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大唐开局成为李世民 > 第二百八十五章 唏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面往长崎贩卖糖、香料,南面往爪哇贩卖丝绸、糖,主要做的就是糖和香料生意。

    因为一向和李旦、许心素交好,颇得两人关照,虽不是什么大海主,也有六条大船的身家。

    等黄程回来把唐通的情况跟李复一说明,李复也很是唏嘘,铁厂倒闭了,这样的主要技术员工居然也就不要了!

    还真是够奇葩的!官营铁厂又不是只有一个,迁移到其他铁厂再开个炉子的事情,就这么重要的技术资产一股脑就扔了,真是“大唐”啊!

    银弹攻势少有人抵挡的住,就这样李复在黄程的协助下轻松招揽了三个大匠。

    回到中左所的李复一看这阵势,岛上已经有1000多人在展开训练了,得,那就来一次大整训吧!

    把不愿参加训练的水手集中起来,重新分配。一条战舰上总不能还参杂着几个平民不是?

    把平民按照需要分在一条船上,空缺出位置的船只重新招募水手,这次就直接当招兵了。

    通过调整、招募,李复现在手下有1600多人的战斗人员,可以武装40多条大船。

    可以现在的情况,这些船只完全作为战舰是不合适的,还只能作为武装商船存在。

    为什么呢?主要还是福船的问题。福船甲板一边只能放置六到七门易爆物,加上舰首1门,船楼甲板2门,也就是说整个福船上最多不过容纳17门易爆物。

    大唐的易爆物可不象现代的易爆物那么容易放置。小口径、散弹炮一般没有支架,就用沙包什么的垫起角度就行。

    可大型易爆物就不能那么放了,要做易爆物架。不只是大唐,这时期全球战舰的易爆物都是用的木箱式易爆物架。

    大型易爆物短的也有两米多,重型易爆物更是长达三米五到四米,重量在一吨半到吨之间,除了承重还要抵抗后坐力,得做多么厚实的木箱?

    这么个大家伙就七八米长的甲板能放几门?

    如果上重型易爆物的话那么一边船舷最多放4门,以这时代的命中率来看,100多米距离的对轰,还不如比数量。

    因为福船的限制,大唐的海战大多都还是以跳帮肉搏为主,最多就是用小艇火攻,对上这时代的主流3040门战武器的欧族战舰,自然落不到好处。

    无非就能欺负人家路远、船少罢了!

    既然适合海战的船只没有,那还是只有在跳帮战上做文章。暂时李复也没有去碰欧族海盗们的想法,实力他不允许啊!

    至于说海战用武器,还是算了吧!李复在看了武器的发射后彻底放弃了。

    前装武器是在靠近人的地方点火发射的,就是装了瞄准器都没用,因为火药在爆炸时会崩出大量的火星,没有哪个武器手敢象现代射击那样贴着武器身瞄准发射。

    那怎么发射?端着武器尽量远离身体,还得偏着脸,以防火星溅落到眼睛里。

    董先都说过,浙军的老武器手全是麻子脸,都是被飞溅的火星烫伤的!

    这样的发射方法能有准度?不可能的!

    在影视剧里看18世纪的欧族战队排队武器毙,大家可以在很近的距离对射,主要是因为前装武器根本没法瞄准,全靠感觉和射击密度。

    想象一下,拿着一米二三长,大约8到15公斤重的武器,哪怕二三十米的距离,发射角度稍稍高或低个3、5度,最后子弹能飞哪去只有天知道了。

    要是武器的精准度高,大英帝国的龙虾兵还搞什么?突战术!?突战术就是排队走到敌人面前十五到二十米的距离发射一轮,然后冲锋。

    是的,?突战术可不是日族人发明的,大英帝国才是老祖宗!

    要说练兵,李复觉得自己是不懂的,就只会走个队列。

    想想自己从小学就开始了,那时候自己一个班级大约也是三四十人,沿着操场走一圈也不会乱。

    到了大学的时候,要是听着口令估计走一两公里队列也不会乱。

    就照着这个标准来呗!走直线当然容易,但队列的难处在于随时集合、整队和变换方向。

    华夏海兵学院一期扩大班又开始了。主要就是探讨快速集结和变幻队形的操练。

    经过招募,余人被分成了40个队伍,都是以每舰为一队,三段式跳帮战被确定了下来,进过讨论,每队确定为12人,分四个三人组。

    每队设班长一名,船员们都不知道班长是个什么长?但是大公子这么定了,大家遵从就是了。

    每船设排长一名,这又是个什么长?水手长以后就叫做排长了!

    船上设领航员一名,观风手现在叫做领航员了,扬六就很高兴,这名字听着就大气!

    观察哨两名,舵手三名,武器手六名,后勤12名,军纪长一名,船长一名,共计63名。舰队总计2520人。

    全舰含舰船两艘,其中战舰一艘,补给舰一艘。柴水船的水手们也很开心,补给舰哦!听着就比柴水船精神。

    40艘大船带着40艘小船,舰队名曰华夏公司。李复任公司总经理,舰队被分为了两支。

    林从安被任命为南方公司经理,统领四十艘舰船;董董先被任命为北方公司经理,统领四十艘舰船。

    经理,经理,大公子怎么搞出来的这些名称?明明很古怪,可喊了几次又听的十分舒服!

    人员组织起来了,还有一样重要的事情要做,李复早都想搞了,可是早前也没机会,服装!

    统一的服装不仅提高辨识度,还能增强士兵的自豪感!

    于是服装设计师李复先生又出马了,真是好头疼啊!这时代的人不是两套衣服就能解决的事,要三套。

    夏季常服,春秋常服,冬季常服,民间可没有外套里面穿棉衣的资本!

    在冬天,棉衣就是外套,富裕点了里面能有件棉布衫,穷苦的有一件棉衣就不错了。

    做个新样式的衣服在什么时代都不是什么问题,可这些新服装只有一个问题,纽扣。

    能怎么办呢?还不是得做……大唐现在铜大约卖一钱银子一斤,一个纽扣怎么也得十几克,一套衣服上12颗纽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