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重生1981:从生产队开始暴富 > 第21章 叫LV很合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什么包产到户?”马当先愣了一下。

    凌寒解释:“就是把田地以家庭为单位,分到每家每户。”

    马当先震惊的看着凌寒:“小寒,别怪叔没提醒你,这话对我说说也就算了,上外头可别乱说。这是历史的退步,你晓得吗?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你这思想很危险。”

    “马叔,你试着想想,社员为什么没积极性?还不都是因为觉得干活是给集体干的?如果把地分给他们,他们就是在为自己干活,能不死命的干吗?”

    “集体劳动,集体分红,花了多少年的斗争才取得的成果,现在说变就变?公社时代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好好的吗?这就是人变了。”

    凌寒点点头说:“没错,就是人变了。马叔,你不能忽视人性啊。人总是有私心的,不是所有人都有为集体奉献的觉悟。”

    “我看还是思想改造不彻底。”

    “思想改造也无法背离人性,温饱、繁衍、安全感这些都是生而为人天然存在的欲望,现在咱们整个大队,吃不饱,又讨不上老婆,人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又看不到未来,只能躺平,只能摆烂了。”

    马当先深深的叹了口气,闷闷的抽着香烟。

    凌寒知道马当先还算比较负责的干部,继续说:“马叔,包产到户是一条路,78年的时候皖省的小岗村就已经开始搞了,在此之前,他们也吃不上饭,不少人都离开生产队去乞讨。”

    “但是搞了包产到户之后,年收入从22元翻到了400元,粮食总量是承包前五年的总和。”

    马当先张了张嘴,有些难以置信:“真的假的?这些你听谁说的?”

    “看报纸看的。”

    “可这是要杀头的。”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是要冒着杀头的风险,小岗村当年18位村民可都按了手印的,但现在是81年,有些地方看到小岗村干出成绩,也陆续的开始搞大包干了。

    只不过像北岭大队这样的穷乡僻壤,还抱着一本老黄历,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大队倒是订了一份报纸,但这只是面子工程,其实文化水平有限的大队干部,没几个会看报纸。

    “马叔,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小岗村大丰收之后,京城的领导人还肯定了这种大包干的做法。”

    “既然肯定了,为什么我们这里没听到动静呢?”

    “不信你可以去找找旧报纸。至于你说的为什么没动静,可能因为人们都相对保守吧。这些年风起云涌,政策一天一个样,谁也不晓得会不会踩雷。但我相信未来政策会越来越好,马叔,咱们想要送走穷神,就得这么干。”

    马当先一根烟抽完,又点上了一根烟,一直没有说话,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凌寒知道自己的话,马当先已经往心里去了。

    如果没人干过,马当先绝不敢干,但现在已经有小岗村珠玉在前,或许他能够下定决心拼一把。

    过了很久,马当先站起来,对凌寒说:“这事要干,也得等秋收后,你们先别往外传。”

    凌寒点点头,拿着兔肉把马当先送出门。

    回来,胡杨问道:“小寒,你说的那个包产到户,是不是说……咱们家以后也能分到地了?”

    “没错。”

    “那就太好了,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再也不用看生产队的脸色了。”

    凌寒笑道:“你这思路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

    胡杨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又招呼他:“咱们快点把肥皂做出来吧。”

    艾叶焯水之后,捞了出来,放到砧板上,切碎,再用纱布兜着,把汁液给挤出来,没有榨汁机,只能利用这种原始的方法。

    接着把板油拿出来熬,然后按照之前的方法制作,只是多加了一份艾汁。

    忙活了半宿,终于把皂胶熬出来了,呈淡绿色,捞起来,倒进了王抗战和王建国做的模具里,再拿一根竹片,把模具里的皂胶刮平。

    一共装了两个模具,还多出了半个模具的量,装进了方盘。

    “齐活!”凌寒把做好的艾皂送上了斜顶阁楼。

    忽然想到什么,让胡杨拿纸笔过来。

    “你干嘛?”胡杨看着凌寒在纸上画着什么,一脸好奇的问。

    “做个logo,咱们这次的肥皂是绿色的,叫lv应该很合理吧?”

    胡杨茫然:“什么意思?”

    “绿的拼音。”

    凌寒在纸上画出了lv的标识,又在下面用美术字补了一句英文:madeinfrance。

    看到这一句英文,胡杨明白过来:“你这是想冒充进口的呀?”

    “现在的人不都崇洋媚外吗?进口的好卖。”

    “这不骗人吗?”

    凌寒笑了笑:“做生意哪有不骗人的?好歹咱们的肥皂还是肥皂。”

    上一世他听他那个老丈人讲过,琼省文昌有个地方叫东郊,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创办了一批肥皂企业,由于这个年代物资紧缺,订单接到手软,供不应求。

    有时货生产不出来,就把废品、半成品和成品混合在一起发货,甚至后期把砖头、泥巴也一起打包发过去。

    无独有偶,80年代东瓯鞋业崛起,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厂家竟然用牛皮纸做皮鞋。

    在一切向钱看的年代,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凌寒还算是有良心的,至少他的肥皂是猪油做的,成本不算低。

    其他原料由于可以就地取材,所以不算在成本里。

    第二天,凌寒便带着画好的图纸去找王抗战,王抗战由于趴不到活,这几天都在家。

    “叔,有个事想请你帮忙。”

    “什么事呀?”

    凌寒把图纸摆在桌上:“叔,我知道你雕工不错,看看能不能帮我刻个戳子,就按图纸上的图案。”

    王抗战看着图纸:“这写的什么呀?画符似的。”

    “外国字。”

    “你小子搞什么呢?”王抗战有些看不懂凌寒。

    凌寒笑了笑,卷了根烟递给他:“王叔,这些你就别问了,我给你生意做,这戳子给我刻出来,包括之前给我做的模具,我都算钱给你。”

    一提到钱,王抗战反而有些不好意思,笑道:“小寒,你看你,叔不是要你钱,就是好奇。”

    “我之前就跟建国说了要给钱,但他不好意思,我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凌寒划着火柴,给王抗战点上烟,说道:“叔,我跟你说说这个戳子,咱们也没别的材料,你用木头刻就可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