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亡国公主要建国 > 第 116 章 第116章 无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年前,庆国还与华夏相邻,两国交界处各自陈兵戍守,相互防备着暂且维持平和,很神奇的是,竟未发生过一次摩擦。

    一般情况下,乱世中国与国的边境上很少能保持这么长时间的平静,小摩擦、小冲突稀松平常,甚至这样的情况边境守军都不会上报给朝廷,无人将此当做两国纷争,并上升到政治高度。

    可如今牧荣陲拥兵反叛庆国,占据了庆国昌安城以东至华夏边境、从南到北狭长的这片地域,仿佛在庆、华夏间硬生生割裂出了一条隔离带,将二者分开的同时,亦让自身处于二者夹击之中。

    认真论起来,他占据的这块地盘,于己而言形势大为不利,然,即便如此,他也还是昭告天下称帝了。

    除了收拢的军队,牧荣陲能用的人除了儿子,就是几个心腹将领,说是称帝复国,但实际上与草台班子无甚差别。

    “父皇,您真的决定如此做?”牧荣侬无法理解他这位父亲的做法,忍不住谏言道,“父皇,如今正该主动出击攻占临近郡县,若止步于此,恐遭东西夹击,届时腹背受敌,该如何脱出困局?”

    谁能想到,他这位父亲不乘机一鼓作气向西攻打,眼下竟要折腾着分田种地?

    牧荣陲合上手里的文书,目光从旁边放着的一摞报纸上掠过,叹道:“恶奴,非是朕不愿主动出击,你可去军中看过?”

    “这……”

    牧荣陲见他答不上来,便继续说:“咱们之前戍守于此,起事时确实以逸待劳,与扶兼派来的军队交战时未曾落于下风,但继续西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先不提军中操练、粮饷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你怎知西进时东边那位不会乘虚而入呢?”

    “父皇,为何不修书一封送于洛都?”牧荣侬蹙眉,“大可暂与清河堂妹达成约定啊!”

    牧荣陲笑叹一声,边摇头边耐心教导儿子:“恶奴,你这想法首先就错了,逐鹿天下谁肯向他人让步?你不该再当她是堂妹,而要视其为一方雄主、一国皇帝,以这重身份来设想她的做法,便知固守于此、休养生息才是我等明智之举。”

    牧荣侬面露思索,在心里扭转观念再次推想,这次就悚然而惊了。

    是了,若他们真的出兵西进,那留下戍守的兵力必然有限,这大好时机清河会放过吗?站在一国皇帝的角度,那必须不能啊!一旦华夏派兵占据他们如今所处之地,那西进的他们就再无退路了,答应了扶兼便罢,还能重新占据一块落脚的地方,若是战事不顺……无异于自取灭亡啊!

    “想明白了?”牧荣陲见他神色变换,便知是明白过来了,他抖抖手中的文书,吩咐道,“所以,安心办好朕交代的事吧,凡在我宴国所属之地的子民,均可分田一亩,粮种免费派发,务必让他们尽快安稳度日。”

    “分田之事绝不可马虎,民心思安,只有让平民安定下来,才能早日休养生息,恶奴,经营好宴国辖地,咱们才有资本再图以后啊,需知打仗缺不得钱粮,先前可向庆国索要,如今却要靠咱们自己了。”

    牧荣侬忽然想起,前两年里父亲便时常以各种理由上书给扶兼要粮饷,扶兼虽每每不曾给够数,却多少都会送来一些,至去年起事时,这要来的粮饷居然还存了点,确实让他们度过了最开始那段战事频繁的时期。

    之后他们用的粮饷,就是附近征集来的了,眼下确实该设法解决军粮的问题了,否则很快就会面临捉襟见肘的窘境。

    此时他便理解父亲的用意了。

    但……实际上这理解也仅是个表面。

    于牧荣陲来说,分田安民,的确是为了保证后续的军粮,可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是称帝后换了角度,在做帝王该做的事。

    待牧荣侬告退离开,他拿起了桌上那沓钉起来的报纸,这是他几年来戍守于此,陆续收集起来的,有的是行商带来的,有的是探子送来的,还有的是华夏边境守军随手扔了被他命人捡来的。

    他一页页翻过,这报纸上分不同的区域,写着不同的事,他主要看得是华夏施行的一些政令,比如地如何分、如何置换、如何买卖,税如何交、交的哪些税,什么情况可免税、什么情况需多交税,以及何地出了怎样的案子,这犯人做了什么恶、犯了哪些律法条款,最终判了什么罪……林林总总,涉及了方方面面,且一字一句都通俗易懂,读来不仅不枯燥,还能看出些趣味。

