最后一期则是底层的办事人员。
至于宗室之人担任官员的,不参与考核。
这条政令一出,建康城内城外皆哗然。但在“宪兵队”止小儿啼哭的威名下,无论什么立场的人,皆是不敢公开表态
第二条政令更离谱了,鉴于此番建康城遭遇大难,有不少官员遇难,还有不少人是立场或者能力有问题需要被清理的,所以空出来很多职位。
所以建康中枢将破例举行“抡才大典”,面对全国招募人才,不限文武,不限出身,不限籍贯,持续时间为半年。
只要你觉得自己有才华,就可以来试试,一经录用,立即授予官职。
当然了,考试的内容,流程,会授予什么官职都保密。由刘都督亲自出题考察,并亲自把关选拔,绝对的“公正无私”。
建康城内很多人,特别是世家之人,都对此表示疑虑和不满。这些人其实在萧衍上位初期,就已经被清理出了中枢高层,并任用朱异这样的寒门子弟。
但是世家的影响力,在梁国官场还是很强的,基本上把持了各州郡的地方政务与中枢的中层官员,其实他们也想把持基层,然而因为眼高手低并不具备实际办事能力。
所以那些辛苦又麻烦的基层政务,实际上还是在寒门子弟手中。
梁国的官场,都是按资排辈,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步步高升混到退休。刘益守的第一条政令他们无所谓,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洗过一遍,换上来的还是他们的人。
但是第二条,就令那些人有些不满了。当然,也只是不满而已,稍微肉疼一下。说穿了,这种“抡才大典”,不过是一条临时性的政策,半年之后就会取消。
这些世家派人联络当初在建康拉关系的陈元康,委婉的暗示刘益守不应该把事情做绝,有什么事情都好商量。这王朝更替,皇帝改姓也是常事,但世家终究还是世家,乃是铁打的。
简单的说,就是只要你不破坏规矩,送你上去当皇帝也并无不可。
刘益守的回复则是:你行你上啊,又不是禁止世家子弟参加抡才大典!你是嫌家里钱多,想让宪兵队来查一查么?
住在乌衣巷那边的很多人顿时就不说话了。
……
台城内的卫尉府里,刘益守正在书房内跟羊侃喝酒。羊侃“守台城有功”,被任命为九卿之一的卫尉卿,依旧担任直阁将军掌控台城禁军,只是职权又大了一圈,连建康守军的府库也可以管理了。
“得亏你来得及时,萧纲身边那些人,不提也罢。”
羊侃叹了口气,萧绎派兵攻城那段时间,几乎是他人生当中最艰难的时刻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以前哪怕很难,但身边都是得力干将,如臂指使。
输了不过是技不如人而已。
可在萧纲麾下当差的时候,对方不但是昏招迭出,手下也尽是猪队友。坑死人不偿命那种。
“听说你把萧纶放了,还封他为豫章王,他跟你有私仇吧?”
羊侃夹了一筷子菜,眯着眼睛问道。刘益守这个操作,他没看太都归于平静,无论是普通人在修整城墙,搬运土山的泥土,还是官僚的审核再上岗,都是波澜不惊,没有引起什么风浪。
这天,王伟和陈元康等人终于敲定了刘益守的官职,麾下众将的官职与赏赐,三人在书房内密谈,不日就会公布出来。
吴王,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加九赐……等等。
刘益守无语的看着写了一页纸的官职名称,无声叹了口气。
“这个官职太长了,像什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之类的,毫无意义。写上去等于是告诉别人我马上就要取而代之了!”166小说
刘益守看了看王伟等人说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吧?”
“主公,这是权臣的一种象征。主公现在哪怕说自己不是权臣,也没人信啊?”
王伟嗤笑道:“在世人眼里,主公取而代之也是迟早的事,或者一不小心就全家奔赴九泉之下,难道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么?”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听过这首汉乐府的《陌上桑》么?”
刘益守翻了翻白眼,都懒得呵斥王伟等人了,一个个嗷嗷叫的猴急。
“连那种好色之徒强抢民女都知道问美人要不要上车坐一坐,难道我就直接在自己脸上写自己想篡位?”
“划掉,划掉,划掉,这些没用的全都划掉。”
刘益守将那张写满了称谓的纸上划掉一串,只剩下:吴王,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就连开府仪同三司都划掉了。
“淮南王英布造反,淮南王刘安还没造反就胎死腹中,淮南袁术率先称帝,这个淮南王很不吉利,天生就是造反的,给人观感很差。改为吴王正合适。”
刘益守微微点头,对“吴王”这个称呼很满意。
“主公,那些官职都是细微末节。三吴之地,我们要如何掌控?”
陈元康忍不住开口问道。
这次虽然只是跟三吴那边的兵马稍有交战,但对方展现出来的恶意,却是不加掩饰的。刘益守把萧纲丢那边,不过是希望将这些人全都一网打尽罢了。
说是这样说,落到实处,却依然不能只靠嘴炮。
“师出无名,容易破坏朝廷的威信。如今建康很多人都闭口不言,不过是忌惮我们兵强马壮。若是贸然出兵,又是师出无名。一旦战败,现在的稳定局面就维持不住了。”
刘益守对这些早就了然于胸,本来是不想说的,可手下谋士问起来,还是不能不提一嘴。
果然,陈元康和王伟二人都微微点头,赞同刘益守的想法。如今的情况就是这样,打三吴有些投鼠忌器,不打又不行。毕竟,南梁的财税,多半都是来自三吴地区。
侯景之乱后期,侯景之所以战败,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补给不足。三吴地区的豪强都反对侯景,失去了财税重地,建康的政权怎么能维持呢?
“等萧欢登基后,我们会把军令下到三吴地区。一个是让那边支援钱粮到两淮和河南地区,二个是让那边出兵,如今新皇登基,正是一扫颓势,北伐收复旧都河山的时候。”
刘益守斩钉截铁的说道。
“北伐?”
王伟和陈元康大惊,如今可不是北伐的时候啊,出兵北面那是要动员全国之力的!
“不是北伐,是告诉三吴地区的豪强们,我们要北伐。”
刘益守摆了摆手,纠正二人的说法。
王伟和陈元康都是聪明人,一下子就听出来了刘益守的言外之意。
“主公是说,如果三吴出兵出钱,我们就直接笑纳,北伐亦是有了很多底气。若是对方不肯就范,我们则可以用各种手段对付他们,直到最后出兵三吴。是这个意思么?”
陈元康恍然大悟道。
这招够狠,三吴豪强出兵出钱等于肉包打狗,想来他们是绝对不肯出兵出钱北伐的。而一旦对建康朝廷的军令阳奉阴违,刘益守就有机会借口平叛,把妨碍北伐的大帽子扣到对方头上。
到时候怎么收拾这些人都可以甩开膀子干!
如果你会武功,那你一定是犯人;如果你不会武功,我会让你爽到极点!
刘益守果然不是好惹的,肚子里坏水咕咕往外冒。北伐就是梁国的“政治正确”,谁跟这个作对,谁就是坏人。
众所周知,既然是坏人,那就是一定要被制裁的。三吴的豪强想不想当坏人,还真是耐人寻味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