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 第四百一十七章 荣文太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寿已有计划阴渊盖苏文,现在对方派两个侍卫,贴身保护高藏,对他的计划有一定影响。

    第二天一早,李寿带着一群他忽悠的商人进宫。

    待渊盖苏文等人离开,高藏对李寿说:

    “我们今天暂时不去玩,我母后病了,我要去陪她,道长和我一起去吧!”

    李寿有些奇怪,他来这里几天,没看到高藏的母后,还以为高藏真是孤家寡人。

    李寿跟着高藏,来到一座大殿。

    这里的戒备李寿很高兴,外面只有一些太监站岗。

    大门口站着四个宫女太监,没看到一个禁卫。

    进门没走多远,一个头发高盘、仪表不凡的壮年少妇迎来,瞪着高藏:

    “你来干什么?这里不欢迎你。”

    高藏并未生气:“大姐,母后如何了?我来看看她。”

    少妇的眼神很讨厌高藏:“母后如何,不关你的事。休再来打扰。”

    高藏有些不知所措,突然看向李寿:

    “他是无昊道长,去过很多地方,很有本事。我带他来,让他和那些太医一起,替母后诊治。”

    少妇看了眼李寿,现在的李寿,已很有神棍的气质。

    “随我进来吧!少说废话。”

    里面寝室,一个长相衰老的老妇,躺在一张大床上,旁边正有一个老头替她把脉。

    高藏来到床前,朝床上的老妇拜下:

    “儿臣拜见母后。”

    老妇看高藏的眼神,李寿没看出半点亲情,带着不少的无奈:

    “我说过,你不用再来这里,我也不想看到你。”

    高藏轻声说:“母后病了,儿臣哪会不来看你?母后别多想。陈太医,母后的病如何?”

    看病的老头叹声说:“太后这是太过忧思所致,臣给她开些药调理。要想治好,还得让太后少些忧虑,凡事看开些。”

    高藏不满意老头的回答,对李寿说:

    “道长能不能给母后看看?”

    李寿猜到一些,眼前这个太后,可能是高桓文的母亲,只是不知为何没听高桓文提过。

    “贫道略懂一些医术,大王有吩咐,贫道就给太后看看。”

    李寿看也一样,陈太医的诊断没错。不敢表现太过,忽悠几句。

    高藏将李寿拉到外面,愁着脸说:

    “这些话,以前许多人都给母后说过。因为王叔和王兄的死,母后一直想不开。道长如此有本事,连蓬莱仙岛也去过。有没有办法让母后看开些,少些忧虑?让她的病能快点好起来?”

    李寿又了解高藏一些,高藏这样子,绝对不是装出来的。

    高藏能对前太后如此孝顺,并且对方还很讨厌他,这十分难得。

    “太后知不知道外面的战事?”

    高藏摇摇头:“兰芷宫的人,都不得离开这里,她们并不知道外面的战事。”

    看在高桓文和高藏的面上,李寿不好不帮帮忙。

    “这也简单,派人给她们说外面的战事。听说郑王也在唐军之中,多说些郑王的事。要是她知道郑王率大军来救她们,要不了几天,她的病就能好起来。”

    高藏呆了片刻,苦笑道:

    “这法子好,等会我就派人去给她们说。现在我高句丽已是大难临头,道长也要早做打算,没必要陪我们一块倒霉。”

    李寿想了想,有些话暂时没说出来。

    “贫道是方外之人,倒不担心这些。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王看开些。”

    ……

    一座客栈厢房,李寿正在听取一件大喜事:

    “王妃她们分开审问,一个叫许成的侍卫受不过刑,终于招供。渊盖苏文将他的家人,送到张池城一个村庄躲藏,王妃已派人去抓捕。王妃她们问,下一步要如何配合你?”