    至少牧荣陲这几年一一看过来,脑海里早就不自主地描绘出了华夏国内如今的情况,其变化不可谓不大。

    也是从这些报纸上,牧荣陲看到了侄女儿这个皇帝做得有声有色,虽然不大想承认,可他内心深处,在称帝后已不由得拿她当榜样了,分地一事就是跟她学得。

    只是做来效果如何……就要留待时间检验了。

    和牧荣陲一样收集报纸并时常翻看的,还有远在景国的一些人,除了解岸,世家中个别有识之士也在有意识地收集华夏的报纸,分门别类加以研读,进而思考。

    这几年因华夏和景国签过协议,所以两国之间关系尚可,贸易往来一直未曾断绝,南北的行商频繁往返,通过水路、陆路不断将两国的各类物品贩卖给对方,所以,从行商口中,景国国内也听闻了不少关于华夏的传闻。

    什么华夏朝廷给家家户户都修了红砖小楼,什么通往各处郡县的马路又平整又宽阔,什么乡下平民的子女都能读书识字……这种种传闻,恨不得把华夏吹嘘成仙界那样完美神圣的地方。

    景国很多人都是不信的,特别是许多大半辈子只在家门口那三分地转悠的人,见识有限的他们根本不相信,只觉得行商们是为了兜售货物才故意吹嘘、博人眼球的,权当个乐子听听便罢。

    不过,他们承认,行商兜售的一些华夏之物确实不错,比如那些轻薄暖和的棉被、棉衣,还有价格更高的那些鸭绒被、鹅绒毯,的确十分暖和实用。

    除此之外,还有日常用的那种照得人纤毫毕现的镜子、清透如水晶的各类器具,洗漱浣衣用的肥皂、香皂,洁牙的牙刷、擦洗的毛巾等等,可谓是极大地便利了日常起居,漫说富贵人家,就是平民人家,这些好用又不算很贵的小东西,都用得很普遍了。

    可以说,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华夏哪怕未曾统一,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国之人。

    一直关注着华夏诸多变化的解岸,每日归家总会问问有没有新搜集来的报纸,一旦有便立刻拿去书房仔细品读,至今他书房里存放的报纸都好几摞了。

    今日新送来的报纸,有一份华夏兵部出的,其中头版内容说的就是庆国内乱之事。

    华夏各部各院的报纸,都是一旬一出,这份兵部报纸看日期都是去年冬天的了,如今能辗转从北到南送到他手中,还是他特意吩咐了解家走商的仆从留心收集的。

    解岸看完这头版内容,将报纸摊在面前的桌上,陷入了沉思。

    这版内容,将庆国内乱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描述得清楚明白,起因、经过、现状,内容不算很长,可任谁读来都能对庆国乱局有所了解,哪怕平民百姓,只要识字亦然。

    而报纸上用的字,都是华夏前几年起推行的简化字,记读起来不难,且华夏还在平民中普及读写,几年过去已有不少平民学会了,看这种白话文的报纸根本没有难度。

    解岸为了看报,也学了简化字,还在仆人中做了试验,所以,他很清楚这简化字的学习难度,于有识之士容易,于平民亦不难。

    报纸、推广简化字……

    解岸忍不住喃喃自语:“这是要开启民智啊,往前细数,历朝历代均无此先例,如此做……真的不会出乱子吗?”

    然,他又想到华夏几年来的诸多政令,又有多少不是开了先例呢?

    解岸感叹着笑道:“陛下啊陛下,你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这摊子越铺越大,他日真的不会失控吗?”

    他忍不住又想到庆国和景国,前者正陷于内乱,只平叛便被牵制住了,兵力、财力都将优先供给于此;而后者……今日朝堂上都还在吵,无论是高坐于上的帝王,还是立于殿中的臣子,均各有各的心思和目的,或为权柄、或为家族,或为利益、或为名声。

    解岸未尝不知,真正心怀天下、心怀百姓的人确实有,但能因此付诸行动、取得成效的,却寥寥无几,偶有二者齐备的,也没有强势到足以力挽狂澜。

    这蒙昧晦暗的岁月,已然过去了几十年之久,多少人因前路无望而黯然消逝,恐怕他亦会成为这其中之一。

    “不知……我还能看到……那一日吗?”解岸低语自问,将这份报纸仔细抚平,放到了专门用来收集的匣子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