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书网 > 士子风华 > 第42章 奉天殿阅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书网] https://www.lesh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洪武二年。

    宋濂如今已经是五十九岁,头发早已全白,身形佝偻。

    李锦行怎敢受宋濂如此大礼。

    连忙上前,扶住了宋濂。

    “宋公,使不得。”

    “宋公品德高洁,锦行敬佩不已,自然是相信宋公所言。”

    “只是科举一案,牵涉重大,还请宋公将阅卷时的情景仔细回忆,以便锦行能查清此事,还各位翰林一个清白。”

    宋濂闻言,也冷静了下来。

    将科举阅卷的整个过程给李锦行详细说了一遍。

    片刻后。

    “来人。”

    “先生。”

    “将记录所有考生姓名、籍贯的册子拿过来,并且将所有考生试卷全部取出。”

    李锦行听完宋濂的话,心里也有了决断,对着身后的翰林吩咐道。

    “是,先生。”

    说罢,几个翰林便将一本厚厚的册子和所有的试卷搬了过来。

    李锦行听完宋濂的话,已经基本断定了此次科举确实没有作弊现象。

    整个阅卷过程,所有考官均不知道考生姓名和籍贯,全凭试卷的水平裁定三十六位进士,绝无作弊的可能性。

    不过他还需要将试卷大致看一遍才知道。

    霎时间。

    整个翰林院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了李锦行翻阅书册和试卷的声音。

    众人看着李锦行,没有说话。

    时间缓缓流逝。

    ……

    两个时辰后。

    就在所有人都昏昏欲睡时,李锦行总算是将所有考生的试卷粗略的看了一遍。

    “李大人,怎么样?”

    李锦行刚停下来,宋濂便开口问道。

    这也不怪他紧张。

    到了他这个年纪,权利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但是名声却是他的一切。

    要是因为这个科举落得个晚节不保,那他就算是死也不会瞑目。

    “宋公放心,在下已经知道了事情原委,翰林院也的确没有作弊。

    待我禀明皇上后,自会还翰林院一个清白。”

    李锦行放下手中的试卷,看着紧张的宋濂,开口安慰道。

    “谢李大人。”

    “谢先生!”

    闻言,宋濂和一群翰林也是不禁一阵感激。

    李锦行并没有耽搁。

    拿着考生的试卷和记录考生姓名籍贯的册子,离开了翰林院。

    进入东华门后直奔武英殿而去。

    ……

    片刻后。

    武英殿内。

    “皇上,李锦行在殿外求见。”

    朱元璋听见二虎的话,也是不禁有些疑惑。

    “宣。”

    “是。”

    二虎闻言,转身走出武英殿。

    “臣李锦行,参见皇上。”

    “免礼。”

    “谢皇上。”

    李锦站起身来,缓缓开口。

    “皇上,科举一案臣已查清,此次恩科,取士公平,无舞弊现象。”

    朱元璋听见李锦行的话,神色不变。

    “那为何三十六名进士全是南方人?”

    “禀皇上,此次阅卷,所有考生姓名、籍贯全部用纸糊上,就是为了避免有人阅卷不公。”

    “待所有阅卷完成后再进行拆封,评定进士名单,绝无作弊的可能性。”

    顿了顿,李锦行继续说道。

    “臣将所有考生试卷粗略评阅一遍,选出三十六名进士,与翰林院所选,并无太大出入。”

    “臣有一策,可证明翰林院阅卷公正,绝无作弊的可能。”

    “你有何策?”

    朱元璋听着李锦行的话,也是来了兴趣。

    宋濂他也有所了解,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作为一个皇上,太过于相信臣子不是一件好事!

    “禀陛下,满朝百官,皆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他们就是大明的最具有才华的一批人。”

    “将所有考生试卷取来,如法炮制,糊上考生姓名、籍贯,让朝廷百官阅卷。”

    “由他们阅卷,每位大臣选出最合适的三十六人,与翰林院所选三十六名进士相比,是否作弊,一目了然。”

    听见李锦行的话,朱元璋也是不禁眼前一亮。

    “好!就按你说的办。”

    “二虎,传咱的旨意,所有正三品以上文臣,到奉天殿上朝。”

    “是。”

    二虎说完,转身离开。

    “走,去奉天殿。”