    李寿除高兴,更多是欣慰。他还以为柳风铃懂事了,没让他快回去。

    要不是发生渊男生,李寿已被催回。

    “给她们说,将渊盖苏文的家人抓住后,无论用什么手段,让他们写几封信……”

    李寿原本已准备动手,有了这张王牌,他有更多时间来安排。

    李寿不急了,天天规规矩矩在皇宫报道。

    这天一早,高藏将李寿拉到一旁,惊喜说:

    “道长真乃得道高人,母后知道当前形势后,吃饭都要比平时多得多,已能下地行走。天天在大殿烧香,也不知在拜什么。”

    李寿笑了笑,他已从尹茂林那里,知道宫中的情况。

    太后是荣文太后,是太子高桓权的生母。

    高桓文的母亲已死,难怪对方没提荣文太后。

    高藏为人至孝,待荣文太后视若亲母。可惜荣文太后深恨他夺了江山,至今未原谅他。

    “有效果就好,这些事,尽量不要让渊大人知道,以免他多心。”

    高藏看了眼不远处的两个侍卫:

    “这我自然知道,道长不用担心,我们也在找援军。今早渊盖苏文说了,北方的惠真,带五万兵马投向莫娄国,豆莫娄国那边的兵马不少,我们有把握能说通他们,出兵对抗唐军。”

    李寿有些担心,豆莫娄国现在有十多万兵力,只怕不一定肯投他们。

    “就算他们肯出兵,唐军这边如此近,来得及吗?”

    “这边更不用担心,”高藏说:

    “唐军的兵马没我们的多,到现在都不敢来攻城,是想等西面的刘仁轨大军。刘仁轨的兵马,已被我军阻挡在熊津江,他们无法兵合一处。只待豆莫娄国的兵马到来,我们就可以反去攻汉礼城的唐军。”

    还好李寿混到高藏身边,这些事,李寿居然还不知道。

    李寿算时间,带欣应该到豆莫娄了,也不知能不能说动她的父王。

    ……

    北方的城池虽少,并非没有。有些大城,虽没有大唐那些大城繁华,热闹并不差多少。

    一座大而热闹的城池,鲜艳的衣裙、或尖或圆的屋顶。大有别于大唐,充满了异国风情。

    一大队人马,走在大街上。街上之人,纷纷回避左右,阵阵欢呼声响起:

    “是朝阳公主的仪仗。”

    众人纷纷围上,年青男子最是激动,对着中间一辆马车挥手呐喊。

    带欣从马车上下来,兴奋喊道:

    “大家好,我回家了。”

    队伍来到一座被高墙围着的建筑群前,带欣兴冲冲跑进里面,很快来到一座大殿。

    “父王,我回来了。”

    这座大殿此时很热闹,左右的文臣武将,一个个坐在案桌前,享受着大鱼大肉。

    在中间龙椅上,坐着一个中年男子。

    男子身穿黄袍、身材矮胖,看上去更像是个和气的商人。

    他就是带欣的父王带高,带高正要开口,被右首的壮年男抢先。

    “惠真拜见朝阳公主。”

    带欣现在才注意到,右边多了些陌生的面孔。

    惠真带欣并不陌生,以前就来过这里。年纪虽比带欣大了十几岁,曾向她求过婚,被她所拒。

    看到惠真,带欣生起几分戒备:

    “惠将军你们也在这里?”

    带高笑道:“欣儿,惠将军他们现在,已是我豆莫娄国之人。前些天,惠将军率五万大军,归顺我们,寡人已封他为护国大将军。”

    惠真本就喝了酒,看带欣的眼神十分炽热:

    “臣投大王,也是为了想保护公主。愿为公主鞍前马后,终生无悔。”

    带欣皱了皱眉头,转向带高:

    “父王,我有些疲惫,想回去休息。”

    带高问:“欣儿此行如何?”

    带欣用余光瞟了眼惠真,叹声说:

    “不顺利。”

    大家并没有意外,惠真拍拍胸膛:

    “公主放心,如今我们的马车,比唐军还多。我们刚才正在商量,和高句丽联军,定能灭了唐军,让我们成为草原之主。它日出兵中原,并非不可能。”

    带欣懒得听惠真吹,走出大殿,在门外碰到进殿复命的王庆宗,将对方带到一旁,:

    “惠真率兵已投我们,现在怎么办?惠真和殿下有仇,他一定会唆使父王,和大唐翻脸。甚至可能还会?”

    王庆宗同样熟悉惠真:

    “此人面善心狠,是个小人,不可不防他会乱来。我们和越王所谈之事,不可让他知道。先说服大王,方能不惧于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