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蛇背上的天师 > 第14章 因祸得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迅雷不及掩耳。

    邪修尚未反应过来,雷便劈到了他的身上。

    一阵皮肉烧焦的味道随夜风飘散,顷刻间,邪修便魂飞魄散,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惠功这边稍好一点,但也被劈的外焦里嫩,都快熟了。

    而天空的雷云还未散去,似乎还准备给惠功再来一下。

    “小道长,你怎么样?”赵捕头呼喊着,跑向奄奄一息的惠功。

    “别、、、别过来。”惠功制止了赵捕头,然后挣扎着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张符纸来,指尖蘸上自己的血,用尽最后的力气在符纸背面书写自己的生辰八字。

    可就在最后一个字快写完的时候,再也坚持不住,无论怎么用力,手指都无法再动分毫。

    千钧一发之际,一声“无量寿佛”传来。

    众人纷纷冲声音来源看去,原来是一位长须飘飘的道长。

    道长几步便来到惠功跟前,看着惠功手里的符,再看看天空的雷云,顿时明白了惠功的用意。

    道长马上拿过惠功手中的符,替惠功写完了最后一个字,然后立即将符折成三角后丢了出去。

    符纸飞到半空的瞬间,天雷再度劈来,径直劈在符纸上,符纸瞬间化作一团火焰,须臾,灰飞烟灭。

    天雷尽,乌云散,月光洁。

    第五天中午,惠功才在县衙的厢房中醒来。

    检查了一下自身,发现不光内伤好了大半,法力也增长了不少,本以为会身死道消,没想到因祸得福。

    早有人将惠功醒来的消息禀报给县令。不多一会儿,陈力便带着师爷和赵捕头等前来看望惠功。

    一番寒暄和表扬后,众人离去,只有赵捕头留了下来。

    “小道长,这次真是多亏了你,不然就让那戴存(邪修的名字)得逞了。”赵捕头打心底感激惠功。

    “除魔卫道,吾辈修者分内之事。”惠功也挺自豪。

    “对了,不知最后救我的那位道长是谁?现在何处?”

    “哦,那位道长法号云青,是文峰观的一名道长,他老人家第二天便回观里去了。据云青道长所说,那戴存三十多年前曾往文峰观学道,后被逐出道观。不曾想,他竟然做了邪修。”赵捕头答道,同时将戴存与文峰观的渊源讲了出来。

    “是这样。看来我得去文峰观一趟,亲自感谢老道长救命之恩。”

    又住了一日,惠功基本恢复的差不多了,便向县令辞行,往文峰观而去。

    来在文峰观,很快寻到了云青道长。

    “晚辈惠功,感谢道长救命之恩。”惠功恭恭敬敬给云青道长行了个礼。

    “机缘造化,不必挂怀。你肯为了消灭邪修而赌上自己的性命,这点难能可贵。对了,那以血引天雷的法术,你是从何处习来的?”老道长询问道。

    “不瞒道长,那以血引天雷之术,是晚辈根据天雷符和血咒,自己创造的一种新法术,前几日实在敌不过那戴存,才出此下策。本是抱着与那戴存同归于尽的想法,孰料那戴存直接被第一道天雷劈死,晚辈这才尝试使用替命血咒,替自己受那第二道天雷。”惠功解释了一番。

    “了不起了不起,你真是修道的天才。贫道一开始还在好奇,为何你不在一开始就使用替命血咒,原来是临时想出来的。真是太了不起了。对了,还不知道你师承何处?”云青道长听完,不由得惊叹惠功天才。

    “晚辈师承自龙头河龙王庙,师尊为住持众善道长。”惠功答道。

    “你师父很幸运,有你这样一个好徒弟。”云青道长不由得有些羡慕。

    送走了惠功,云青道长不由的叹了口气。

    徒弟见师尊叹气,便问其缘由。

    云青道长感叹道:“此子天赋异禀,才华横溢。假以时日,定能成为巴蜀年轻一代修道者的翘楚。只怕那青城山上的弟子,也未必能盖住他的光芒。”

    “他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弟子有些怀疑。

    “且待潮涨潮落,月圆月缺。”云青说完,便不再言语,而是抬起头,看向那自在舒卷的白云。

    再说惠功离了文峰观以后,便径直往家里赶。

    盗尸衣案告破,惠功出力最多,陈力给了惠功不少奖励。惠功打算将一部分给家里,另一部分则准备去龙王庙的时候,拿来孝敬师父。

    到家那天,正好小满。

    不得不说惠功回家的正是时候,正赶上农忙。

    我国南方有谚语:“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

    稻田里需要水车车水;油菜成熟,需要榨制成菜油;蚕开始吐丝,要准备缥丝。

    忙了快半个月,总算是稍微清闲了一些。

    转眼到了端午节这天,惠功放弃了上山采药的大好时机,打算与家人一起好好过个节。

    早早吃过早饭,一家人便一起出发,去县城赶集。

    长江将巴东县分为江南和江北两部分。县衙位于江南金字山脚下,惠功家所在的村则属于江北。彼时没有桥,两岸来往,只得依赖江上的渡船。

    长江在巫溪口拐了个弯,这里地势相对平缓,巴东人在此聚集,便在两岸各形成了一条热闹的街道。每逢重大节日,比如过年前置办年货那段时间,街上总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每年端午时节,县里都会组织龙舟比赛。

    参赛的队伍比较杂:有各乡镇的,有县衙的,也有当地大姓的,比如巴东地区土家族的八大姓——彭、白、李、田、冉、杨、覃、向,也有大地主的等等。

    一时间,江边船来船往,锣鼓喧闹,旗帜飘飘,好不热闹。

    比赛开始以前,惠功一家人乘渡船,准备前往南岸。

    县衙在南岸边搭了一个台,白天作为看台,晚上则有戏班唱戏。

    船离开渡口好几丈,上游出现了一叶帆。

    不一会儿,整条船便呈现在江面上。

    那是一条大货船,长约十丈,宽约三丈。船首两侧,两只大船眼十分醒目。船上帆墙高立、船旗招展。船旗上绣着一个大大的“张”字。船吃水较深,大抵是装满了货物。

    船家一见那大船出现,不由得有些紧张,当下一边小心划着船,一边叮嘱大家坐好抓稳。

    惠功忙牵住小菊的手,同时叮嘱父母几句。他不知道的是,这艘船,将来会在小菊的手中沉入滔滔江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