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我在宋朝建设盛世 > 第458章 摆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什么说,黄河往北移动,它危险呢?

    想想大宋的北边是谁?辽国啊!

    这黄河又是什么呢?天堑啊!这可是辽国想要攻打大宋,最大的阻碍啊。

    想要打大宋,你就要度过这黄河啊。如果渡不过这天堑的话,自然就没有办法大肆进攻大宋了。

    那李舜工研究出这个理论之后,就表示,任由黄河这么往北移动的话,将来,这黄河真的进入到辽国的境内,那不是扯淡了?

    以后辽人在自己的境内调拨兵马,横跨黄河,还需要通知大宋吗?

    那他们不是想什么时候攻击大宋,就什么时候攻击大宋了吗?

    有了这个研究结论之后,这李舜工也提出了一个建议,什么建议呢?

    那就是给这个黄河改改道。

    不让他往北边挪。

    给黄河改道,这个涉及的工程量就太大了,大家都觉得,这事儿不太靠谱。

    然后当时的丁谓也是怒斥了这李舜工一番,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让改是吧?这次不让改,那咱们等下一次吧。

    这下一次到了什么时候呢?

    仁宗在位的时候。

    那是庆历八年的事了。

    那一次,其实也没有说给黄河改道。刚开始仁宗对待这黄河的态度,也是很佛系的。

    那就是尽量的治理,实在不行的话,那就堵一堵,再不行的话,真决堤了,咱们就换个地方种地好了。

    反正别大费周折就行了。

    可是仁宗是这么想的,黄河没有按照仁宗的心思这么干啊。

    到了庆历八年的时候,这黄河出事儿了。整了一回大的,直接从澶洲那边开始冲出来,最后从天津入海了。

    天津在哪儿啊?挨着辽人的大名府啊!这甭说是到辽人的境内了,直接都卷到辽人的家门口了。

    这一下,整个朝堂的君臣都要疯了。

    本来还指望着黄河这道天险挡住辽人呢,结果呢?你这还挡个球啊?

    除此之外,宋朝修建多年的工事也被冲垮无数,然后河北那边受灾严重,可谓是伤筋动骨啊。

    损失都是次要的,天堑才是最主要的。

    大家都想着,怎么样才能把这黄河重新给改道回来。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啊,可不是说你动动嘴皮子,就能办成的。

    这其中涉及到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等等等,这些都是要讨论斟酌的。

    然后到了至和二年的时候,有人提出来了两个办法。

    一个办法叫回河东流。

    啥意思呢?

    就是说,咱们把以前黄河决口的位置,重新给堵上,再把原来的黄河河道疏通一下,这不就能让黄河重新回来了吗?

    至于说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流塔分水了。当然了,这第二个方案,也是以第一个方案作为基础。

    堵肯定还是要继续堵的,可是直接让黄河按照原路线走的话,难度太大了。因为这么多年,河道两旁都已经变成了居民区了……

    不过在主流道的旁边,有个小流,叫六塔河。

    咱们可以把水引到六塔河,最后顺着六塔河,重新进入老河道,就可以了。

    当时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谁呢?李舜工的儿子小李同志。

    而且这个小李同志还摆出了论点论据,说这样做可行等等等等……

    摆论点找论据,大胆假设,然后……这个东西还没有干呢,当然没有办法求证了。

    不过小李同学还是成功得把朝堂的君臣们给说动了。

    没办法啊,大家都怕辽人打过来啊。

    整个朝堂上,也就欧阳修觉得这事儿有点扯淡了。

    为啥呢?

    黄河多宽啊?那河道几百步宽,可是这六塔河呢?不过五十步的小河。

    把这么多的黄河水引到这小河里边?你不怕出事儿吗?

    还别说,大家怕辽人,胜过了怕出事。

    甭管怎么说,这黄河天险不能放弃。

    包括当时的富弼跟文宽夫,都支持这一次的行动。

    然后这事儿就提上了日程,开搞了。

    结果,到了嘉佑元年,这事儿开始搞了。

    几十万民夫一起上阵啊,把商胡决口给堵住了,再然后,让这黄河改道,进入了六塔河。

    当天,就出了大事。

    黄河果然有决堤了。

    然后整个河北路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灾民无数……

    小李同学当然是被充军了,但是再怎么样,这巨大的损失是不可挽回了。

    但是现在,这疏浚二股河的事儿,再一次得被提上日程,也就是说,君臣们想要重设黄河天险之心不死啊。

    而欧阳修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也是急匆匆得求见。

    仁宗他听说欧阳修在外边,也直接表示不见。

    他已经下定决心,把这个大工程搞起来。甭管怎么说,都要从新把黄河给拉回来,让它重新成为大宋抵御北方的一道天堑。

    此时的欧阳修,就站在了宫门外。

    现在外边的太阳不小,欧阳修年迈,晒了没一会儿,身子就开始打晃了。

    “欧阳大人,还是回去吧。”

