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33章 卧府藏龙的锦衣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

    李锦行下朝后并没有去都察院。

    而是破天荒的来到了锦衣卫。

    “大人。”

    “去把聂刑叫过来,我在书房等他。”

    “是。”

    李锦行虽然连续一个月没有来锦衣卫上值,但是第一天接任锦衣卫指挥使时,还是来过锦衣卫的。

    不一会儿。

    聂刑便来到了李锦行的书房。

    “大人,您找我。”

    聂刑看着李锦行,神色恭敬。

    李锦行点了点头,语气冷漠,道。

    “聂刑,你立即派人去扬州,将杨宪治理扬州这一年以来的事情,全部查清楚,记录在册。

    记住,是所有事情,不可有丝毫遗漏。”

    聂刑闻言,不禁有些愣神。

    “大人,属下听说。那杨大人和指挥使大人您乃是同门。”

    聂刑试探着问道,见李锦行没有生气,这才继续开口。

    “而且他任扬州知府还是您举荐的,为何要属下查他在扬州的事?”

    聂刑不解的看着李锦行,杨宪是李锦行举荐的。

    杨宪出了问题,李锦行也得受到牵连。

    “知人知面不知心呐,聂同知,你说,是吧?”

    李锦行看着聂刑,似笑非笑的说道,似乎意有所指。

    聂刑闻言,心里也顿时一惊,不过脸上却是不动声色,表情如一。

    “是,大人说的是,属下这就去办。”

    “嗯,下去吧。”

    “是,大人。”

    聂刑轻轻退出李锦行的书房,深深的看了李锦行的书房一眼,眼神有些惊疑不定,转身离开。

    而当天夜晚,就有一封信从聂刑的房间秘密送出,离开了京城。

    可见,聂刑这个指挥同知,似乎不是那么的忠心。

    “这个聂刑的身份,还真是耐人寻味。

    就连影卫也没有查出来他的身份,看来此人有大秘密啊。”

    书房里面。

    李锦行坐在椅子上,回想着刚才聂刑的反应,顿时确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虽然聂刑掩饰的很好,但是李锦行本就对聂刑有所怀疑,一番言语试探下,聂刑微小的动作自然逃不出他的眼睛。

    聂刑此人绝对不是朱标或者朱元璋的人。

    或者说,表面上是朱标和朱元璋的人。

    “吱呀!”

    就在这时,李锦行书房的门被打开。

    一个锦衣卫千户走了进来。

    “大人。”

    李锦行闻言,打量着眼前的锦衣卫千户。

    良久。

    开口道。

    “暗中盯着聂刑,有什么异常立即向我汇报。”

    “是。”

    “属下告退。”

    说完,锦衣卫千户便转身离开。

    “小小的锦衣卫,还真是打的挺热闹啊,卧虎藏龙。”

    李锦行揉了揉脑袋,笑着说道。

    与天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

    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锦衣卫初建,许多人抱着和他一样的想法,塞进来了些人,毕竟锦衣卫权力惊人。

    锦衣卫的诏狱,如今已是令人闻风丧胆,谈虎色变!

    “安正,去东华门。”

    安正闻言,驾车离开了锦衣卫,朝着皇宫的方向赶去。

    “吴统领。”

    东华门外,正是禁军统领武平侯吴勇。

    “李大人。”

    吴勇看着李锦行,挥了挥手,身后的士兵立即把宫门打开。

    李锦行随即进入了宫城,直奔奔御书房而去。

    片刻后。

    御书房内。

    朱元璋正盯着悬挂在墙壁上的两株稻穗,眼神越看越满意。

    “皇上,李锦行李大人在殿外求见。”

    就在这时,二虎走了进来,拱手禀报道。

    “李锦行来了,让他进来吧。”

    朱元璋闻言,这才回过神来,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臣,参见皇上。”

    “免礼吧。”

    “坐。”

    “谢皇上。”

    朱元璋看着李锦行,缓缓开口。

    “锦行呐,北巡路上的事咱也都知道了,咱听说你对杨宪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朱元璋神色莫名,看不出喜怒。

    而李锦行闻言,心里也是不由得一动。

    杨宪刚刚回京,在扬州做出的一系列政绩让朱元璋龙颜大悦。

    所以李锦行当初对朱标说的那一番话,在朱元璋耳里,便成了有几分妒贤嫉能的意思。

    当然,朱元璋身为皇帝,是很乐意看见臣子们争的。

    只是在一些事情上不能过火,不然就得敲打敲打了。

    “回皇上,确有此事。”

    李锦行也没有否认。

    既然朱元璋问了,那证明他和朱标的谈话内容早就被朱元璋知道了。

    再遮遮掩掩的更显得多此一举。

    只是李锦行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居然会在朱标身旁安排人,这确实让李锦行有一种不寒而栗之感。

    他有想过,各藩王身边肯定有朱元璋安排的人。

    否则朱元璋也不可能将所有皇子在藩地内干的那些坏事,全部记录在《御制纪非录》里。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就连太子朱标身边也有朱元璋的人。

    这倒是把他吓了一跳。

    “看来以后和太子说话的时候得注意了。”

    李锦行不禁在心里默默想到。

    而朱元璋听见李锦行的话,也有些纳闷。

    “锦行啊,当初是你给咱举荐的杨宪,而且杨宪还是刘伯温的弟子,你的同门。”

    “咱就想不明白了,你为什么这会儿倒是对杨宪改变的看法呢?”

    “禀皇上,知人知面不知心。

    臣当初之所以举荐杨宪,一是因为多年以来,臣的确知道杨宪此人有能力,可以治理好扬州。”

    “二是因为他身在翰林院,举止不凡、温文儒雅,素有怜悯之心,臣以为其乃是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

    “三是因为臣也有自己的私心,杨宪毕竟和臣师出同门。”

    李锦行看着朱元璋,没有保留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当然,这个说话的顺序很讲究。

    朱元璋听完李锦行的话,就更疑惑了。

    “既然你也认为杨宪此人有能力,有仁心,乃是一位为民请命的好官,那你为何后面又改变了你的看法呢?”

    “皇上,臣第一次对杨宪态度发生转变,乃是扬州稻谷贪墨一案。”

    李锦行似乎是在回想着当时的细节,顿了顿,继而说道。

    “如果是其他人做出这种事,臣丝毫不觉得奇怪,但是杨宪乃是臣的同门。”

    “早些年恩师无暇授课,是臣代师授业,对于杨宪为人颇为了解。”

    “然而扬州一案,与臣多年相处以来的杨宪性格大不相同,恍若是两个不同的人,于是臣便重新审视杨宪此人。”

    “臣也绝非是妒贤嫉能之意,还请皇上明察。”

    朱元璋看着李锦行,眼神复杂。

    他听懂李锦行的话了。

    虽然李锦行没有明说,但是想表达的意思他都知道了。

    杨宪此人善于伪装,就连李锦行和他相处多年,也从未发现杨宪有这样冷酷的一面。

    说明杨宪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干吏。

    很有可能还是一个酷吏!

    所以朱元璋沉默了。

    良久。

    朱元璋似是下了什么决定,缓缓开口,道。

    “行了,咱也没说你妒贤嫉能。

    就杨宪,还不值得你妒贤嫉能,你小子倒是自己给自己说上了。

    去东宫帮着太子处理奏章吧,政务繁多了,他一个人也处理不过来。”

    “臣,遵旨。”

    李锦行说完,转身离开了御书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