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亡国公主要建国 > 第 172 章 第172章 宣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休息好了,几个女子相互扶持着继续往山上走,这次上山时心情就不似之前踏青般轻松了。

    “可知那家人后来如何了?”扶慧边走边问。

    “听说流放前那家的儿媳妇凡是有地方可去的都离开了,年幼的孩子母亲愿意带走的带走了,没能带走的他们族中愿意抚养的也留下了,大人们则全部流放去了北边。”

    “想来一路流放也吃够了苦头吧!”

    “谁说不是,我听闻那恶婆婆半路上就熬不住死了,他家的男人个个养得年轻力壮,倒是活着到了边境,不过……他们对那恶婆婆怨怪不已,都说是她作恶害了全家!”

    卫琴嗤笑:“分明一家子都是刻薄之人,临到头了却将错归咎于一人,实在令人不耻!”

    “卫姐姐说的对,说不定那婆婆就是被他们苛待了,才会半路上亡故的。”余三娘赞同道。

    “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池茂叹息,“再怎么样,那可怜的牛大丫母子也活不过来了啊!”

    她们如今担任的职务,就是要扶助天下的受苦受难的妇女和孩童,听到这样的悲剧,心情自然好不起来。

    “到了,大家随我去祭拜吧!”李秀引着众人朝山上孤零零的一座小庙走去。

    这庙不过建了三间房,正中那间供奉着一尊木质雕塑,是一个面带笑容的年轻女子,脚边还站着一个模样可爱的孩童,一大一小两人都是普普通通的面貌,可不论谁第一眼看去,注意到的只有他们灿烂到毫无阴霾的笑容。

    此时庙里已有人进出,进去的人躬身在拜,出来的人则走到门边的老婆婆跟前,往她身边的一个膝盖高的鼎中投入了一文钱。

    李秀解释道:“那老婆婆也是个孤寡老人,当年母子庙建成后,她听闻了牛大丫的事,自愿到这里做守庙人,没两年又捡到一个女娃娃,本来给送到抚孤堂了,只是抚孤堂了解了她的情况,又请示朝廷官员,询问她的意思后,按律办了收养手续,将这个女娃娃交给她抚养,所以,这几年母子庙就是她们祖孙俩在打理。”

    “那个鼎还是陛下赐的,名叫‘一文鼎’,意思是来这庙里的人给香火钱时,每人只能给一文,多的不准收。”池茂跟着解释起那鼎的来历。

    众女纷纷看向那个鼎,果然发现鼎身有篆字的铭文写着“一文鼎”三个字。

    李秀带着众人走到东面那间房前,这里摆着一个小摊,摆着香烛等物,守摊的是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模样长得寻常,皮肤还晒得有些黑,但身板瞧着挺结实。

    “各位夫人是要买香烛吗?这边的三文两把,这边的五文两把,买哪边都一样的!”小丫头脆生生地道。

    大家左右看看,确实都一样,是市面上最便宜的那种香烛,区别仅在于粗细不同,所以价格错了两文。

    卫琴付钱买了一些,小丫头还提醒她们够用就好,不必买太多。

    “丫头,你这可不像做生意的样子啊!”周氏看着她这样卖东西,忍不住开口道。

    小丫头屈膝行了一礼:“婆婆说过,供奉上香心诚便好,香烛只是外物,够用就行了。”

    一众人面露赞许,依言买了足够她们这些人用的,便朝正房走去。

    “这就是那个女孩?”扶慧小声询问。

    池茂点点头:“是呢,正是上蒙学的年纪,听说成绩还挺不错的。”

    一行人跟着三三两两进庙的人轮番进去燃香拜一拜,因里面地方有限,大家都是这样有序进出的。

    待她们都拜完,每个人出门时均往那鼎里扔一文钱,近距离一看,就发现这鼎被祖孙俩打理得很干净,甚至焕发出莹润的光泽,足见是被日日擦拭摩挲的。

    至于那守庙的婆婆,其实才四十多岁的年纪,只是平民百姓瞧着显老些,大抵前半生经历了诸多坎坷,她的面貌瞧着显苦,不过眼神却充满了温和平静,想来在此守庙的这些年,她的心灵确实获得了慰藉和安宁。

    “这婆婆就没有子女?”卫琴走远了又回头看了一眼,不由得问道。

    “听说有过子女,只是那些年战乱频频,陆续都没了。”李秀答了她的话。

    “作为一个娘亲,属实可怜极了!”再没有什么比丧子丧女更痛苦的了。

    出了母子庙,李秀停下来一一看向众人,神情悲悯而郑重:“今日是我等上任的第一天,之所以带大家来这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陛下授官于我们所托付的责任,与我们往后将要付出的努力,就是为了避免母子庙供奉的这对可怜母子的悲剧重演,让天下许许多多与我们一样的女子真正自强自立起来!”