    负责守门的军士都有些不忍心的。这欧阳大人看起来,身子骨可是不咋地啊。

    万一真的晒倒下去,说不定他欧阳家就能办白事儿了。

    不过……欧阳修没有理会别人的劝告。

    他现在还在想以前的事儿。

    只要经历过那事儿的人,现在每每想起,都觉得那就是在造孽啊。

    就现在来说,河北路还是念念灾民不断。

    要是再来这么一次的话,怕是以后,这河北路就要成为历史了吧。

    甭管怎么说,都不能让陛下下这个决定啊。

    “欧阳修,你这老小子,不要命了?”

    旁边传来了一声爆喝。

    欧阳修扭头看了过去,揉了揉眼睛,欧阳修才认出来人。

    “包……老匹夫!你过来看热闹吗?”

    包拯走上前,直接一把拽住了欧阳修,就往旁边走。

    欧阳修被老包拽了一个趔趄,也是一脸愤怒得吼道:“别招我!”

    老包哪理会你这老东西的嘶吼,他冲着旁边的人招呼道:“愣着干嘛?赶紧过来抬人!”

    老包没有手下跟来,他喊话的是旁边守门的军士。

    那些军士本来是不能乱动的,但是架不住包大人那怒气勃发的眼神啊。

    于是一个个的赶紧走过来,帮着老包把欧阳修给弄到了阴凉的地方。

    等把欧阳修放下之后,几个人也都是气喘吁吁的。老包一脸得意得说道:“别看老夫年岁比你大,这身子骨,可比你强多了。”

    欧阳修一脸不服得说道:“呸!你早晚死我前头!”

    “是吗?我还就不信了。”

    老包笑着说道。

    欧阳修也懒得搭理这老匹夫,他坐在地上,摇头说道:“这事儿不能这么办啊……”

    “行了,这事儿,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的意思。你自己在这里说,又有什么用?就算是老夫跟你一起,也挡不住这么多人的意思。”

    欧阳修听保证这么一说,眨巴了一下眼睛,最后摇了摇头,又用袖子擦了擦眼睛。

    这是着急得哭出来了。

    老包一看,也叹了一口气,最后说道:“哎……算了。你既然执意……那,我就跟你一道试试吧。大不了……”

    “再在陛下面前闹一次吧。”

    想当年,仁宗为了给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亲戚升官,就遭到了包拯的竭力反对。

    最后仁宗直接避而不见,结果呢?

    老包就跑到了仁宗面前,拽住了仁宗的袖子不撒,在那开启了吹风机模式,把仁宗喷了个满头满脸……

    现在包拯的意思很明显,你不答应,那我就再喷你一次!

    欧阳修摇了摇头,一脸绝望得说道:“不成……不成啊……”

    包拯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成不成,这事儿……总要试试啊。”

    “嗯……咱们两个人,怕是不够,这事儿可以找宋方问问,这小子的点子不少。”

    ……

    包拯拉着欧阳修,一直奔着宋府赶去。

    等拍开门之后,这两个老头儿都是一脸煞白。这是赶路赶得久了,有些脱力。

    卢刚也是吓了一跳,转过身就嚷嚷着:“公子,坏了,包大人跟欧阳大人坏了……”

    宋方也是吓得从后院窜了出来。

    “哪个坏了?”

    眼看着两个老头儿坐在前厅在那大声得喘气儿呢,宋方一巴掌抽到了卢刚的脑袋上。

    “赶紧去端茶啊!凉茶啊!”

    这两个老头儿可能是有些轻微脱水加中暑。

    等喝过凉茶之后,两个人的脸色也终于是好了不少。

    欧阳修把茶碗放在了旁边,然后拉住宋方说道:“现在朝里又议论起怎么给黄河改道的事儿了,光复,你可有什么主意?”

    宋方翻了个白眼,还想说自己有个球的主意。

    可是看看欧阳修这一脸殷切的样子,宋方还真不敢说。

    这老头儿,都这样了,自己要是不顺着他的心思说话的话……恐怕,这老头儿会碰瓷儿啊。

    真要是死在这里的话,多晦气啊?

    再看看旁边老包的眼神,宋方开口说道:“嗯……改道这事儿,不靠谱啊。”

    虽然不靠谱,可是架不住人家孜孜不倦啊……

    想想这事儿,还真不是一次两次了。

    仁宗后来又折腾了一次,而且那一次,还是老王主持的。

    再后来,到了哲宗的时候,又搞了一回……

    折腾来折腾去的,直接把整个河北地区给折腾成了死地。

    河北路啊,这本应该是抵挡北边的第一道防线,结果呢?

    一直到后来,那金人南下,这地方就跟摆设没有区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