    朱元璋看着李锦行,原本怒气冲天的他心情也好上了不少。

    经过李锦行这么一说,科举阅卷作弊的可能性确实很小,而且李锦行也亲自评阅了一遍。

    确实和翰林院出入不大。

    李锦行的能力他是知道的,这也就是说,科举确实很大可能没有作弊,阅卷公平。

    开国第一次科举就有人动手脚,这才是他大发雷霆的原因。

    如今,若是无舞弊现象,他自然高兴。

    李锦行闻言,跟在朱元璋后面,绕过重重深宫,来到了奉天殿。

    不一会儿。

    群臣便匆匆赶到了奉天殿。

    李善长和胡惟庸刚走进奉天殿,便看见了站在前面闭目养神的李锦行。

    而朱元璋则是坐在龙椅上,不怒自威,眼神犀利,气势凌然。

    “臣等参见皇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皇上。”

    朱元璋从众人身上扫过,缓缓开口。

    “科举舞弊,这是咱开国以来最大的舞弊案,恩科取士,就有人在咱的眼皮子底下公然作弊。”

    杨宪闻言,心思一动,随即站出来说道。

    “禀皇上,李相国身为恩科总监,科举舞弊一事,定然和他脱不了干系,臣还请皇上将其严办,还天下士子一个公道。”

    宋濂听见杨宪的话,立即站出来,跪下行礼,道。

    “皇上,老臣冤枉,臣以性命担保,在阅卷过程中绝对没有徇私舞弊现象啊。”

    李善长见状,也是连忙下跪,符和道。

    “皇上,臣始终恪尽职守,不敢辜负皇上圣恩。

    恩科乃是朝廷取士,有关国策,臣也以性命担保,科举绝对不存在舞弊现象。”

    “皇上,李相国乃是一国之相,他何曾需要科举舞弊啊?还请皇上明察。”

    胡惟庸也跟着跪下来替李善长求情。

    他相信李善长没有在科举上动手脚。

    “行了,有没有舞弊,咱有一个办法。”

    朱元璋看着差不多了,也不再绕弯子,直接开口说道。

    “你们都是咱大明的聪明人,也是最好的阅卷人。”

    “今天,就在这奉天殿上,所有人对参加会试的考生试卷进行评阅,选出最好的三十六名。”

    “到时候是否舞弊,自然清楚。”

    “咱给你们管饭,没有阅完之前,谁也不许离开奉天殿。”

    随着朱朱元璋的话音落下,殿外的太监和宫女立刻一拥而入,将所有的试卷分发给大臣。

    就在这奉天殿上开始了紧密的阅卷工作。

    众臣看着眼前的试卷,心里也是不禁一阵诽腹。

    “这么多试卷,得看到什么时候?”

    大臣们交头接耳,面露苦色。

    朱元璋也没有在这里多待,看着群臣痛苦的样子,他心里也是一乐。

    “呵,李锦行这个法子好。”

    而李锦行看着这些铺满奉天殿的考卷,也是不禁一阵头大。

    准备悄悄跟在朱元璋后面,走出奉天殿。

    然而就在这时。

    一个声音让李锦行顿时停住了脚步。

    “皇上。”

    “李锦行李大人素有贤名,在翰林和士子中颇有声望,经他评阅的试卷,想来更具有权威性。

    此次阅卷,臣以为李大人应当也参加才对。”

    李锦行转身看去,才发现是礼部尚书,不由得一阵咬牙切齿。

    “是啊,皇上,臣等认为,李锦行李大人才高八斗,此次阅卷离不开李大人啊。”

    经过礼部尚书的提醒,众人也看到了抬脚准备和朱元璋一起离开的李锦行,顿时出声符和道。

    朱元璋扭头,看向身后的李锦行,再看了看奉天殿内群臣幽怨的眼神,顿时明白了什么。

    “好,李锦行,你就留下参与阅卷吧,没有评阅完毕,不准离开奉天殿。”

    “陛下圣明。”

    李锦行还没开口,奉天殿内的群臣便连忙跪旨道。

    李锦行看着这一群一大把年纪的尚书们,嘴角不禁抽了抽。

    “臣,遵旨。”

    李锦行无奈,只能留下来参与这场自作自受的阅卷。

    无视了众多想要刀他的目光,大大咧咧的走到李善长旁边坐下,随手拿起一张试卷看了起来。

    “相国大人,你看,明明是帮你洗刷冤屈,这些人却全都怪在了我头上,这是什么道理。”

    李善长听见李锦行的话,笑着说道。

    “你这次害得他们在这奉天殿阅卷,这堆积如山的试卷,看完就已经累的不行,他们怎么不恨你。”

    “至于老夫,行的端坐的直,也不怕李大人详查。”

    “不过你让我这一大把年纪了还这么折腾。”

    “要不是这个案子涉及到我,我也该像他们一样了。”

    李锦行笑了笑,没有反驳,而是专心的看着手里的试卷。

    顿时间整个奉天殿便只剩下了翻阅纸张的哗哗声。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