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向阳年代 > 第一百一十四章:难以弥补的差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孙静穿了一件红格子大衣,脚上也换上了皮鞋,原本的两根大辫子也变成了短发,看着即洋气又漂亮,此时正一脸纠结地看着刘杰他们。

    刘欣嗷的一声就跳了起来。

    “天哪,这一?意廖叶疾蝗鲜读耍?【簿褪歉鲆路?茏影。?獯笠戮拖窀?愣ㄗ龅囊谎?!

    孙静一脸不自信。

    “当家的,小妹非让我把头发剪了,这样好看吗?还有这身衣裳死贵死贵的,我穿都白瞎了。”

    刘婷一瞪眼:“嫂子你咋这么说?穿在身上那你有啥白瞎的?这一身加上鞋才两百多块钱,就这你还心疼得直冒汗,我可真服了你。”

    孙静拉了一下刘婷:“小妹你不知道,我基本上就是在厂子还有这店里,根本就不出去,买这么好的衣裳根本没机会穿,倒不如把钱攒着,你哥明年就要高考了,上大学还得用钱呢。”

    刘杰忙过去拉着孙静和刘婷进到柜台里。

    “有啥舍不得的,咱挣钱不就是为了花吗?这身衣裳你穿着挺好看的,再说我就是考上大学也花不了多少钱,我有手有脚的,为啥要靠老婆养活?”

    刘婷看着刘杰说道:“哥,明天高三就开课了,你是直接去还是我来找你啊?”

    “我自己骑车去就行了,你忘了哥也是一中的?你明天把我用的学习资料啥的带上就行。”

    刘婷笑嘻嘻地走了,手里拎着几个包装袋,应该是孙静给她买的东西。

    见刘婷走了,刘杰小声问道。

    “跟小妹相处得咋样?”

    孙静脸色有点尴尬:“小婷很单纯也很直接,她说家里都不是很接受我,告诉我要想融入这个家,我就得努力学文化,说你家是书香门第,亲戚朋友也都是文化人。

    可当家的,我连小学都没上完,确实没啥文化,真让你家亲戚看见,不得给你爹妈丢脸啊。”

    刘杰笑了:“别听小妹胡说,我不都说了吗?你有你的优点和长处,文化水平低可以慢慢学,你不用自卑的。”

    话虽这么说,可刘杰心里还是埋怨小妹,他甚至怀疑小妹带着孙静逛街,就是故意把这些话说给她听的。

    刚过完元旦,出来逛街买东西的人不多,刘杰就让赵阳回家了,他们两口子和刘欣坐在柜台里聊天。

    刘欣这回也不敢乱说话了,三个人的话题,又聊到了插队时的一些趣事。

    那时候集体户经常断粮,聊到知青饿得吃盐水煮白菜的时候,刘欣红着眼圈直摇头。

    “其实那时候真的很绝望,别说刘杰你会倒插门,我当时都想找个社员嫁了,起码能吃饱饭。

    那时候根本看不到未来,真以为这一辈子就面朝黄土背朝天,永远待在这山沟里了。

    那时候是徐帆一直在鼓励大伙,有时间就读书看报,说即使扎根农村,也要做个有思想有抱负的新农人。

    好在我们终于熬到了返城,可没想到回城后也只是换个了地方睡觉,成了待业青年,一样不受人待见。”

    刘欣一直给人的印象都是嘻嘻哈哈,像个假小子一样,孙静还是第一次看见她掉眼泪。

    “刘欣姐,现在不是一切都好了吗?咱们这个知青副食肯定会越来越红火的,虽然不是国营正式工,可咱靠本事赚钱,而且赚得也不比当工人的少。”

    刘欣擦了擦眼泪看向孙静。

    “其实我挺佩服刘杰的,我记得他刚倒插门的时候还朝气蓬勃的,可没过半年就跟屯子里的老光棍子差不多,天天不是跨个粪筐就是扛着个粪叉子,一脚牛屎脸都不爱洗,当时我们都以为这哥们费了。

    可没想到我们走了以后,他会去当代课老师,重新找回了自信,而且这么快就在前进公社闯出了名堂,又上报纸又受表彰的,还在市里弄了这么大个买卖。”

    刘杰哈哈一笑:“刘欣你可别忽悠你哥,我这算啥大买卖啊,就一个练摊的,只不过是把地摊弄进了屋里。”

    刘欣叹了口气:“刘杰,你以为吉春的老百姓,家家都能拿出这摆摊的钱吗?光这摊位租金一年就小一千,吉春普通的工人家庭,每个月去了吃喝拉撒,基本都是月月光,能有点儿过河钱就不错了。

    不光是我,赵阳他们几个也都想过练摊,可凑了凑连上货的钱都不够,何况没钱的人更胆小,万一赔了咋整?

    我们几个都没想到,你跟小静会真给我们股份,所以不卖命干都对不起自己。”

    见孙静跟刘欣聊得挺好,刘杰查看了一下存货,去管理科给王建国和老金打了电话。

    把徐帆的意思一说,王建国和老金都满口答应,说后天孙二来送货时把老物件一块儿捎来。

    王建国还特意提到了王秀芬,说把刘杰跟孙静的分红给她以后,她消停了一些,不咋来大队部闹了。

    王建国说公社给他们这些大队领导开了几次会,强调要保粮食产量,适当搞多种经营,很明显是怕社员都去忙自己的事儿耽误生产。

    刘杰能想象得到,现在王建民和刘焕云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越来越白热化了。

    xx全会后,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已经成了大政方针,可地方上执行的时候,各有各的手段,刘焕云求稳要政绩,而王建民则大刀阔斧,俩人的做法截然不同,矛盾自然也就很难调和。

    可这些刘杰都没啥兴趣,因为明天他就得去一中复习。

    扔了这么多年,高中课他自己学习挺吃力的,即使跟着毕业班补习,他心里也一点底都没有。

    从管理科出来,刘杰把情况跟刘欣和孙静一说,俩人都倾向于卖袋装食品,尤其是新开业的苏州街店。

    正唠着徐帆过来了,手里拿着个很大的牛皮纸袋子。

    “刘杰刘欣,我放大了一些老照片,你俩看看能不能找回点当年的记忆?”

    牛皮纸袋子里有十几张放大后的照片,有几张还上了色。

    有当初他们刚插队时的合照,当时他们都十五六岁,稚嫩的脸上洋溢着朝气和兴奋,胸前的像章和红宝书格外显眼。

    有修梯田修水利的照片,还有画宣传画集体学习的。

    最让刘杰泪目的,是一张他放牛的照片。

    照片上他站在几头老牛前面,挽着裤脚挎着土篮子,脸上早没了当初的激情,只有身上那皱皱巴巴的军装,能看出来他是个插队知青。

    而衬托着刘杰颓废彷徨的,是墙上醒目的标语。

    “割资本主义尾巴,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