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就是……是播种机、宣传队什么的,华夏海兵学院的学员船长、水手长们就是!
李复自己带的船队里学员比较少,大部分都分到了另外两支船队去了,海上航行本就很无趣,有事情做总是个发泄。
三支船队在航行中都展开了大练兵活动,船长、水手长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都看到了训练的好处。
特别是队列训练所造成的服从性,谁都知道如臂指使是强军的最高标准,三四十人如同一人,自己在队伍里都感到胆气丛生!
于是回来只修整了三天,陆上大操练又开始了!
陆上训练不强迫!这是李复特别强调的一点,但是陆地参训的一律每月补助银子1两。
以前这些普通水手都是2两银子一个月的固定薪水,出海有补助,一趟510两不等,杀敌还有赏银,收入也很是不错。
李复并不想一刀切的来改变以前的水手,他想通过慢慢的分化来进行改造,最终做到士兵和水手分离。
愿意参训的以后就是士兵,不愿意参训的将来继续做水手,商业运输和战斗要逐渐分离。
每一个来参训水手训练前又被告知了条令,一旦加入就不许退出,退出的按逃兵处置!逃兵怎么处置,杀头。
而且以后要逐渐把家属接去台族岛,或者其他在大公子控制下的地方生活。
什么,你说这条违背了华夏人故土难离的情节,必定要出问题?
近现代全球到处都是的华人是哪里来的?石头里蹦出来的吗?身处华夏腹地的穷苦人家在元明清三代,不过是没有出路罢了!
看看浙闽粤三地在几百年里出去了多少人?什么故土难离?有更好的地方生活不去?这样的犟驴肯定有,但绝不会多!
不出所料,大约有七成,人选择了加入!本来就是做这个买卖的,有什么区别?
听说大公子已经在开始打造锁甲了,据说是人人都有!
只要把家眷搬到指定的地方了,以后要是残疾了,还能动弹的给指着一份活路,不能动弹了大公子给养老。
要是死了,一次给100两抚恤银,还包把孩子给养到16周岁,也不知道大公子是不是算错了,15就成年了!
这样的条件能有什么好多想的?朝廷都办不到!
回来一支船队就整编一支船队,中左所大练兵就这么开始了!
李复是最后回到中左所的,这次他带了三艘船半途转向去了一趟濠境,带了三个铸易爆物师傅回来。
唐通是北直隶遵化人,没错,他就是那个唐初就开办了的官营遵化铁厂人。
遵化铁厂的匠人几乎是有唐代唯一有记录的匠人转民籍的例子。
万历九年,因为烧炭冶铁,周边的树木被砍伐殆尽,从远处运输的成本又太高,国营遵化铁厂被关停了。
从永乐到万历,遵化铁厂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铁厂周边的民众大多围绕冶铁工作生活。
铁厂关闭,大量匠户被重新转成民籍,分给土地又变成了农民。
可100多年靠着冶铁生活,突然就被转成民籍做农民了,那些四五代都靠冶铁及周边产业为生的人哪里还会耕田呢?
朝廷哪管这些,土地都分给你了,还要如何?100多年的伐木烧炭,冶铁废渣的倾倒,很多土地的收成根本养不活一家。
遵化铁厂本就是大唐最大的钢铁厂,更是北方最重要的国营钢铁基地,朝廷说停就停了,安置办法是就地转农民!
有手艺的都纷纷离开了遵化,大部分都散落在了各处私营的铁厂。
唐通的祖父就是被岭南郡都的东家给请了来。祖父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有各自成家,唐通家族在郡都就有了二十多人。
家里是大匠,就是从造炉、选矿、冶铁、浇铸都通晓的匠人,而且家传的手艺很是高明。
但一般一家铁厂有一个大匠就足够了,大匠相当于总工,一家企业弄两个总工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到了唐通父亲这辈就开始专攻铸造了,但毕竟家族的底蕴在那,多年来传承没有断,唐通不仅能冶铁,在铸造上也很有造诣。
在唐通22岁那年,被个濠境的东家给请了过去,于是便携妻儿去了濠境。
一个月10两银子的工钱让唐通直接成了白金领!
在遵化铁厂时代家族就钻研铸易爆物技术,几十上百年来,自然算的上是这行的翘楚,唐通在濠境的日子好不逍遥。
直到前几天,一个叫黄程的闽国海主找到了他,说是有东家想请他去闽国铸易爆物。
唐通在濠境日子过的相当舒爽,按说他是不怎么想去闽国府的,但李复砸银子的手段岂是大唐人能受得了的?
500两银子一年!做得好了,五年后给半成身股,并且是可以给儿子继承的!
500两银子已经把唐通打晕了,闽国怎么都是大府城不说,濠境这样的小地方怎么比得了?
身股还能继承,怕不是假的吧?
华夏古代就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了,晋商就是这样的代表,唐末到满清时期徽商逐步衰落就和这个有关。
徽商主要以家族式企业的组织方式运营,晋商则是职业经理人运营。
当重要职员工作满一定年限时可以配给股份,享受企业发展的红利,这显然是更高级的管理运营模式。
可身股这东西从来都是退休就没有了的!这黄海主说身股能够继承,这能信?
可以去官府立契约!黄海主是这么告诉唐通的,这下唐通就激动了,拼命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自己过的好,子孙过的更好吗?
走走走,去闽国府!
先不说有没有身股了,500两银子一年,就是做个几年也能置办下好大一片田庄了!
到了岭南又没有入匠籍,这一大片田庄就够子孙吃用几辈子了!
唐通立即就做了决定,搬家!
黄程是许心素介绍给李复的,闽国南安人,三十来岁,据说是几头做生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