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34章 东宫批阅奏折,朱标的信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御书房内。

    朱元璋看着墙上挂着的两株稻穗。

    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神色严肃。

    不知过了多久,朱元璋才做出了决定。

    看着李锦行离去的方向,枕在椅子上,嘴里呢喃道。

    “杨宪,咱是真的欣赏你,希望你不要让咱失望啊。”

    眼睛里时不时闪过一缕寒芒。

    “二虎。”

    “末将在。”

    “你派人,去扬州,查一查扬州是否如杨宪所说,已经复产半数良田,百姓数十万,已有复苏之像。”

    “并将他在扬州的所作所为,给咱查清楚了。”

    “是。”

    朱元璋终究是欣赏杨宪的才华。

    只要杨宪所说的是实情,扬州确实已有复苏之像,百姓近三十万,半数农田复产。

    那他就可以继续重用杨宪。

    毕竟,能治理好扬州,让扬州在一年之内从破败不堪之地恢复民生,到如今的复苏之像。

    手段过激了一些也无妨。

    只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杨宪居然还敢欺君!

    ………

    另一边。

    李锦行出了御书房。

    便跟着一个太监来到了东宫。

    这还是李锦行第一次来东宫,之前都在奉天殿。

    “李大人。”

    刚走进东宫,李锦行就看见了朱标的随行太监,文忠。

    “文忠,殿下呢?”

    “殿下正在崇文殿,大人请跟我来。”

    李锦行闻言,点了点头,跟在文忠身后。

    就在这时,一个衣着华丽,举止端庄,雍容华贵的女子从另一边的偏殿走了过来。

    “参见太子妃。”

    李锦行看见来人,也知道是太子妃常氏。

    “免礼,你就是锦行吧,太子也常跟我说起你呢。”

    李锦行闻言,笑着点了点头。

    “太子在殿内等你,你过去吧。”

    “是。”

    李锦行说罢,这才和文忠离开。

    常氏看着离开的李锦行,心里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另一边。

    东宫,丽正殿。

    太子侧妃吕氏一边听着丫鬟的禀报,眼神里有些莫名的波动。

    现在他在在京城孤立无援,自然不敢有其他的心思。

    毕竟常氏乃是常遇春之女,许多淮西勋贵都支持着常氏。

    而且常遇春还是朱元璋从小的玩伴,开国功臣。

    至于吕氏,他父亲也不过是元廷的降臣,能被太子纳为侧妃,已是天大荣幸。

    无论怎么看,她都没有机会。

    只是,身处皇宫,很多时候便会慢慢的滋生一些野心。

    哪怕看似遥不可及。

    ………

    崇文殿内。

    “殿下。”

    李锦行刚走进崇文殿,就看见了坐在案桌前批阅奏折的朱标。

    随着朱标越来越成熟,朱元璋也放心大胆的将奏折全部扔给了朱标。

    太子的手于喻便可调动军队!

    这就是朱元璋对朱标的信任。

    历史上没有一个太子能做到如此。

    “锦行,你来了正好,快过来,先把这些奏折处理完了,我再和你说说。”

    朱标看着李锦行,也是顿时喜出望外,连忙把李锦行拉到身旁,丢给了他一堆奏折。

    李锦行看着这些奏折,顿时有些不好了。

    他在都察院都没有处理过这么多的奏折,如今居然到了东宫来打工了!

    “殿下,批阅这些奏折,有俸禄吗?”

    李锦行期待的看着朱标。

    朱标闻言,也是不禁好笑。

    “没有你也得批。”

    李锦行这才慢慢的打开一本奏折。

    是户部尚书吕昶写的。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户部,没钱了,各地税银又被花完了!

    李锦行动笔,随手写了一个阅字,便丢在了一旁。

    这种哭穷的奏折,证明户部还有钱,真正的意图是要朝廷其他机构注意注意,节省节省。

    要真是没钱了,吕昶也不会递奏折,而是在朝会上直接提出来。

    能递奏折的,就证明这件事不着急,可以慢慢等。

    李锦行和朱标就这样坐在崇文殿里,接连批阅了半天时间的奏折。

    “殿下,该用膳了。”

    直到文忠提醒,朱标和李锦行这才停了下来。

    一摞的奏折也批阅的差不多了。

    李锦行很难想象,这还是两个人一起批阅的情况下。

    要是真的只有一个人,不知道会到什么时候。

    没办法,无论大事小事,朱元璋必须要所有奏折亲自批阅。

    所以也就是这儿有这么多奏折的原因了。

    “殿下,你平日里还真不轻松,还不如我潇洒。”

    李锦行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胳膊,不禁有些同情朱标。

    遇到朱元璋这么一个勤政的皇帝老爹,朱标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朱标听见李锦行随意的话,也没有生气,笑了笑,道:

    “你李锦行在京城的潇洒事迹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陵阳湖看雪,诗会作千古绝篇。”

    “茶馆酒楼,秦淮河畔,听曲赏景,弹劾你的奏折没有二十本也有十本,要不要我给你看看?”

    李锦行闻言,嘴角也是不禁一抽。

    “殿下,你说这些大臣,我这个督察御史还没有弹劾他们,他们倒是弹劾起我来了。”

    “行了,去吃饭吧。”

    朱标看着李锦行无赖的样子,不禁笑道。

    而两人没有注意到的是。

    旁边的一个宫女,看着李锦行和朱标相谈甚欢,举止亲密的样子,眼神微动,身形向后退了几步。

    ………

    另一边。

    丽正殿。

    吕氏听着丫鬟的禀报,心里不断的思索着。

    “你是说,殿下很信任这个李锦行?”

    “是的,娘娘,奴婢亲眼看见,太子殿下和李大人在崇文殿内有说有笑,而且李大人和太子殿下说话很随意,太子殿下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很高兴。”

    “芸儿,你去拿一些银两过来给她。”

    “谢娘娘。”

    吕氏向着身后的宫女吩咐道。

    心里则是不断的思索着。

    “看来,在这深宫大院里,我需要更加谨慎了。”

    李锦行名声正盛,吕氏当然也听说过。

    现在李锦行和朱标亲密的关系,已经让敏感的吕氏意识到了一些不对。

    最重要的是。

    李锦行,是朱标第一个留在东宫用膳的大臣。

    ………

    “殿下,那我就先回去了。”

    李锦行向着朱标拱了拱手,道。

    “慢着,这个给你,你以后拿着我的腰牌,可以直接进入东宫,无需禀报。”

    朱标将李锦行叫住,取出一个金色腰牌,递给李锦行。

    李锦行自然也没有拒绝。

    “谢殿下。”

    说完,这才转身离开东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