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开局揍了偷土豆的李二 > 第五十七章 房谋杜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元617年,

    也就是隋大业十三年,

    李渊,

    率众子女并麾下3万将士,

    于太原,正式起兵,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攻占长安城。

    纷争的乱世,

    这一年的深秋,

    一个穿着老旧文士衫的文人一个时年已经38岁的落魄中年人,

    独自穿过了于风中猎猎作响的军旗,

    自荐于一支军队的军帐之外。

    这位文士,

    这位中年人,

    就是房玄龄!

    掀开军帐,

    从军帐中走出,

    李世民喝退了左右裹挟着房玄龄的士卒,

    那一年,

    李世民仅仅19岁。

    一个38岁的落魄文人,王佐之才,

    一个19岁的门阀子弟,人中潜龙,

    两人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

    都是那么的不对等,是那么的截然不同。

    可命运却偏偏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就像月老在他们之间牵了一根钢筋。

    只是在军帐外对视了一眼,

    那深深凝视彼此的一眼之后,

    房玄龄从此便成了李世民身边的卧龙!

    当年11月,

    李唐的队伍便顺利攻破长安,房玄龄功不可没!

    作为此时李世民的首席谋士,

    房玄龄又把自己的至交好友推荐给了李世民,

    他就是杜如晦,

    那一年,

    杜如晦32岁!

    房谋杜断,

    从此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堪称为李世民身边的卧龙凤雏!

    落魄至中年,

    房玄龄和杜如晦终于迎来了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机会。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最不能报尽的,

    除了养育之恩就是知遇之恩!

    所以,

    房玄龄和杜如晦愿意将自己的满腹才华,一身谋略,全部倾注到当时这位还不足二十岁的李世民身上。

    他们之间,所蕴含的那一份信任与羁绊,让人艳羡。

    李世民确实也从来没有辜负他们二人的才华与期望,

    他一直将他们当做自己最紧密的心腹,

    双方的这一份信任,

    重逾千金。

    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正是出自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的谋划,

    无论过程是多么的惨烈,

    但他们的这次谋划,成功帮助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登基之后便立刻任命房玄龄为左仆射、中书令,掌管中书省,

    任命杜如晦为右仆射、兵部尚书,掌管门下省。

    二人一个善谋一个善断,

    无论是国家战略还是民生问题都有着默契的配合。

    李世民成为天下主宰,

    而房玄龄和杜如晦也位极人臣。

    ......

    房玄龄似乎将胸中的话说完了,

    老程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搭话,于是现场一度显得非常尴尬。

    老程已经差不多被房玄龄说服了,

    于是房玄龄便也不用再防备老程,

    伸手从怀里拿出了那两张新纸,然后开始欣赏起上面的诗词。

    房玄龄更多的是在看那张用瘦金体写的半首词,

    房玄龄的直觉告诉他,

    那张用瘦金体写的词,

    是不可多得的上佳书法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字、词双绝!

    瘦金体是宋朝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

    因为它极具个性,

    而成为了书法史上一种凸显个性的字体。

    元代的赵子昂就曾经评价:

    “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

    明代的陶宗仪也曾经评价瘦金体:

    “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从这些评价来看,

    瘦金体确实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

    对于初次见到瘦金体的房玄龄来讲,

    这充满了个性的字体,

    或许就是他打开另外一片崭新天地的钥匙,

    他对这样的书法,自然是爱到了骨子里。

    此时的房玄龄,越看这首词越是喜爱,到了后来简直更是到了爱到想要裱起来的地步了。

    老程终于耐不住了,他小声的冲着房玄龄问道:

    “老房,你现在这是什么情况......”

    房玄龄被程咬金这根大老粗饶了雅兴,有些不太愉快的回答道:“没看我正在忙着吗?”

    “额...你要欣赏等会儿可以回去慢慢欣赏,

    我们这推广新纸的事情,

    能不能先定下来?”

    “你真实的想法是,能不能先把新纸的功劳定下来才对吧?”

    老程有些不好意思的撩了撩脸庞,说道:“还是老房你懂我!”

    房玄龄小心翼翼的将新纸收了起来,回答道:

    “功劳肯定少不了你的,可具体要怎么定,还是得看陛下的意思。”

    “好,我老程向来最信任陛下和你了,那就交给你们去办了!”

    “嗯,那就不送了。”

    老程走了,非常不爽的离开了......

    在老程离开后不久,

    房玄龄也坐着马车离开了房府。

    一个人突然得到了一样值得炫耀的宝贝,

    他最想做的,

    当然是第一时间跟另外一个好朋友分享(炫耀)。

    杜如晦与房玄龄是至交,

    于是大晚上的,

    房玄龄竟然就这么揣着两张纸,让家仆赶着马车来到了杜府。

    杜如晦手中拿着两张新纸,

    一时间连声赞叹不已。

    “这可真是造福万民之功啊!

    有了这造价低廉的新纸,

    不仅记录和传播学识方便了许多,

    生活中许多要用到纸的地方也将会迎来重大的改变!”

    房玄龄微笑着赞同道:“克明你说的没错,程咬金拿着这两张纸来找我的时候,我可真是被吓了一大跳啊!

    啧啧,真没想到.......”

    杜如晦接过房玄龄的话,说道:“真没想到,他程咬金竟然能捡到如此大的便宜...

    该说他是运气好,

    还是运气不好呢?”

    “但我们不能忽视了程咬金背后的那个人。”

    房玄龄没有再谈论程咬金的“运气”,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个低调的差点被忽略的人,苟长生。

    杜如晦细数苟长生出现的这短短两、三月间立下的功劳和升迁,道:

    “苟???冻ど?

    因献上土豆的大功,被陛下升为县男,封太子少师。

    不久前,

    又因为赈灾对策、蝗灾防御之策和流民安置之策,

    因功升为县子。”

    房玄龄继续补充道:“风力水车,煤炉,新纸,以及那个东西,

    功劳不小,却三番四次拒绝陛下的出仕邀请。

    这年轻人,着实让我感觉深不可测!”

    杜如晦还没有见过苟长生,于是他向房玄龄问道:“你跟他接触过,你来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房玄龄皱眉头思索着,

    “我也只是跟他有过一面之缘,

    不过没有他给我很特别的感觉,

    要说第一印象的话,

    他就像是我老家隔壁的二舅子的儿子,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大男孩儿一样。”

    “你想说的是...赤子之心?”

    “我也不确定,

    总之他在我们面前没有普通的人那种敬畏,也没有寻常人对我们的那种畏惧,

    顶对有一丝面对长者时候的那种尊敬而已。”

    杜如晦听着房玄龄的话,

    左手摸索着胡须,

    右手又拿起那两张新纸,心中对苟长生的好奇是越来越重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