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37章 父子密谈,李锦行的罪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

    皇宫。

    御书房内。

    朱标犹豫了片刻还是走了进去。

    “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坐在案桌前,看着朱标,也放下了手中的书。

    而此时原本悬挂在书房里的两株稻穗早已消失不见。

    “免礼。”

    “谢父皇。”

    朱标闻言,站起身来。

    “标儿,来过来坐。”

    朱元璋将朱标叫到身旁,这才开口道。

    “标儿啊,你看看这本奏折。”

    说着,朱元璋把锦衣卫调查杨宪的结果交给朱标。

    此时的他也早已没有了昨日的震怒。

    心平气和,语气冷静,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般。

    朱标接过奏折,从头到尾仔细的看了一遍。

    不禁皱着眉头,心底间有一股怒气。

    “李锦行说的果然没错啊,杨宪此人善于伪装,手段狠辣。”

    “只是没想到杨宪胆子竟然这么大,居然敢欺君!”

    “父皇,杨宪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是否立即下令刑部将其缉拿。”

    朱元璋闻言摇了摇头。

    “标儿,你可知为何杨宪犯的错,咱不仅没有第一时间砍他的头,反而还撤了李锦行的职。”

    朱元璋看着朱标,眼神里带着考校之意。

    “儿臣愚钝,不知父皇深意。”

    “没事,不妨猜一猜。”

    “是。”

    朱标闻言,缓缓开口。

    “李锦行当初在扬州举荐杨宪为扬州知府,治理扬州。”

    “如今杨宪在扬州所做之事,李锦行亦亦有督查不严之职,误荐奸人,其为罪一。”

    “况且李锦行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下辖十二道监察御史监察地方,扬州之事亦有知情不报之嫌,为罪二。”

    “杨宪和李锦行师出同门,李锦行代师授业,如今杨宪胆敢行欺君之事,亦有责任,为罪三。”

    朱标说完,朱元璋摇了摇头,道。

    “标儿,这些你都说的不错。”

    “但是,这些并不是我将李锦行罢官的原因。”

    “儿臣愚钝,还请父皇明示。”

    朱元璋站起身来,缓缓走出宫殿。

    朱标则是在旁边随行。

    “标儿啊,李锦行这是在给咱耍聪明呢。”

    “有一一点你说错了,他李锦行不是有知情不报之嫌,而是他李锦行,就敢知情不报!”

    “就把咱蒙在鼓里呢。”

    朱元璋说着,脸上也是不禁充满了冷意。

    “你以为李锦行不知道吗?”

    “不,那小子早就知道了,甚至从北巡回来他就开始怀疑杨宪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顿了顿。

    “锦衣卫汇报,李锦行曾经派锦衣卫去扬州查杨宪,只是查到一半就被他撤回来了,没有继续下去。”

    “虽然并没有查出什么,但李锦行早已经从蛛丝马迹中猜到了杨宪的所作所为!”

    “可他就是瞒着咱,一直瞒到现在!”

    说着,朱元璋的语气也是不禁有些冰冷,身上那股浓浓的杀意做不得假。

    “咱想过下旨砍了他,不过最后咱还是放过他了,只是将他罢官,在家反省。”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朱标听着朱元璋的话,沉思了片刻。

    “李锦行此人对于权力没有太大的欲望,因为其掌握着一支商队,而且还和那些大商有着合作,并不缺钱。”

    “所以他为官太过干净,无欲无求。

    而这次杨宪的事,一来可以让李锦行在家反省,二来这也是可以让李锦行有所顾忌,用起来更加顺手。”

    朱元璋听见朱标的话,也是不禁点点头。

    “标儿啊,李锦行这个人,聪明着呢,比刘伯温还聪明。”

    “可是这越聪明的人呐,也就越喜欢琢磨咱的心思,作为一位皇帝,要是随便就被臣子猜出了心思,那还是皇帝吗?”

    “他知情不报为什么?还以为咱不知道。”

    “他就是想着,做臣子的不能比做皇帝的聪明,就算是要发现,那也得在咱这个皇帝的后面发现。”

    “得先让咱知道一些蛛丝马迹,对杨宪有所怀疑,他再站出来,将搜集好的证据全部拿出来,弹劾杨宪。”

    朱元璋和朱标来到御花园内,看着在风里舒展身姿的柳树,朱元璋语气冰冷的说道。

    “哼,他这是在自作聪明呐!”

    朱标听完,也是沉默了下来。

    脑海里面也不禁想到了前几日李锦行和他说的话。

    “殿下,臣曾经派人去扬州查过杨宪此人,就在扬州稻种贪墨案后不久,但没有查出结果。”

    “不过根据锦衣卫传回来的情报,臣斗胆猜测,杨宪在扬州任上手段狠厉,有欺压百姓之嫌。”

    “不过全国的目光都放在扬州,他不敢太过放肆,定有所收敛。”

    当时他和李锦行在东宫崇文殿聊了很久,李锦行也告诉了他很多事。

    如今听见朱元璋的话,朱标内心也是不禁有了想法。

    不过表面上仍旧是那副表情,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

    朱标这才开口。

    “父皇,那杨宪此人?”

    朱元璋思索了片刻,道:

    “锦衣卫禀报,刘伯温的身体每况愈下,怕是坚持不了几年了。”

    “他跟着咱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劳苦功高,再过几年,等朝廷稳定,国家稳定,咱准备许他归养青田。”

    “刘伯温不结党,不贪权,不贪钱,唯一的愿望就是归养青田,放他离去,也算是尽了咱的一点君臣之义。”

    朱元璋想着马皇后对他说的话,再想着刘伯温每况愈下的身体,心里也是有些不忍。

    这个迟暮老臣,从他刚参加义军开始,便一直跟着他打天下,感情自然是有的。

    “而刘伯温一旦归养,中书省便只剩下了胡惟庸和李善长二人独断,若无杨宪和李锦行在其中牵制。”

    “恐怕过不了多久,这中书省上下就只能听到一个声音了。”

    显然。

    朱元璋并不打算现在就处死杨宪。

    自从锦衣卫的信件交到朱元璋手里的那一刻,杨宪便是死罪难逃。

    只是早晚问题。

    如今杨宪还有价值,发挥作用。

    朱元璋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将杨宪处死。

    “儿臣明白,父皇圣明。”

    朱标闻言,眼神敬佩,拱手鞠躬行礼道。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