    “愿尽己身力,不负此身责,扶天下女子自立,助天下孩童自强!”众女举手如宣誓般道。

    她们站在母子庙外,对着苍天大地,掷地有声地说出了心中的期盼和愿望。

    安平十年新成立的妇女儿童帮扶联合会,被后世称之为提高女子地位的先驱,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先河,对社会文明的进程和男女平权的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可对于当下的李秀等人来说,这个新设的官衙最大的意义,便是真的帮助了很多的女子和孩童,使之能过得更好。

    容湘对她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别的部门想要钱要人,她还会斟酌一二,但妇女儿童帮扶联合会只要开了口,她就没有不允的。

    相比起民政部,这部门也是个烧钱的地方,可民政部近几年好歹还有了点收益,去年甚至有了盈余,不再由朝廷倒贴了,但妇女儿童帮扶联合会……谁都看得出,这地方恐怕是不会有收益的。

    朝中官员看得出容湘对这部门存心大力扶持,定不会允许有人反驳,加之华夏近几年的财政状况越来越好,所以,大家便把心里的想法硬生生憋着,没一个敢提出异议。

    容湘这位女帝,在十年间从偏安东方到统一北方,再到如今的逐步收复南方,眼看着统一在望,这份功业让她的威望越来越深重,朝中官员们便是再恃才傲物,也无人敢在她面前如何。

    好在她从未因这番成就变了脾性,待人接物一如从前,这份沉稳劲儿着实令官员们佩服,遍数前朝的历代帝王,如她这般少之又少,更多的是稍有功绩就狂妄自大、膨胀无度的浮躁之辈。

    女帝……却非凡人也!

    若是容湘得知官员们的想法,一定会觉得这些人怕不是有病,华夏现在的版图离后世这个国家的版图可差远了,才哪到哪儿啊,这能叫功绩?

    只能说两者拿来做对比的参照物就天差地别,结果当然差得十万八千里。

    安平十年容湘的生辰时,牧荣淳特意准备了一番,瞒着她联合池晁、解宣、赵归等朝中高官,为她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庆生宴会。

    他做不来什么东西,奇珍异宝的她也不见得喜欢,便干脆在宴会上为她舞了剑,以此作为生辰礼物。

    池晁、解宣等人依次送上了生辰礼物,牧荣淳提醒过他们,所以这些礼物中没有奢华之物,于一个帝王来说可以称得上简陋了。

    池晁送了自己写得一幅草书,内容是他自作的贺寿词,行文流畅、文采斐然,绝不负他当年才俊之名。

    解宣送的是一幅亲笔画,画的是春日的洛都之景,外有山峦、内有城郭,画面大气中透着清新明快,留白处题了一首诗,乃是他自己作的。

    比书法他肯定是不如池晁的,只好另辟蹊径改了画画,大抵是心里存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画成后竟出乎意料得意境美好,让人观之就能感受到画中满溢着希望,就连叔父也说,这是他有生以来画得最好的一幅画。

    赵归送了亲自打造的一把匕首,没有镶嵌华丽的宝石和装饰物,也比不上声名在外的那些名刀名刃,不过确实锋利至极。

    段忠则送了自己亲制的一套琉璃茶具,这是他失败了上百次才满意的唯一一套成品,从颜色到器型,都极力做到了完美。

    如各部各院的主官,也依次送了自己准备的礼物,没花多少钱,就是颇费心思,很多都准备了很多天。

    而他们直到此时,才知道陛下的生辰是盛夏的五月二十,这些年容湘从未庆过生,即便是早年跟随她的赵归、段忠、池晁等人,亦从不知她生辰是哪日。

    她出生在前宴国的皇宫,那时作为公主的她声名不显,外人自然无从得知她的生日,等她为人所知的时候,身边就只有牧荣淳一个亲人了,这位不提、她自己不说,旁人就更不知了。

    至于牧荣氏一族……如今幸存的倒是不少,可知道此事同样没有,说到底,那时候根本无人关注陛下。

    “你们有心了,朕很高兴!”容湘收到一件件礼物,看得出这些礼物都用了不少心思,她很爱惜地一一抚过,“这些礼物都很好,朕很喜欢!”

    “阿姐,生辰喜乐!”牧荣淳身着广袖长袍,单膝跪于她面前,微微仰头望着她轻笑,“愿阿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愿陛下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其他人亦躬身行礼,口称祝词。

    “谢谢凤凰,也谢谢众卿!”容湘扶了牧荣淳起身,带着他走入席间,“来,满饮此杯,今日不醉不归!”

    众人依言入席,举起了各自的酒杯同贺,这日当真是酒水管够,每个来庆生的臣子都是醉着被送回去的,倒是寿星正主,喝得最多却一直没醉。

    牧荣淳还打趣她:“阿姐这般,日后再不会有人与你喝酒了!”

    容湘哈哈一笑:“这不是正好?”

    普通人哪能喝得过修真者?况且,这又不是蕴藏灵气的灵酒,根本醉不了她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