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41章 李锦行查案,品德高洁的宋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武英殿内。

    “臣,李锦行参见皇上!”

    “免礼。”

    “谢皇上。”

    朱元璋看着李锦行,缓缓开口,语气冰冷,仿佛凛冽寒冬。

    “科举的事你也知道了,东华门外,大批士子闹事,说咱取士不公!”

    “三十六个进士,全都是南方人,咱是只有半壁江山吗?”

    “开国来的第一次科举,就已经有人徇私了,是咱对他们太过仁慈了。”

    “李锦行。”

    “臣在。”

    “咱给你三天时间,彻查此案,务必将所有参与科举舞弊之人查出来。

    赐尚方宝剑,可调动应天府一卫兵马,先斩后奏,无论是谁,只要敢阻拦查案,一律同罪论处。”

    “臣,接旨。”

    李锦行听着朱元璋的话,心里一惊。

    先斩后奏,调动兵马之权,足以看出朱元璋对此案的重视。

    李锦行已经能够想象,这一次,怕是开国以来,最大的一件案子,死的人会很多!

    李锦行走出东华门,看向翰林院的方向,叹了口气。

    “安正,去翰林院。”

    “是,侯爷。”

    而一百锦衣卫则是跟在马车后面,凶神恶煞,向着翰林院行进。

    ……

    此时的翰林院内。

    一众翰林气势低沉,萎靡不振,有的眼神里透露着恐慌,有的则是难以置信、麻木不仁。

    在翰林院外面。

    二虎带着金吾前卫将翰林院围的水泄不通,任何人不准进出。

    刘伯温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从中书省赶了过来,可是被拦在了外面。

    旁边的杨宪则是扶着刘伯温,眼神里虽然有些担忧,但内心却是有些雀跃。

    李善长身为科举总监,科举舞弊,他脱不了干系。

    当李善长在中书省被禁卫带走的时候,杨宪可是高兴了好一会儿。

    刘伯温看着肃静的翰林院,心里也只能干着急,没有办法。

    “踏!”

    “踏!”

    “踏!”

    就在这时,一队百余人的士兵踏着整齐步伐来到了翰林院前面。

    军纪严明,令行禁止,除却盔甲摩擦兵器的声音外,便只剩下了那震慑人心的阵阵煞气。

    显然,这些都是上过战场的精兵,不是普通的士兵。

    为首的武将则是魏国公府的徐辉祖。

    二虎看着徐辉祖,依然并没有要放行的意思。

    刘伯温和杨宪看着突如其来的变动,也是有些意外。

    突然,徐辉祖身后的士兵分成两列,这才露出了后面前行的队伍。

    正是李锦行和身后的锦衣卫。

    徐辉祖则是李锦行临时调过来的。

    “吱呀!”

    马车缓缓停在众人面前。

    李锦行刚从车里出来。

    便看见了站在前面的刘伯温和杨宪几人。

    “大人。”

    徐辉祖和杨宪二人看着李锦行,拱手行礼道。

    李锦行点了点头。

    这才来到刘伯温身前。

    “恩师,这里有我,你就放心吧,此案皇上交由我审查,我定将案情查个水落石出。”

    刘伯温看着李锦行,放心了不少。

    “好,锦行啊,宋濂和我相识多年。品质高洁,素来正直忠正,科举舞弊一事,定然与他无关。”

    李锦行对于宋濂的平行也很了解。

    那是一个整天醉心学问,品德高洁之人,科举舞弊,翰林院也许有人参与,但绝不是宋濂。

    “恩师放心,宋公德高望重,更是东宫老师,品德高尚,乃是锦行敬重之人。”

    “锦行也相信宋公,必然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还天下士子一个公道,也还宋公一个清白。”

    “杨宪。”

    “大人,下官在。”

    “送恩师回府休息。”

    “是。”

    看着杨宪和刘伯温离开。

    李锦行这才带着徐辉祖来到翰林院门前。

    “站住!”

    二虎看着李锦行和徐辉祖二人,神色冷冽。

    他作为朱元璋的贴身护卫,自然是不怕这满朝文武百官。

    “李大人,没有皇上口谕,任何人不得进出翰林院。”

    李锦行闻言,脸色不变,而是向着身后的徐辉祖喊了一声。

    “徐将军。”

    徐辉祖听见李锦行的话,上前一步,将手里的尚方宝剑拿了出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见尚方宝剑的同时,所有人立即下跪,神色刹变。

    “平身吧。”

    “谢皇上。”

    李锦行这才上前。

    “二虎,回宫复命吧,翰林院就由徐将军接管。”

    “是。”

    二虎闻言,向着李锦行拱手说道。

    随即带着金吾前卫迅速离开了翰林院。

    “徐将军,你率人把守翰林院,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允许进出。”

    “末将遵命。”

    徐辉祖虽然和李锦行很熟,但是穿上官服,就是上下级关系,他会严格执行李锦行的命令。

    而翰林院外的动静,自然瞒不过一众翰林,个个翘首以盼,心情忐忑。

    不知道接下来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是先生!”

    李锦行刚踏进翰林院,一些翰林便认出了李锦行,语气不由得有些激动。

    “真的是李大人,李大人来了。”

    “宋公,是李锦行。”

    翰林院一间房间内,摆满了案桌。

    这里,正是科举阅卷现场。

    翰林院的翰林都集中在这里进行阅卷,最终决出三十六名进士名单。

    看着李锦行走进翰林院,众人眉宇间的阴霾消散了不少。

    就连宋濂也松了一口气,有了一丝如释重负的感觉。

    他不怕死,但是他在乎名声!

    他可以因为冒死劝谏而死,但如果是因为科举舞弊被斩首,那他的一世英名,都将被毁。

    而他的子孙后代,也将永远抬不起头来。

    所以,看见李锦行走进翰林院时,他也不禁松了口气。

    在翰林院被禁军包围的时候,他只感觉恍若惊雷,晴天霹雳。

    “宋公。”

    李锦行走进房间,向着宋濂行了一礼,神色真诚,充满了敬意。

    “李大人,在下不过是一个待罪之臣,大人不必客气。”

    “还请大人明察,我翰林院上下,绝无徇私舞弊之事。

    所有考生的试卷,自会试结束,全部用纸糊上姓名籍贯等,就是为了保证阅卷公平。”

    “绝无可能有人徇私舞弊啊,大人!”

    说着宋濂也是一阵委屈,要给李锦行下跪。

    李锦行手疾眼快,立即拉住了宋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