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御道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括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旗手卫、钦天监等,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医院等。
在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门。
若是从午门进,便又有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
过了桥就是奉天门,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
三大殿的东侧有文华殿和文楼,西边有武英殿和武楼,统称为“前朝”五殿。
奉天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是今上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
三大殿之后,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
处在中轴线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左有柔仪殿,右有春和殿,两殿相对。
东北角为东六宫,西北角为西六宫。
在春和殿西侧还有御花园。
“前朝”与“后廷”相结合,组成“朝廷”。
传说,当初刘基修建南京城皇宫的时候,朱元璋打算把宫殿修盖得间量多点儿、大点儿,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尊严。
这天,朱元璋正要传旨宣刘基,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刘基自己来了。
他一见朱元璋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朱元璋听了觉着很怪,想了想,就下旨叫刘基去监造不到一千间,可还得跟天宫差不多间量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官。
刘基领旨就办去了,这事儿一下子就在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基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些日子,刘基就把事儿全都办好了。
朱元璋一看那宫殿盖得甭提有多华贵了,间量还真是不到一千间也差不多,再看宫院里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朱元璋愈看愈高兴,当时传旨,给刘基加封晋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
直至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皇宫里的宫殿是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七十二条地沟。
除了这些,皇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这四个角楼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
据传当时修建的时候,管工大臣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曾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圣上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圣上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
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琢磨法子。
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
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
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
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
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
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
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
大伙儿一看就吵嚷起来了:“人们都心里怪烦的,你怎么买一笼子蝈蝈来,成心吵人是怎么着?”
木匠笑着说:“大家睡不着解个闷儿吧,你们瞧……”
他原想说你们瞧这个笼子多么好看呀!
可是他还没说出嘴来,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
他急忙摆着手说:“你们先别吵吵嚷嚷的,让我数数再说。”
他把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
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
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
大伙儿就跟着这个笼子,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角搂,给皇宫更添几分豪华。
整个皇宫,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万户千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从洪武门进的罗椿和洪世贤就像是着宫殿里的两只昆蚁,行迹匆匆,却笔直而行。
罗椿和洪世贤才进宫不久,在太子府驻了数日的刘寒也匆匆的进了宫来。
一国之储君的身体康健便是国祚之根本,本就不甚安康,如今才到了春日里,便又有复发之相,即便是他们这帮子御医日日住在太子府,也已无法保障。
若是有朝一日太子薨,他们这帮人只怕是排头第一个要倒霉的,与其等到那个时候去,不如眼下便将病情上达天听。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